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中国旅游展区,重庆·大足展馆吸引了客商前来洽谈。(大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11月5日—11月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上海举行。
本届进博会,有15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来宾参加。企业展的展览面积创新高,达36.7万平方米;参展的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企业以及创新型中小企业,数量均为历届之最;创新孵化专区展览面积和项目数量较上届增加一倍。
展会上,多个重庆元素引人注目,重庆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打探。
团结村中心站模型亮相进博会
中国馆有一个动态模型展示区域,其中可以看到“重庆团结村中心站”。
记者现场看到,展出的“重庆团结村中心站”模型将站场的冷藏区、堆存区、维修区、海关监管区等区域一一标注了出来,还摆设了吊桥、仓库等设施。模型集装箱上还印有“YUXINOU”(渝新欧)等字样。
最有意思的是该模型有一个“铁轨”,它与旁边阿拉山口模型相连。而在阿拉山口的模型上,则直观地演示了中欧班列的换轨过程。
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中欧班列开行之初,最大的难点之一就是沿途各国铁路标准不一样,铁路运输需要换轨。重庆作为中欧班列的开创者,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也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不少举措沿用至今,为中欧班列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截至目前,中欧班列(渝新欧)已累计开行折算列超1.4万列,运输货值每年都居全国首位,累计运输货值超5000亿元,多项累计关键指标居全国首位。
“关银-KEY通”展现重庆自贸试验区成果
本届进博会有一个展区,名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十年成就展”,里面展出了众多自贸试验区的建设成果。
在一个透明陈列箱中,放置有一捆数据线、一个遥控器样的物件,这便是重庆与四川自贸试验区探索出的“关银-KEY通”,也是全国首次实现“电子口岸卡”业务跨关区通办的重要凭证。
“这个物品展现了重庆自贸试验区在持续探索创新。”市商务委自贸区制度创新处处长王欣表示,重庆自贸试验区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挂牌6年以来,一直坚持“先行先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据了解,6年来,重庆自贸试验区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累计培育重点制度创新成果147项,其中7项在全国复制推广,89项在全市复制推广。
重庆企业展现“元宇宙展会”技术
本届进博会上,有家重庆企业选择单独参展,那就是大龙网集团。
大龙网展台位于进博会的服务贸易展区,重点展示的是其刚刚推出的数字技术——“元宇宙展会”。
“现在很多展会都提出打造‘数字展会’,但最后的成品,只是将展会的内容以平面或立体的方式直接‘复制粘贴’到互联网上。”大龙网集团董事长冯剑川说,而大龙网集团推出的数字技术,则是完全打破了常规。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元宇宙展会”中,每个参展商都可以申请账号,并以角色的身份进入线上展会,甚至申请场地搭建展台。每个展台的具体造型、展品,都可以根据展商需求来摆放。
冯剑川介绍,相比以前的数字展会,这套系统还有一个亮点,就是每个“角色”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通过自由移动,与加入到展会的其他展商进行线上互动交流,解决了以往数字展会只能看、不能聊的尴尬。
大龙网推出的“元宇宙展会”技术,只是重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重庆加速发展大数据智能化产业,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排名第9位,位于全国第一梯队。
今年7月,重庆发布的《重庆市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2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2240.6亿元,综合评价位居全国第12名,已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大足将石雕作品和传统技艺“搬”到了现场
大足区将石雕作品和剪纸、植物染等传统技艺“搬”到了进博会现场,向世界展示具有大足特色的东方文化。
走进大足展台,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面“石壁”,上面有很多高低错落的拱形崖洞,里面放着千手观音、牧牛图等20余件以大足石刻经典造像为原型的石雕作品,引来众人拍照打卡。
大足区副区长杨桦介绍,近年来,大足区深入挖掘石刻的文化资源,通过与四川美术学院合作,培育创建大足雕刻劳务品牌,传承雕刻艺术。目前,大足雕刻创业项目助力推动传统雕刻产业结构升级、业态创新、链条优化,已带动上下游就业达11万余人,实现年产值200亿元。
大足将石雕技艺传承人刘能风、剪纸技艺传承人粟未希、植物染技艺传承人刘萍请到了进博会,让他们现场演示传统技艺,让更多人了解这些来自大足的传统文化。
杨桦表示,大足是首次以区县身份在进博会上独立设置展台,这为大足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展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