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康养小镇黄水 摄/黎万才
重庆,石柱。
这里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西沱古镇,首批中国传统村落——金铃乡银杏村、悦崃镇新城村、石家乡黄龙村,还有国家休闲乡村旅游示范村——黄水万胜坝村、冷水八龙村……
近年来,石柱县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紧扣“全域康养、绿色崛起”发展主题,以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为着力点,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积极推进乡村环境整治,同时全面加强传统村落的有效保护与利用,做到人居环境改善和传统村落保护“齐步走”,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建设。
人居环境美 乡村焕新颜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现乡村生态宜居的重要抓手。
“房子没咋变,屋里屋外的环境大变样!”村民马勤贵在悦崃镇绿桃村上住了几十年,他说,以前绿桃村环境脏乱差,都是泥巴地,下雨出门一脚泥;鸡鸭散养,污水遍地。经过这几年的持续整治,家家户户都通了硬化路,还修通了污水管网,家禽集中养殖,环境越来越好。
不仅仅是绿桃村。多年来,石柱县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县行政村(中心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通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村庄亮化等,多措并举,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颜值,打造村净户洁、宜居舒适的康养美丽家园。
近年来,石柱县紧紧围绕“危房不住人、人不住危房”和提升农村住房品质这条主线,担当作为、攻坚克难,投入资金3亿余元,完成危房改造3万余户,投入资金3亿余元,完成以改厨、改厕、改地坪、改风貌为主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3.7万余户,住房保障成效显著、人居环境改善明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建共治美好家园,这是我们工作的初心和使命。”石柱县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说。
如何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让广大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
多年来,石柱县努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成效,坚持按照“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原则,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积分”管理体系,在各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建立起乡风文明积分兑换超市,以积分兑换,广泛调动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热情。目前,成效初显。
数据显示,石柱全县共211个村(社区)实施乡风文明积分制度,建立起积分兑换超市227个,参与积分农户43922户,开展兑换4496次,兑换积分739133分,兑换资金129573.3元,对高积分群众挂牌表彰,以“物质+精神”奖励调动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性,逐步转变“要我干净”为“我要干净”的良好卫生习惯。
不仅是“积分兑换”。近年来,石柱县住建委还积极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工作,以“最美庭院”评选为载体,广泛调动起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热情。近年来,石柱县累计创建美丽庭院2500余个,安装农村公共照明设施11000余盏。
同时,通过组织各村积极修订科学、合理、适用的村规民约,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义务、责任写入村规民约,用制度促进村民环境卫生习惯养成,提高群众文明卫生意识,让村民的观念从以前的“要我干”转化为“我要干”,扎实推进石柱县人居环境提升取得实效。
如今的石柱农村,硬化的公路直通家门口,农家院落花草相倚,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土家文化墙琳琅满目……不仅留住了浓浓的乡愁,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还大大提升。
保护古村落 激发乡村新活力
除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保护发展传统古村落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
走进石柱县沙子镇鱼泉村白水溪传统村落,一幢幢保持完整的土家吊脚楼、四合院等造型别致的民居风貌随处可见。石墙、院坝、巷道,土家屋脊,翘角飞檐,鳞次栉比,古色古香的风雨长廊穿插其间,闲庭静院古韵犹存,叫人乐不知返。
“白水溪是首批重庆市传统村落,这里有保存完整的古代建筑群,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石柱县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说。
石柱县住建委充分利用传统古村落文化资源优势,坚持“活态保护,有机发展”的原则,在加大“古院、古物、古树”和传统文化保护力度,保留村落风貌和历史文脉的基础上有效保护发展传统村落。
去年,白水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被纳入市级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重点项目。
借此,石柱县住建委紧抓机遇,大力推进白水溪传统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在加大环境整治,加强古建、古木名木和原有历史特色文化保护的同时,深入推进“设计下乡”,积极实施景观营造和文化内涵提升,塑造村庄特色,摸索出一条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新路径。
目前,白水溪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已全部完成。
沿着蜿蜒的青石板小路走在村子里,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勤劳的白水溪人正在庭院打扫卫生,院子里的一木一瓦、一花一树无不体现着白水溪的“乡愁记忆”。
白水溪仅是石柱县住建委保护发展传统古村落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石柱县共成功申报国家级市级传统村落25个(其中中国传统村落8个、市级传统村落17个),为扎实做好古村落古建筑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石柱县先后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完成了8个传统村落11个保护发展项目建设。
一个个喜人成绩的背后,是石柱县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在保留当地特色民居建筑风格的前提下,让群众的居住环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下一步,石柱县将进一步加大古村落的保护发展,持续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试点示范,让传统村落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全面开展乡村建设评价,将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保护作为重要内容,整体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农文旅融合 装点乡村靓丽风景
传统村落不仅是美丽乡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还是石柱县扎实推进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文化软实力。
石柱县金铃乡银杏村因境内遍布的天然银杏林而得名,是首批中国传统村落,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这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族吊脚楼技艺的集中分布区域,保存了丰富的原生态土家吊脚楼,土家民俗文化浓郁,民风淳朴。
近年来,石柱县把传统村落风貌保护提升和文化传承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聚焦农文旅融合,依托山水文脉,保护自然风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积极发展乡村生态文化旅游,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从前的银杏村就是个破落的小村庄,各家各户都是散养牲畜,周边环境又脏又乱。”银杏村村民余文兴说,当时说起这里要发展乡村旅游,大家都当个笑话,直到真有游客自驾来到这里吃饭、游玩。
在石柱县住建委的指导下,银杏村依托自身资源,积极拓展生态休闲功能,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打造国家级传统村落和市级特色村寨保护示范村。累计投资1000余万元,新建人行青石板路1公里,实施土家民居风貌改造22户,铺设青石板硬化农户院坝1800平方米,整治污水管网、厕所等,让昔日脏乱差的古村落面貌焕然一新。
现在的银杏村,一栋栋极富土家风味的吊脚楼错落有致,硬化的青石板铺设的人行道、古香古色的商铺招牌、齐备的基础设施,吸引了许多市内外游客自驾前来游玩,体验乡村旅游的乐趣,感受土家文化。
银杏村仅是石柱县扎实推进农文旅融合,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的缩影。
多年来,石柱县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通过聚焦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拓展整治内涵、丰富整治内容,突出农旅融合,推动康养产业与土家文化、乡村旅游等深度融合,成功获评“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县”,创建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4个。
黄水镇作为重庆知名避暑胜地,是石柱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在石柱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黄水镇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为总抓手,聚焦“建设美丽乡村、扮靓乡村生活”,不断提升场镇配套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探索出了一条“百姓富、生态美、乡村兴”的美丽乡村发展新路子。
2021年,黄水镇累计投资1000万元,完成了黄连大道步行道整治提升、市民健身公园、黄连大道至川鄂街房屋背立面风貌整治3个项目,进一步提高了黄水镇场镇颜值,提升了黄水场镇品质,吸引了数十万名市内外游客前来游玩。
未来,石柱县将持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扎实推进农文旅融合,积极整合资源,全力推进桥头滨湖康养小镇、金铃民俗风情小镇、西沱文旅综合体等场镇项目建设,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