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万州经开区的绿色智造赋能中心。特约摄影 冉孟军/视觉重庆
9月7日,位于万州经开区的重庆湘渝盐化有限责任公司煤气化节能技术升级改造现场,工人正在进行设备和管道的安装。
该项目采用先进的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对原合成氨生产装置全部进行升级改造。改造完成后可节约7123.56吨/年标煤,折降碳量18521.4吨/年,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可达到能效标杆水平。
这只是万州区不断提升发展“含绿量”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万州区坚持“含金量”与“含绿量”并进,在促进生产方式数字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等方面发力,实现降碳、减污协同增效,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跃上新台阶。
今年上半年,万州区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32亿元,同比增长22%,规上工业综合能耗117.02万吨标煤,同比下降10.6%,实现以较低能耗支撑工业较高增长。
提速打造长江上游绿色智造基地
走进施耐德(重庆)电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处处可见高度智能化的生产场景。
负责运送物料的智能牵引车,通过设备指令自行规划、选择最快捷的路线;经过智能化改造的生产线上,从注塑分拣、配件安装到成品检测只需一名工人操作,自动化装配检测开关插座成品下线仅需2秒钟……
“我们从产品的装配、测试到包装,已实现全程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赋能,企业发展全面提质增效——生产效率提升139.18%,运营成本降低28.5%,产品升级周期缩短35.5%,产品不良品率降低34%,单位产品能耗降低14.74%。企业因此成为重庆市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并先后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和重庆市级智能工厂。
近年来,万州区以智能化改造升级夯基赋能,提速打造长江上游绿色智造基地,助力三峡库区经济中心建设。目前,万州区已拥有市级“专精特新”企业47家,长江科技、江东机械等4家企业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2个、市级绿色工厂1个、市级智能工厂3个、市级数字化车间6家、市级创新示范智能工厂1家。
万州还通过打造绿色智造赋能中心,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绿色智能化发展赋能。据了解,绿色智造赋能中心以绿色低碳智能化样板工厂为标杆,与重庆市节能中心开展战略合作,联合施耐德电气等智能制造先进企业,为金龙铜管、江东机械、长安跨越、鲁意纺织等10余家企业提供节能环保改造和先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促进管理效率的持续提升和能源消耗的持续降低。“绿色智造赋能中心将逐步让全区实现‘工厂能耗降低10%、生产效益增加10%’的赋能目标。”万州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经建立智能制造重点项目库,入库项目30个,其中农产品集团智能化建设等10个项目已竣工投产。
节能技术改造为传统行业增“绿”
通过实施技术升级改造,位于万州经开区九龙园的湘渝盐化正在经历一场“蝶变”。
湘渝盐化是全国最大的井矿盐和联碱生产基地之一,拥有120万吨盐、70万吨纯碱、70万吨氯化铵生产能力。2019年,湘渝盐化投入15.4亿元实施煤气化节能技术升级改造,预计今年底建成投用。
“改造的核心是采用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取代传统的固定床气化技术。”湘渝盐化党委书记、董事长刘行忠介绍,这一技术改造项目完成后可实现合成氨年产能规模提升至30万吨、节约标煤7123.5吨、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20.4%的目标,超过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
此外,湘渝盐化正在开展热电系统优化节能环保改造、联碱装置绿色固碳升级改造、食用盐包装升级改造等项目,技改项目全部建成后,公司常态化年利润可实现2-3亿元。以此为契机,湘渝盐化还将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带动周边区县相关产业的发展,在万州打造以烧碱、纯碱、新能源为主导的化工产业集群。
据了解,电力、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是传统高耗能行业,也是挖掘节能潜力的主体。“只有落后的企业,没有落后的产业。传统产业通过生产创新、技术改造、降本增效,同样能够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万州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万州区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累计实施技改项目153个,但在实现“双碳”目标、市场消费需求升级的背景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改造方面仍大有潜力可挖。为此,在刚刚结束不久的万州工业强区大会上,万州区出台了一揽子文件支持工业强区建设,其中就包括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和扩大再投资的政策措施,通过鼓励引导企业以“智能+”“绿色+”为方向,加快实施一批技术改造项目,提升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
资源循环利用为高质量发展添“绿”
9月7日,位于万州经开区的重庆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厂区内,一辆辆装满餐厨垃圾的专用收集车正有序进入厂区。
“车上装载的餐厨垃圾和废弃油脂,通过处理后将变成工业油脂、生物腐殖酸肥料和沼气。”嘉博文公司总经理薛翔天告诉记者,该公司负责收集万州城区的餐厨垃圾和下水道中的废弃油脂,并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进入厂区的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可达到95%以上。
进入厂区的餐厨垃圾首先进入预处理车间,分离为四个部分,即垃圾中夹杂的饮料瓶、塑料袋等杂物,废水,废弃油脂以及固渣。其中,杂物通过挤压脱水后外运到专门的垃圾处理场;分离出的废弃油脂统一输送到专业的加工企业,作为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进行再利用;分离出的废水通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循环利用于企业锅炉房加热等;分离出的固渣则通过好氧发酵成为土壤调理剂,将其加工成生物腐殖酸肥料后应用于有机绿色农业。整个垃圾处理过程实现了生产线、流水线作业,该公司被认定为2021年重庆生物制品生产智能工厂。
“可别小看这些餐厨垃圾。”薛翔天的语气里带着自豪,按照年处理餐厨废弃物6.2万吨计算,一年下来,公司可生产工业油脂3800吨、生物腐殖酸肥料2万吨,年产沼气282万立方米,直接减排二氧化碳5.5万吨,不但实现了餐厨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循环处理,也打通了餐厨废弃物“从良田到良品,从资源走向价值”的价值链条。据介绍,公司目前生产的工业油脂和生物腐殖酸肥料每年产值3000余万元,供不应求。
近年来,万州区充分发挥节约资源和节能的协同作用,推动原料替代,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通过资源高效循环利用降低工业领域能耗,提升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比如,重庆华歌生物化学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设废盐无害化再生项目,将废盐处理为工业氯化钠,作为融雪剂原料使用,年均可减少1.5万吨危险废物产生,真正实现了将废盐“变废为宝”。折算成经济效益,年均约可新增效益3480万元,新增利润2780万元,新增就业19人。
据了解,万州区将坚定不移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工业强区”建设,推动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努力打造川渝地区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三峡库区经济中心。到2025年,全区规模工业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至25%以上;工业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创新能力持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