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三大战役”力促农村人居环境提质升级

发布时间:2022-08-18
2022-08-18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大盛镇廖家湾村

前有清溪绕村而过,绿水环绕;后有山脉绵延横斜,青山逶迤。穿行在渝北区大盛镇天险洞村廖家湾古色古香的巴渝民居间,可领略“诗和远方”的古村意境。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该村守住了“乡愁”、焕发了“古韵”。如今,这里生态环境优美、传统建筑特色鲜明,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

以此为缩影,更多改变正在渝北广大乡村持续进行——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渝北思路清晰、措施有力。自去年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实施以来,渝北区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以及市委部署要求上来,久久为功,持续用力,以厕所革命、农村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质升级。

扎实打好厕所革命攻坚战

分类施策,让“将就”变“讲究”

“现在我们也用上抽水马桶了,生活质量向城里看齐。”茨竹镇放牛坪村村民罗奇对现在的如厕环境特别满意,“以前厕所在猪圈,现在瓷砖、马桶、浴霸一应俱全,按一下冲水按钮,就冲洗得干干净净,特别方便、卫生。”

改厕改出新生活,罗奇的满意是人居环境提升最生动的成绩。

“小厕所、大民生”。厕所革命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第一步,怎么确保农村卫生厕所“建得好、用得上”?据渝北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坚持群众为主体,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是关键。为此,农村户厕改造工作启动以来,渝北区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每年摸清底数,一年一调整制发农村厕所革命工作方案、农村户厕改造建设验收工作方案,准确把握农村户厕改造的民生要求和工作标准,科学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针对厕所怎么改、改成什么样,既符合地方实际,也尊重群众民意,渝北区充分调查厕改满意度,创新推广“首村首厕”制,建设形成示范样板,并编制农村户厕建设有关标准规范,严把施工培训、施工质量、施工验收“三关”,以首厕过关带动每厕过关,确保改一个、成一个、带一片。同时坚持推进分类实施,对未建新建、已建提升等不同类型地区探索适合改厕模式,推广同类型地区的改厕,对特殊地区采取特殊办法,保障工作顺利推进。

从摸清底数到集成归纳,从打造样板到分类施策,渝北变“将就用”为“讲究改”,真正做到让群众满意。全区总农户131340户,扣除户86906户,改厕基数44434户。截至去年底,全区共改造农村户厕40139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3%。

深入推进垃圾治理持久战

管用结合,让“被动”变“主动”

走在王家街道苟溪桥村,村民庭院前放置的红蓝绿黑4个垃圾桶格外显眼。“这是我们村配置的分类垃圾桶,每个月还要进行积分评比。”村民周天齐口中的积分评比,是村里开展的星级评定活动。村委固定时间对每家每户卫生保持状况进行考核,选出示范庭院、示范户、积极分子,再通过“积分”奖励的形式进行表扬,村民们可以用积分兑换米面粮油等奖品。

“我们自己的村子,环境还得靠我们自己来维护。”周天齐说,村子开展垃圾分类治理后,除了保洁员,他也常常拿起扫帚,为乡村清洁出一份力。

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根基。据渝北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渝北区加快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管理体系,逐步健全“户收集、村集中、镇街管理、区运输、区域处理”的垃圾收运体系,有完备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完善的监管制度、有长效的资金保障“五有”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基本建立……实行一系列举措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难的是观念的转变。”据渝北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渝北区已多方破题,既凝聚“政府、社会、居民”三方力量,又建立“考评、队伍、资金”三项保障机制,强力推进生活垃圾治理。

从全面铺开到分类治理,从打造体系到激活内力,渝北变“被动治”为“主动管”,真正做到长久有力。截至去年底,全区镇村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持续保持100%,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知晓率99.5%以上、参与率90%以上、正确率80%以上。

精心谋划村容村貌突破战

巧绘蓝图,让“颜值”变“价值”

远看绿树掩映,田园恬静;近看更显生动,点缀出新景:房舍墙壁粉刷一新,房前的花台上栽满鲜花,乡村公路整洁干净、宽敞通畅……夏日的洛碛镇大天池村朝家坝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又添一张乡村旅游新名片。不仅引来项目投资,就连不少村里人也纷纷返乡创业,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新村新貌,如今像朝家坝这样的改变,在渝北许多地方同样发生。

乡村“颜值”提升了,生活环境美化了,群众日子富足了,农村也更具吸引力。据渝北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越来越多的渝北乡村将人居环境整治与发展乡村旅游等“美丽经济”有机结合,既美化环境又促进产业发展。

大力提升村容村貌。渝北区着眼细节,创新“八改六化”(改房、改厕、改厨、改院、改圈、改水、改电、改路,绿化、美化、硬化、亮化、净化、文化)整治标准,突出农房整治重点,彰显巴渝民居坡屋顶、灰屋脊、小青瓦、石墙裙等“八大核心要素”特色建筑风貌,打造试点示范。

全面布景。成片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在已建成的13个农村人居环境示范点和24个农村人居环境示范片基础上,以片为单元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农村户厕改造、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由点及面、全域推进古洛环线、南北大道沿线、印放线、玉龙线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带建设,全面建成50公里古洛环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片,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从点上开花到面上成景,从美丽环境到美丽经济,渝北变“颜值美”为“价值高”,真正做到内外一体。截至去年底,全区累计建成市级美丽宜居乡村40个,创建市级整洁庭院和美丽庭院3050个,打造了风貌美、功能美、环境美、文明美“四美庭院”45个,木耳镇金刚村、茨竹镇放牛坪村、洛碛镇大天池村成功创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丽巴蜀宜居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