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相央视专题片《领航》 铜梁火龙光芒耀眼

发布时间:2022-10-10
2022-10-10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10月8日晚,16集大型电视专题片《领航》在央视综合频道开播,专题片里采用了铜梁火龙以及大美重庆的画面。特别是《领航》第二集《科学指南》片尾,当配音说到“使中华文明,再次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迸发出绚丽的光彩”时,电视画面播出了一组漫天飞舞的铜梁火龙场景,让人印象深刻。

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龙近年来频频亮相央视,在向全世界展示精湛火龙技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将重庆人的勇锐和担当诠释得淋漓尽致。

铜梁龙舞代表了巴渝儿女对美好生活的火热追求

“铜梁是‘龙舞之乡’,铜梁龙舞艺术在长时期流传中,形成了龙灯舞和彩灯舞两大系列,有20多个品种。”铜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宗和云介绍,其中火龙是铜梁最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炉火熊熊,1600℃高温将生铁融化;木拍击打,铁水怒放化作炙热火花;铿锵的锣鼓声里,袒胸赤膊的铜梁汉子在铁花飞溅中舞动神龙,用勇锐与担当演绎出节日的吉祥和欢乐。

铜梁龙舞精彩纷呈,慢游龙、连环套、单车快舞、流星赶月等等,舞起来气势恢宏,时而飞腾跳跃,时而行进起伏,时而冲上云端,时而入海破浪……以其行云流水的技艺、恢宏磅礴的气势著称,既象征着中华民族奋发腾飞的精神面貌,也代表了巴渝儿女对美好生活的火热追求。

铜梁龙舞先后参加了国庆35周年、50周年、60周年、70周年庆典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9年北京世园会等国内国际重大庆典活动,并远赴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300余场文化交流,向全世界观众展现了铜梁龙舞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传承中创新让铜梁火龙焕发新光彩

“胆子要大,力气要均匀,尽量往高处远处打。”不久前,在铜梁区高楼镇涪江码头,一群兴致高涨的当地村民正在用涪江水代替铁水,在高楼火龙的区级非遗传承人欧建康师傅的指导下,练习“打铁水”技巧。

为培养更多的钢花铁水炼制及抛洒传承人,不断将铜梁火龙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铜梁区文旅委不定期举行火龙(钢花铁水)非遗传承人培训班。这天,铜梁区文化馆和高楼镇文化服务中心安排了专业老师,对来自高楼镇和邻近镇的近40名群众开展为期6天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培训。

“铜梁火龙之所以精彩壮观,除了有舞龙人带来的狂野而灵动的龙舞表演外,还有关键一环:打铁水。”铜梁区文化旅游委副主任高晓涛介绍,虽然铜梁火龙已经蜚声海内外,但铜梁依旧在不断提升铜梁火龙“打铁水”技术和龙舞表演技艺方面的水平。

“只有在传承的同时不断创新和提升,古老的铜梁火龙才能焕发新的光彩。”高晓涛介绍,在龙舞表演技艺方面,当地通过对表演时龙形、舞龙队员形体表现等方面进行提升,让表演更加流畅、更具观赏性。

龙灯彩扎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在铜梁,舞龙是从娃娃抓起的。”宗和云介绍,2005年,铜梁将自编的龙舞及龙文化乡土教材发放到了全区的中小学校。

铜梁龙舞的种子在校园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有不少学生从入学就开始参加学校的龙舞集训队。如今,全区几乎每所学校都有舞龙队。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高晓涛表示,近年来,文物资源和文化遗产蕴含的创新创造基因被不断激活,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依托铜梁龙舞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还大力发展龙灯彩扎技艺及基地建设,先后在太平镇坪漆村、土桥镇庆林村、水口镇树荫村、西河镇双永村、安溪镇金滩村建成6个龙灯彩扎基地,并在太平镇坪漆村、巴川街道玉皇村建成了两个龙灯彩扎和展示车间,实现了对原有龙灯彩扎基地的提档升级,进一步促进了铜梁区龙灯彩扎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龙灯产、供、销产业链条,龙灯系列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和美、英、日、俄等10多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