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动态 > 今日重庆

“两江四岸”如何建好“四带”?

发布时间:2019-06-12 06:45
发布时间:2019-06-12 06:45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重庆是山城,也是江城。主城区长江、嘉陵江河道中心线长约180公里,两侧岸线长约394公里,由此形成的“两江四岸”,是“山水之城”的核心地带。

  简单来说,“两江四岸”不仅是重庆最为重要的生态廊道、集中展示山城、江城特色的景观廊道、承载着城市历史记忆的文化走廊,也是市民亲水、观光、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

六月六日,一辆轻轨列车正从横跨嘉陵江的高家花园轨道交通大桥通过,北滨路和沙滨路随嘉陵江向远处延伸。

  就像塞纳河之于巴黎、泰晤士河之于伦敦,“两江四岸”最能代表重庆城市价值的“脸面”。

  2018年12月印发的《重庆市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两江四岸”将建设“四带”——建设成为与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山清水秀生态带、立体城市景观带、便捷共享游憩带、人文荟萃风貌带,成为彰显山魂之雄、水韵之灵,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滨水空间。

  连日来,重庆日报记者走进“两江四岸”,实地打探“四带”建设情况。

  为城市添绿增景,保护江岸生态

  两江新区嘉陵江畔,大竹林至礼嘉约17公里的江岸线上,绿色植物连成一片,就像一条蜿蜒盘曲的巨大绿丝带。

  这是两江新区金海湾滨江公园,规划总面积达4000多亩,相当于中央公园的2倍。

  两江新区打造如此大的一个公园,不仅仅是为城市添绿和增添景观。

  两江新区市政园林水利管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金海湾滨江公园地块如果规划为建筑用地,可能会产生较大的经济价值。但两江新区充分考虑江岸生态保育的需求,不搞大开发,将其规划为公园用地。

  这样的发展理念,体现在“两江四岸”的很多地方。

长江渝中区菜园坝兜子背码头段,岸边的绿草生机勃勃。

  曾经,因沿江过度开发、餐饮船等流动污染源造成部分水域污染等原因,主城“两江四岸”存在环境脏乱,生态质量较差等问题。由此,导致“两江四岸”很难满足其发挥生态廊道功能的需要。

  如江北区嘉陵江岸的相国寺码头。上世纪末以来,大量没有取得餐饮经营资质、专门烹饪江河鱼的“坝坝渔船”相继出现,最高峰时,停靠在相国寺码头的非法餐饮船舶多达20艘。每天,每艘非法餐饮渔船排放到江里的污水至少有200公斤,给嘉陵江水体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污染。

  2018年4月,为保护江岸线生态,江北区展开了针对全区非法餐饮船舶的专项整治工作。如今,相国寺码头和忠恕沱附近的40艘非法餐饮渔船全部被拆解,渔船经营户主动选择上岸经营。

  不仅如此,江北区还对相国寺码头江岸滩涂的垃圾和污染物进行了彻底清除,并补绿植绿,恢复江岸的植被。

  6月6日,重庆日报记者在相国寺码头看到,这里江岸整洁,绿草遍地,草坪中间或四周,还有大量郁郁葱葱的树木。绿色的植被,一直从岸上几十米延伸到了江水里。过去“脏乱差”的相国寺码头,已完全变样。

  类似的变化,在“两江四岸”很多地方出现。

  南岸区长江一级支流苦竹溪,曾是远近闻名的黑水沟,污水直通长江。如今,通过截污、清淤和绿地修复,苦竹溪变得清澈起来,江岸也成了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据悉,2018年底,重庆正式实施首期主城中心区域滨江地带治理提升工程,岸线总长约109公里。此项工程围绕修复生态水岸、优化滨江功能和布局、营造亲水空间等,着力开展治污、增绿、减量、留白、整容,使“两江四岸”空间资源生态化、公共化,形象和功能大幅优化。截至目前,“两江四岸”已有约20条次支河流治理提升项目开工建设。

  打造“亲水”空间,还江于民

 天气晴好时,市民喜爱在江北嘴江边绿地玩耍。

  6月7日下午,长江边的巴滨路,人流如织。人们三五成群,或悠闲地散步,或驻足欣赏花草与江景,或脚蹬自行车享受骑行的乐趣。江边,许多小朋友在沙滩上漫步戏水、追逐打闹,人人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这样的景象,每天都会在巴滨路出现。一到周末或节假日,巴滨路更是成为众多市民最爱的休闲游乐之地。

  家住龙洲湾的王家玲老人,是土生土长的巴南人。每逢周末,她都要和家人一起来到巴滨路聚会、休闲,这让她感到特别开心、幸福。

  据她回忆,过去,巴南滨江沿线长期处于自然发展状态,两岸砂石天然裸露,荒草丛生,也没有公路和可供人们去江边的步道。那时,很多人和她一样,想去江边休闲散步却又无法如愿。

  如今,重庆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21公里长的巴滨路随弯就势而建,还原了长江岸线的原貌。巴滨路沿线,建有茶花广场、杨村凼等滨江休闲公园,和不少公共休闲设施。如近10个亲水平台,以及10公里长的自行车道。

  亲水平台的边上都建有护坡人行梯步,沿着人行梯步,人们可以一直走到江边,与江水零距离接触;自行车道经过巴滨路上多个景点,实行人车分流,路面铺有红、绿色的环氧树脂,富有弹性,人们在道上骑行、跑步或散步都很舒服。

  两江新区金海湾滨江公园,同样是一个可供市民休闲游乐的好去处。

  该公园打造了16.7公里的慢行步道系统,并利用慢步道形成蓝线和绿线两条活动线。其中,蓝线是沿着江边的一条生态线,包括码头、亲水步道、水上活动等;绿线是穿梭于公园的一条活动路线。

  这两条线交织在一起,人们就可以在蓝线和绿线之间穿梭,尽情享受跑步健身、赏绿观花、骑自行车、江边玩沙、戏水、钓鱼等乐趣。

  而在北碚区,一条滨江休闲带正呼之欲出。

  “以前,这一带主要是小商小贩临时搭建的茶馆、麻将馆和小吃摊等,乌烟瘴气、垃圾遍地。”重庆市北碚新城(大学城)建设管理委员会建管处处长文江泉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如今,这里正在蜕变成北碚滨江休闲带。

  据介绍,北碚滨江休闲带位于北碚组团嘉陵江沿线,起于朝阳桥,止于金刚碑南侧,全长约4.5公里,涉及范围约1平方公里,总投资达约30亿元。目前,长约1.5公里滨江带状公园和南京路片区风貌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建设,预计将在6月底正式开放。

  “世界文明由水孕育,自古以来,城市往往依水而建,人们都喜欢择水而居。可以说,‘亲水’是人的本性。然而在以前,‘两江四岸’供人们休闲、娱乐的‘亲水’公共空间太少,让市民见江难近江。”重庆源道建筑规划设计院董事长兰京说,现在,相关区县纷纷打造滨江公园、步道、“亲水”平台等公共空间,正在逐步还江于民,将给市民带来更多的幸福感。

  传承历史文脉,凝聚人文精神气息

6月10日,九滨路九龙外滩广场,成为市民游玩的热门场所。

  南岸区选择“文化突围”让南滨路焕发生机。

  近年来,包括周家湾别墅、合记堆店等文物建筑在内的米市街一期、弹子石老街、法国水师兵营旧址,经过修缮后陆续开街或重新开放,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往。

  2018年6月1日正式开街的弹子石老街,开街仅3天就吸引了55万人次的客流。当年国庆假期,弹子石老街又接待游客37.88万人次,成为继洪崖洞、磁器口、长江索道等之后,重庆又一热门景点。

  与此同时,施光南大剧院、303剧场、先锋剧院、原·美术馆、国际马戏城等新的文化空间也在南滨路上聚集,让南滨路的文化产业迅速生长。

  如今,南滨路的文化产业形态日益丰富,涵盖影视、戏剧、演艺和电子竞技等多个领域。

  在“两江四岸”的其他区域,文化味儿也日益浓厚。

  九滨路上,有我国最大的钢琴博物馆——黄桷坪钢琴博物馆。近300台“古董”钢琴静静地待在馆内,其中,有为德国皇后路易斯定制的价值1000万元的钢琴,克拉拉·舒曼终身使用的定制钢琴,也有陪伴贝多芬晚年失聪的钢琴……

  该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这里的钢琴产于不同年份,年龄最大的已经200多岁。每一台钢琴,都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故事,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纷至沓来——每一年,前来参观的人数超过10万人次。

  长江边上的马桑溪古镇,整个街区临江而上,分为四级台阶,共有三街九巷。在这里,既可参观李竹山民居、马桑溪供销合作社等老建筑,也能欣赏马桑溪大桥、老成渝铁路、老码头等人类交通文明史景观。

  据大渡口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7年开街以来,一年时间里,马桑溪古镇的游客接待量就超过了230万人次。

  巴南区境内,长江边上的融汇西流沱小镇,通过重现过去巴渝生活场景,形成以街带院、街巷相交、高低错落的建筑。并引入策展、艺术交流、文创零售等文创商业业态,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了重庆又一个城市文化旅游新地标、市民滨江休憩的热门之地。自2018年10月开街以来,融汇西流沱小镇开业商家数量已达到100余家,日均客流量达到2.5万人次。

  北碚区同样在滨江沿线打起了文化牌。

  北碚区缙云山下嘉陵江畔的金刚碑古村落,于清朝康熙年间因转运煤炭而兴起,过去,这里大量房屋坍塌湮灭,只余一片废墟。不久后,金刚碑古村落将“再生”,形成一个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历史文化街区。

  金刚碑项目建设运营方——重庆九街集团披露,2018年3月,北碚区已正式启动金刚碑古村落修缮工程。预计今年10月,金刚碑古村落核心区将建成开放。2020年底,金刚碑古村落将全部建成。

  “两江四岸”建设还存在这些问题

  “两江四岸”不仅代表了重庆的历史,也代表了重庆的特色。每个市民对“两江四岸”都有特殊情结,都希望“两江四岸”能建设得更美丽。

  然而,当前“两江四岸”建设还不尽如人意,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重庆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公共设施偏少、风景凌乱、“脏乱差”及消落带生态环境差等方面。

  从洪崖洞步行至大溪沟,长约1.5公里的嘉滨路上,两边看不到供路人休憩的桌椅或亭子。除了公路边的人行道,沿路没有滨江步道。

  洪崖洞到牛角沱这段约3.5公里长的嘉滨路沿线,有不少装修简陋的杂货店、汽车修理店和小餐馆,有的商铺甚至还是临时搭建的棚子。

  凌乱与不美观,也同样体现在江面上。重庆日报记者注意到,从洪崖洞到曾家岩这段约2公里长的嘉陵江上,趸船至少有20艘之多。趸船缆绳相互交织,像蜘蛛网一样。

  从洪崖洞到黄花园大桥下,嘉滨路沿线的消落带,到处散落着大小不一的石块。黄花园大桥附近,嘉滨路沿线的消落带,土地已经干涸开裂,面临着下雨滑坡、崩塌的风险。

  长滨路给人的印象则是“脏乱差”。重庆日报记者发现,储奇门至南纪门段,几乎没有景观,物流公司占道为王,马路停车场沿线皆是;占道汽修店,占道餐饮店油污遍地;搭棚建屋、圈地经营随处可见。

  长滨路滨江公园也让人大跌眼镜。公园里,随意搭建的临时棚子超过10个,主要被用来经营茶馆和餐馆。地上,随处可见餐巾纸、果皮等垃圾。

  北滨路尤其是北滨二路则存在断头路较多的问题。如,重庆大剧院下方的步道被施工项目拦断,市民难以亲水。

  重庆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彭国川曾对主城区“两江四岸”进行过详实调查。他认为,如今的“两江四岸”在生产、生活、生态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

  从产业来看,“两江四岸”“生产”多,“服务”少。具体表现为工矿、码头偏多,滨江路以交通功能为主,高端服务业发展不足。

  从公共服务来看,“私有”多、“公共”少。主要问题是:“两江四岸”区域住宅用地超过15%,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比重仅占4%;公共设施建设滞后,沿江地带公共空间可达性差,行人步行连接或者直达梯等解决高地落差的交通设施缺乏;大量高密度的高层住宅小区,影响了沿江景观;一些颇具特色、代表时代印记的传统建筑,因十余年来的开发建设而消失,使滨江公共空间的人文环境受到破坏。

  从生态功能来看,“两江四岸”消落带生态形势严峻、自然岸线人工化、景观人为破坏严重。譬如,大量的人文景观与商业项目,在修建时不够重视建筑物与山体、水体的和谐关系;大量沿江高架桥下方的“灰色”空间未被有效利用,造成空间资源浪费,同时也形成景观风貌的杂乱无章;珊瑚坝成了跑马场的代名词,大棚、桌椅、锅灶、奔马和游人如织,其原有的青草和芦苇已被践踏怠尽,成了一座光秃秃的沙坝。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