5月22日是第29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拯救保护,大量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实现恢复性增长,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率提高到90%,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
青头潜鸭
重庆地处上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气候温和,地貌多样,是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目前,重庆市域内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112种,其中一级14种,包括黑叶猴、大灵猫、小灵猫、林麝、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等;二级98种,包括猕猴、黑熊、豹猫、毛冠鹿、中华鬣羚等。市域内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4种,其中一级8种,包括崖柏、银杉、水杉、银杏、红豆杉等;二级76种,包括穗花杉、秦岭冷杉、鹅掌楸、油樟、润楠、花榈木等。
崖柏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市系统实施了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拯救保护,采取就地保护、人工繁育(培植)、放归(回归)自然等措施,有效保护了90%以上的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崖柏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曾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已灭绝的三种中国特有植物之一。2000年,我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调查骨干队在城口大巴山重新发现了野生崖柏种群后,随即运用扦插繁育技术,开展崖柏拯救保护工作。目前,崖柏主要分布在我市大巴山和雪宝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首批人工繁育移植野外的崖柏已结出饱满的果实,将有效缓解崖柏的濒危状态。
水杉
林麝人工繁育技术也实现突破。野生林麝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珍贵药材麝香的重要来源。重庆药物种植研究所自1999年开始建立林麝人工种群,通过人工授精、野化训练和放归自然等,累计繁育了134只林麝,助推了林麝种群数量的恢复。
此外,我市还加大自然保护地建设、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志愿服务等,为野生动植物们搭建起幸福、和谐的家园。
豹猫
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立了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218个,其中,自然保护区58个,占全市幅员面积的15.4%;分区域、分类型设立了6家市级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今年成功救治了一只受伤的中华秋沙鸭;组建起40支“守护青山——爱鸟护飞 ”志愿服务队伍,持续开展科普宣教、巡护救护、清除非法猎捕工具等志愿服务。
黑叶猴
“ ‘十四五’期间,我市还将围绕实施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扩繁基地、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点以及种质资源库建设升级等,持续强化珍稀濒危野生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推进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