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磁器口码头 摄/唐安冰
民主村片区社区会客厅 摄/曹鸣鸥
郭家沱长江大桥
铜梁区围龙镇龙湖村画里桃源—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 摄/李显彦
前不久,住建部公布2023年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奖名单,我市渝中区戴家巷老街城市更新项目、云阳县城沿江库岸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重庆经开区广阳岛生态修复项目、梁平区双桂湖项目、沙坪坝区沙磁步道项目、九龙坡区红育坡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等6个项目获评中国人居环境奖(范例),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中国人居环境奖”是全国人居环境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由住建部设立。此次6个项目获评中国人居环境奖,成为我市不断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打造“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生动写照。
今年以来,市住房城乡建委围绕城市更新提升和乡村振兴持续发力,积极推进创新之城、开放之城、便捷之城、宜居之城、生态之城、智慧之城、人文之城建设,大力推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各项工作出圈、出效、出新、出彩,让城乡颜值更靓丽,行业发展更有质,人民生活更美好。
双城共建风劲蹄疾 一批亮点精彩出圈
我市聚力“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持续深化住建领域川渝合作,推动两地在加快建筑业融合发展、房地产领域深化合作、公积金管理协调协同服务、公租房创新机制保民生以及共同探索推广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风劲蹄疾,一批亮点精彩“出圈”。
这一年,川渝建筑业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协调发展。截至今年10月,重庆入川建筑企业近2700家,四川入渝建筑企业2800家左右,两地企业交流合作更加频繁。
这一年,双方签订《川渝地区协同推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搭建川渝两地房地产展示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跨省域房地产项目和信息房源共享,平台累计上线企业1519家,在售商品房楼盘1640个。
这一年,两地进一步简化住房公积金跨区域转移接续手续,共办理异地转移接续4万余人次,发放异地贷款8308笔35.6亿元。川渝高竹新区成立川渝首个住房公积金跨省域服务实体专区,协同创新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和资金融通使用等机制,实现川渝全域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缴存证明和贷款全部还清证明“双无纸化”,申请和结清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均由“两地跑”变为“一地办”。
这一年,两地加快完善公租房便捷申请渠道,优化“川渝安居·助梦启航”服务平台功能,川渝两地累计互保新市民、青年人约4.9万户;共同印发《川渝两地公租房保障对象退出程序指导手册》等,推动公租房保障对象信用信息共享互认。
这一年,川渝住建部门聚焦产业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围绕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城市更新与品质提升、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5大领域择优遴选并发布33项新技术,有效促进两地行业技术进步。
在持续深化两地合作的同时,市住房城乡建委还加快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互联互通的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郭家沱长江大桥通车,中心城区有了第一条纵贯东部槽谷的南北向大通道;内环快速路拓宽(沙区段)主线通车,助力西部(重庆)科学城交通建设;金凤隧道(中西城区段)主线贯通,通车后将完善主城都市区西部路网结构,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随着我市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心城区基本形成“五横六纵一环三联络”快速路网结构,累计建成“37桥22隧”,打通未贯通道路293条,累计建成天桥地通道897座、公共停车场停车泊位7.5万个;中心城区道路通车总里程达6500公里,路网密度达7.4公里/平方公里,位居全国主要城市第八。“轨道上的经济圈”建设提速,已建成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山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500公里大关,达509公里,客运分担率达52%。完工投用60个轨道站点步行便捷性提升项目,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
城市更新提质增效 人民生活多姿多彩
为更好彰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独特魅力,市住房城乡建委以城市更新为抓手,推进城市功能与品质提质、出效,让自然禀赋和现代城市浑然一体,让文化底蕴和独特人文气质交相辉映,打造高品质城市幸福美好生活新空间。
悠悠青石板路、老式苏式建筑、茂盛的黄葛树……今年4月,民主村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一期)集中竣工亮相,迅速“圈粉”大批市民和游客。
“我从1965年就住在这里,见证了民主村从新变旧,又从旧变新的过程。”75岁的陈代蓉说。民主村曾是重庆建设厂家属区,没改造前,这里楼房破旧、交通拥堵,配套缺失问题严重。2021底启动改造“手术”后,坑坑洼洼的道路变得平整干净;小区实现人车分流,连接商圈的路修好了,买菜购物不用绕远路;新建的社区食堂十多元就能吃饱吃好,卫生服务站升级扩容,人民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从城市更新中受益的不仅是民主村片区居民。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不断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城市更新道路,积极开展深化城市体检工作制度机制试点城市建设,全市已实施城市更新试点示范项目226个,7项经验纳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位居全国首位。
频频上新的“两江四岸”也让人眼前一亮。“升级版”珊瑚公园对外开放,磁器口滨江片区、北滨路洋炮局段等治理提升项目完工,截至目前,中心城区“两江四岸”14个公共空间全面开放;白鱼石公园开园、水土大桥消落区治理基本完工……“朋友圈”里“晒”出的“打卡”地层出不穷,到“两江四岸”走一走看一看,成为不少居民最为喜爱的休闲方式。
不仅如此,我市在城市“微更新”中聚焦群众所盼所急,大力推动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建设。今年以来,全市完成棚户区改造1.64万户、178万平方米;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076个、4534万平方米;同步改造提升“一老一小”配套设施2700余处、加装电梯1400余部,新增停车位2.7万余个,惠及居民46万余户。
在此过程中,我市打造一批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创建绿色社区1175个,占比60.2%,建成完整社区433个,覆盖率22.2%,5个社区被纳入住建部完整社区建设试点。
为满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多元化租赁需求,今年我市还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8.4万套(间),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通过开展“保交楼”行动,全市交付房屋13万套,更多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美丽乡村建设出新 田园如诗院落如画
“多亏美丽庭院示范片建设,我家房子焕然一新,院坝也修整了,看起舒服,住起安逸!”近日,74岁的黎克元与前来做客的亲戚摆起“龙门阵”,情不自禁地聊起“禹安江湾—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建设给村里带来的变化。
为推动川渝两地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重庆和四川去年决定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开展“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建设,打造充满烟火气息、乡愁记忆的高品质农房、高颜值院落、高价值村落。黎克元家所在的武陵镇禹安村,就是万州首个落地建设的“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截至目前,全市已建设“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15个,创建美丽庭院1万余个。
在和美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我市将场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高效衔接,以“一深化三提升”为重点,实施“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类项目114个,打造美丽宜居示范乡镇30个;同时,注重留住乡愁、乡韵,不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出新。
截至目前,累计挂牌保护中国传统村落164个、重庆市传统村落67个、建成市级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点42个,黔江、江津获批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巴渝传统建筑工匠培育机制入选住建部可复制经验清单。
为增强广大村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市住房城乡建委还深入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今年以来,全市开工改造农村危房5759户、竣工5209户,15.66万户农村自建房安全隐患全面消除;实施地震易发区农村民居抗震加固工作,有序推广装配式农房,举办首届“巴山渝水·美丽村居”设计大赛,引导“三师一家”下乡服务两万余人,被住建部列入可复制经验清单。
如今的巴渝大地,不少村庄田园如诗、院落如画,一幅幅环境美、产业美、人文美的“醉美”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行业改革创新出彩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上月,第三届川渝住房城乡建设博览会的重磅活动——首届建筑机器人大赛在涪陵举行,吸引上海、广东、江苏等18个省市73家龙头企业参与角逐。
举办建筑机器人大赛,是我市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加快改革创新的剪影。全面落实“数字重庆”部署,市住房城乡建委积极推进数字住建“171”建设,初步建成住建领域CIM基础平台,“数字之城”“孪生城市”雏形初显。
截至目前,我市住建领域CIM基础平台实现数据汇聚、数据管理、数据查询、数据展示、开发接口5大类、40余项平台核心功能建设,初步形成协同共享的住建行业空间数字底座。其中,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汇聚全市809万栋房屋普查、60万个地质钻孔等12大类81小类数据;模型数据汇聚两江四岸70平方公里倾斜摄影、中心城区528个三维模型等数据;物联监测数据汇聚房屋安全、建筑能耗、智慧工地等24类物联网数据。
为促进建筑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我市加快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培育国家级装配式产业基地6个、市级产业基地30个,3项装配式建筑、17项智能建造工作举措入选住建部经验推广清单。
与此同时,我市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助推营商环境再升级。市住房城乡建委推行社会投资建设项目全程“帮代办”服务,实行施工许可分段办理,推行风险分级实施差异化监管,大力压减全流程审批时限,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压减幅度67%,一般政府投资项目压减幅度72%。
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我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蕴更加深厚,转型升级步伐持续加快。今年,全市共58个“巴渝杯优质工程奖”,3个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3个获得鲁班奖。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954亿元,增长5.9%,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明年,市住房城乡建委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继续围绕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目标任务,以夯实基础、深化改革为主线,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以更积极的担当和作为,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贡献更多住建力量。
2023年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发展亮点>>>
建筑业发展实力增强。前三季度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954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川渝两地企业交流合作频繁,截至目前,重庆入川建筑企业近2700家,四川入渝建筑企业2800家左右。
房地产市场企稳向好。调整优化了住房公积金、税收、信贷和土地等房地产政策举措,开展了房交会等系列展销活动,支持刚性和改善性购房需求,提信心、促恢复。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连续6个月回升,新建商品房、二手房销售总面积实现同比正增长。
住房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8.4万套(间),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大力实施“保交楼惠民生”攻坚战,全市交付房屋13万套,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多项指标全国第一。
城市更新有特色有亮点。实施城市更新试点示范项目226个,7项经验做法纳入住房城乡建设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居全国首位;“两江四岸”14个公共空间全面开放,累计建成“清水绿岸”河段约400公里。
好小区好社区建设加快。完成棚户区改造1.64万户、178万平方米;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076个、4534万平方米;累计创建绿色社区1175个、占比60.2%,建成完整社区433个、覆盖率22.2%。
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509公里、客运分担率达52%;中心城区道路通车总里程达6500公里,路网密度达7.4公里/平方公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9%,城市建成区排水管网密度达16公里/平方公里,均位列长江经济带省市前列。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广社会投资建设项目全程免费帮代办服务,实行施工许可分段办理,推行风险分级实施差异化监管,大力压减全流程审批时限,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压减幅度67%,一般政府投资项目压减幅度72%,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措施落实满意度全国第一。
行业转型升级动力足。落实数字重庆部署,积极推进数字住建“171”建设,初步建成住建领域CIM基础平台;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培育国家级装配式产业基地6个、市级产业基地30个,3项装配式建筑、17项智能建造工作举措入选住建部经验推广清单;在全国率先开展跨区域推广应用新技术,联合四川发布首批推广应用新技术33项;全市城镇新建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比例达100%。
美丽乡村建设再提速。举办首届“巴山渝水·美丽村居”设计大赛,引导“三师一家”下乡服务两万余人,被住建部列入可复制经验清单;建设“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15个,创建美丽庭院1万余个;累计挂牌保护中国传统村落164个、重庆市传统村落67个、建成市级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点42个,巴渝传统建筑工匠培育机制入选住建部可复制经验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