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区人民医院与塘坝中心卫生院联合开展义诊义检活动 摄/殷棒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
2023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开展“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试点作为推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建设巴渝和美乡村的重要抓手,努力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加快提升公共服务便利度。首批市级试点在九龙坡、潼南、长寿、垫江、云阳、万盛等6个区县开展,各区县也结合实际开展了各具特色的试点示范工作。
潼南区塘坝中心卫生院过去只有两层楼,仅设内科、外科、妇产科三个临床科室。
“那时是老房子,墙体开裂严重,部分屋顶还漏水。”该镇卫生院相关负责人说,后来在潼南区疾控中心等单位的帮助下,镇卫生院硬件焕然一新,还开设了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医科等10个临床科室,并配备了16排螺旋CT、DR影像系统、彩超等设备。
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2018年,重庆启动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开展“医通、人通、财通”建设。
依托医共体,如今塘坝中心卫生院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现在在卫生院就能做透析,方便多了。”家住小渡镇街村的村民杨德厚说,过去,他要早上5点出门,坐车到潼南区人民医院做透析。如今,塘坝中心卫生院建起了透析室,病人可定期在卫生院做血液透析。他自己骑车几分钟就能赶到卫生院,透析费用也比上级医院低得多。
截至去年,全市共有乡镇卫生院810家、村卫生室9629家,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实现每一个乡镇有标准化卫生院,每一个村有标准化卫生室,基本建成“农村30分钟”医疗服务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扩面,服务项目从12 大类增加到28大类,乡村卫生健康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
集团办学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
“学校有棋室、书吧,操场边有阅读角。课间休息时,我们可以在操场上奔跑,也可以静静看书。”永川区大南小学三年级学生池明宇说起学校近年来的变化,高兴不已。
“学校不仅环境好了,教学质量提高了,还能共享红旗小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大南小学的家长们开心地说。
“大南小学是我们的集团校,我们统一课程建构、制度建设、评价考核等,红旗会还定期派骨干教师到大南带教,大南的教师也定期到红旗来学习。”红旗小学教育集团校长钟淑说,包括大南小学在内的几所集团学校教师,每周还会集中进行线下教研活动,共同提升教学水平,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近年来,全市积极增加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引导乡村民办园主动提供普惠性服务,同时大力开展优质学校名师送教下乡、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集团化办学等措施,农村教育发展更加均衡优质。
截至去年,全市共有乡村中小学5261所、村小(校点)1400多个,区县优质学校对口帮扶农村薄弱学校,乡镇中心小学对口帮扶村小学和教学点,基本实现对口帮扶全覆盖。
农村互助养老实现“抱团”过晚年
去年底,铜梁区土桥镇六赢村十八社的唐显玉到村民肖明会家里的活动室享受了养老服务后,这个80岁的老人就像变了个人,经常会与村里的留守老人一起打牌、聊天。半年多以前,唐显玉可不是一个喜欢与人打交道的人。
唐显玉今年81岁,儿女常年在城里打工,本来说好在子女家轮流住,可一轮还没转完,唐显玉就执意要落叶归根回乡下,喂了几只鸡,腿脚不便的她平时也不太愿意出门。
“这部分老年人急切呼唤养老服务,但现实问题是养老服务设施不足、服务供给跟不上。”市农村社会事业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说,全市农村养老服务虽然形成了以镇(街道)为代表的养老服务中心、以村(社区)为代表的养老服务站,但从实际运行来看,仅能满足场所周边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而对于居住偏远、分散的老人来说,并不能很好地享受这些资源。
2021年以来,我市进行了新型养老模式探索——农村互助式养老,即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或者村镇为单位,以满足中低收入老年群体基本养老服务需求为重点,以老年人集体居住为基本方式,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助互助的养老模式,唐显玉就是借助这一模式,实现了“抱团”过晚年。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乡镇养老服务中心达700多个,村级互助养老点达8000多个,基本实现“街道、乡镇有养老服务中心,村有互助养老点”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