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绿色生态资源 “三聚”齐出共推乡村振兴 城口推动农文旅融合加快发展

发布时间:2022-04-19
2022-04-19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城口境内大巴山自然保护区秋色。(城口县委宣传部供图)

明通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集中兑换活动现场。(城口县委宣传部供图)

正在建设中的城开高速任河特大桥。(城口县委宣传部供图)

核心提示

城口曾是我市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之一,去年8月又被确定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近年来,城口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所作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揽经济社会发展,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巩固拓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建设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县。

暮春时节,海拔1500余米的城口县明中乡金池村,连绵群山满目新绿,油菜花海片片金黄。

霏霏细雨中,村民郭久友、陶运清夫妻正在地里施底肥,为移栽独活药材苗作准备。“今年准备独活、魔芋各栽两亩,再在周边树林里养点鸡子,我们家绝不会重新戴‘贫困帽’。”郭久友颇有底气地说。

去年4月,郭久友被查出身患重病,一度失去生活的信心,“家里娃娃要读书,又要花钱做大手术,那段时间心里焦麻了!”在核实郭久友情况后,去年6月,政府将他家纳入易返贫致贫户监测清单。通过综合保障、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教育帮扶等6项措施,一家六口生活有保障、经济有来源,不再为娃娃读书发愁,不再担心因病致贫,郭久友也重拾了生活信心。

据统计,城口去年脱贫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6092元,较上年同比增长了14.4%,实现农村人口返贫致贫“零发生”。通过加强组织建设、集聚人才资源、发展集体经济,城口干部群众大步迈向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县建设加快推进。

生态聚财

绿水青山成为产业发展最大底气

白色岚霭缠绕在青翠的山腰,潺潺的前河从明中乡云燕村流过。河畔的梯田,是村里的川贝母种植试验基地。绿色的贝母花,状如铃铛,摇曳在枝头,浸透了春天的气息。

“深山出好药。我们云燕村种植出来的药材,深受药商欢迎。”村支书兼村主任李明旭轻抚“铃铛”,颇有些自得。

明中乡森林覆盖率超过70%,是城口县生态最好的乡镇之一。为了保护山中的每一片绿色,该乡严格落实多级“林长制”,村民的环保意识也大大增强。与此同时,全乡62名生态护林员一边负责巡山宣传生态保护重要性,一边还要负责防止乱砍滥伐和私挖盗采,保护动植物资源。

“树更多、山更绿,连雨天从山上流下来的溪水也基本是清澈的,很少混有泥沙。”李明旭说,最清新的空气、最甘甜的泉水,加上标准化的种植规程,让云燕村中药材成为药商争相收购的对象。目前,该乡已发展起各类中药材约2万亩,其中仅独活就有1万亩左右。

利用良好的生态发展绿色产业,是城口发展产业、实现乡村振兴最大的底气。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国土绿化提升行动等,全县森林覆盖率已达72.5%,成为我市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区县,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连续11年保持全市十个重点功能区第一。目前,该县已成功创建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国家级森林乡村6个、市级绿色示范村51个,有60%以上的农户享受4项以上的林业收入。

依靠丰富的绿色资源,城口聚焦城口山地鸡、城口老腊肉、中药材、食用菌和茶叶等发展绿色产业,创建了河鱼乡平溪村等3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5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去年,该县农业总产值达20.7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4.1亿元。

农文旅融合是城口利用生态资源的重要途径。去年,该县被命名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随着亢家寨旅游景区投入试运营、厚坪龙盘集群片区建成投运,全县接待游客430余万人次。

党建聚力

党员干部成为乡村振兴主心骨

清明刚过,庙坝镇香溪村崩溪河两岸茶园,茶叶绽放出黄绿色的新芽。三三两两散落在茶园里的村民,一边不停地掐下芽尖,一边摆谈着今年的发展打算,茶园里荡漾着欢声笑语。

过去,由于党组织涣散,香溪村是远近闻名的“空壳村”,村民增收乏力。为此,村支两委班子通过调整,吸纳了更年轻、更有经营头脑的干部。

2018年,村里的“网格长”分头调查,了解村民发展意见和建议。随后,村里基于香溪村的自然条件以及村民意愿,启动“三变”改革,组建起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下设两个公司,分别对景区和茶园进行开发、管理。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完成日常工作后,村支书刘汉东带领党员干部带头种植、管理茶园,在河滩义务清理垃圾。首届啤酒消夏节,不少村干部每天早上六点就到现场维护环境和秩序,深夜一点过才回家。

产业发展起来后,脱贫户周其东被网格长“劝”进茶园打工。慢慢地,原本嫌打工“来钱慢”的周其东发现,靠双手挣钱,心里更踏实,腰杆也更直。后来,他不仅脱了贫,还成为当地靠劳动致富的典型。

目前,香溪村建起茶园800余亩,景区旺季生意火爆,还带动了大量农户销售农产品增收。去年,香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没有干部带着我们干,恐怕不会有今天!”周其东感叹。

组织和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城口构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基础网格”四级共1139个基础网格,730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网格,对脱贫户进行动态监测;通过引入人才、将党组织建到产业上、与龙头企业对接等,强化乡村振兴的资金、技术、人才等支持,将更多优质资源配置到县内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实施乡村人才培育行动,大力培养乡村专业人才,开展致富带头人培养工程、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等,支持和引导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

文化聚心

团结一心共谋发展

咸宜镇李坪村二组村民刘久刚家堂屋里,贴满了儿子刘国康的奖状。其中最新的一张,是这个寒假小刘在李坪村“乡村振兴作文大赛”中获得的特等奖奖状。

“为了写好这篇作文,儿子还‘采访’了我们。”刘久刚说,“向儿子摆起李坪村的过去时,我们才发现,这几年李坪村变化真的大!”

今年1月,李坪村支两委发出“征集令”,号召放假回家的学生以《我眼中的……》为题写作。这激起村里不少娃娃观察李坪、歌颂家乡的热情。刘国康向父亲和村里老人咨询,发现村里道路、医疗条件大为改善。

在外地上大学的刘婷寒假回家时专门在李坪逛了一圈,惊讶地发现包括自己外婆在内的不少老人,卖农产品已不再是背背篼赶场,而是请电商合作社代为推销……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李坪村第一书记、作文大赛发起人何定龙说。这次作文大赛,直接参与者是村里的娃娃们,但更多的村民通过作文比赛“晒”出的幸福,看到了李坪的可喜变化,也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现在,村里积极参与农业技术培训、通过志愿活动参与挣“积分”的村民越来越多。

通过乡风文明示范行动,城口积极实施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截至去年底,城口县通过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549个,打造村(社区)示范点320个,8万余户群众积极参与“积分超市”活动;组建“乡贤会”204个,调解各类民事纠纷2400余起;结合地域、文化特点,针对乡村振兴需求,推出农技推广、技艺传承、科普文化三大类课程,培训农民8300余人次。


城口加快建设“三县一城一枢纽”

城口是我市最后一批摘掉“贫困帽”的区县之一,也是全市4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如何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城口的高质量发展?近日,城口县委书记张继军接受了重庆日报记者专访。

记者:与其他区县相比,城口最大的比较优势是什么?

张继军:城口地处大巴山腹地,生态是城口的根本。目前,城口围绕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县,加快实施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工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开展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取得良好成效,森林面积达到358万亩,成功创建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生态已成城口最靓的底色、最大的优势。

记者:完成脱贫攻坚的城口,未来五年确定了哪些发展目标?

张继军:去年底,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描绘了未来五年城口的发展蓝图,确定了加快建设“三县一城一枢纽”的发展目标。其中,“三县”是指加快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县、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县;“一城”是指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大巴山生态康养城;“一枢纽”是指建设渝川陕毗邻区县综合交通枢纽。

记者:在“三县一城一枢纽”的发展蓝图下,城口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张继军:我们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持续办好“三件大事”。

当下城口最主要的任务,是抓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守住守好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深化产业、就业、消费等帮扶工作,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全面推进“五大振兴”,用好“一县一策”,推进农村“三变”改革、“三社融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持续补齐教育、卫生等短板,加强特殊困难群体关爱;着力创建一批乡村全面振兴示范点,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县、城宣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

此外,将持续抓好改善交通、保护生态、农文旅融合“三件大事”。交通方面,持续打好交通建设突围战,确保今年底县境内G69银百高速通车、全力保障渝西高铁(城口站)开工建设,升级改造普通干线公路,建设“四好农村路”,构建外联内畅交通体系;生态方面,围绕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县,持续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碳排放权交易等改革,推动生态优势变为发展优势;农文旅融合方面,依托绿色生态资源,弘扬红色文化,做好“绿色”“红色”两篇文章,突出“巴山原乡、生态城口、红色沃土”特质,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大巴山国际旅游度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