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MB0T00410A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2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市渝北区大竹林街道文化服务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市渝北区大竹林街道文化服务中心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承担文化、宣传、广播电视、教育、体育和科技培训等事务性工作. | |||
住所 |
重庆北部新区金开大道西段199号 | |||
法定代表人 |
谭华伦 | |||
开办资金 |
122(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大竹林街道办事处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22 |
7.71 | |||
网上名称 |
重庆市渝北区大竹林街道文化服务中心 |
从业人数 |
4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无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一、高扬思想旗帜,推动理论学习引领 一是抓实党工委中心组学习。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要求,选好学习主题、组织集中研讨、开展中心发言、规范学习记录、落实学习计划,确保学习取得实效。制定《大竹林街道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基层党组织的学习重点内容,进一步拓展学习广度和深度、完善规范学习制度,创新研讨式、互动式、调研式学习方式,开展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2次,竹林讲坛2期。二是持续推动理论宣讲。做好重要书籍的征订推广工作,购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百年大党面对面》《百年初心成大道》等中心组学习书籍,挖掘培育理论宣讲人才梯队,建立充实街道社区理论宣讲队,遴选9名基层宣讲骨干充实壮大“竹林声声宣讲团”,培育建强社区宣讲队伍,积极组织开展微宣讲活动,推荐2名优秀宣讲员参加区级比赛。三是线上线下积极学习。用好用活“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动街道、社区干部和广大党员上平台、用平台,不断增加学习活跃度,养成党员干部“每日必学”良好习惯,强化学习效果,撰写学习心得35篇。通过社区两委会、党员大会、主题党日活动、居民代表大会、辖区物业联席会等形式,组织党员、群众、辖区单位集中开展学习教育。四是加强基层思想引领。通过社区两委会、党员大会、主题党日活动、居民代表大会、辖区物业联席会等形式,组织党员、群众、辖区单位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300余次。五是迅速掀起学习贯彻。辖区各基层党组织、机关党总支,在街道党工委的统一安排部署下,通过社区两委会、党员大会、居民代表大会、早例会等形式,组织干部、党员、群众,开展“学习新思想 展现新作为 喜迎二十大”微宣讲活动21场,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宣讲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网络等52场次,受众1000余人。 二、增强政治意识,抓实意识形态工作 一是街道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按照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要求,把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列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明确党工委书记“一把手”的第一责任,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抓好分管部门和所驻社区的意识形态工作。机关各科室、各社区明确宣传工作专人专责,确保意识形态工作有人抓、有人落实。二是根据新区《贯彻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结合实际,制定完善了相关制度。定期组织党风党纪教育、警示教育和作风建设教育活动,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中,进一步明确主要领导抓意识形态工作的具体职责,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干部提拔任用和社区年度目标考核等范筹。三是定期召开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会、专题学习会,及时传达学习贯彻上级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引导党员干部提高政治站位,自觉把意识形态工作同业务工作结合起来,扎实进意识形态各项工作。街道将意识形态风险纳入安全稳定风险隐患排查研判范畴,每季度召开会议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辨析思想文化领域突出问题,对安全稳定等领域重点事件、重要情况在民意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以及在物业矛盾等方面可能引发的舆情事件进行预判,对重点人员进行关注和引导。2022年共召开意识形态领域分析研判会4次、意识形态工作培训会5次、宣传工作培训会2次。 三、强化阵地管控,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一是牢固树立阵地意识,强化推进管理建设。加大文化市场监管。积极推进“扫黄打非”工作,修订完善街道“扫黄打非”工作制度,强化对网吧、KTV、打印复印、书刊销售点、会议室等场所日常巡查,加强对非法内容排查、处理。对辖区5家网吧、2家KTV、1家电影院、39家打字复印店、3家书刊销售点、11个中型以上的会议室等场所进行了全面摸排,建立工作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严格执行会议论坛审批程序,审批(备案)11场次。在辖区范围内开展校园周边文化环境专项整治、日常巡查,排查校外培训机构74家,发放疫情防控工作告知书(其中证照齐全非学科类12家,有照无证费学科类59家,无证无照3家),督促各培训机构按要求合法办学,为“双减”政策落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配合区教育局对于新申请办证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现场审核。持续做好户外公益广告的发布和巡查。落实街道户外公益广告定点发布、分级管理措施,现有户外公益广告14处,其中商圈、道路边建筑物LED显示屏6处。结合重大主题,按照新区委宣传部的统一安排,做好户外公益广告实时调度发布工作,营造街道良好宣传氛围。发动社区网格员、居民代表、交通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加强户外广告日常巡查,及时清理破损户外公益广告。二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舆论监测员、网络评论员),健全网络信息监测队伍、完善网络信息收集、上报转办工作机制。全面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常态化开展意识形态排查,随时关注各个方面的潜在风险,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开展意识形态和社会舆情分析,加强正面引导,积极回应和澄清社会关切问题,坚持同错误思想、错误言论作斗争,配合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针对上级转办的舆情、重大突发事件、热点问题确保在3个工作日内回复(无法回复的说明情况),及时妥善处置舆情风险45条,严防舆情风险向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三是管理好新媒体,积极传播正能量。增强网络阵地意识,充分发挥政务新媒体的优势,严格网报材料的审核把关,专人负责平台和办公QQ群、微信群的管理,主动积极宣传和解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传播正能量。加强对街道、社区微信公众号,辖区企业网站、自媒体账号敏感信息网络舆情的排查,共排查203家,未发现问题。 四是规范网络行为,营造健康环境。强化网络安全工作措施和人力物力财力保障,规范办公正版软件使用普及,更换国产系统及办公正版软件386套。规范党员干部网络行为,营造健康向上、风清气正的网络化境,教育党员干部上网跟帖时注意言行,多做正面引导工作,不听信、发布、传播政治谣言,不发表同党中央精神违背的言论,坚决同错误思想作斗争,坚持正确立场、传播汇聚社会正能量。 在舆论引导对外宣传中,街道始终坚持正面宣传,围绕中心工作,积极做好各项法规政策措施的宣传解读工作,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主动发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四、弘扬主流价值,讲好大美竹林故事 一是助力海州征收。拍摄凤栖沱社区海州建材二厂征收纪录片,对接沟通广电集团、华龙网,服务拍摄团队,做好华龙网团队拍摄进度台账。华龙网拍摄团队赴凤栖沱社区拍摄素材26次,素材大小超581G,拍摄内容包括社情民意调查、专班组摸排情况、征收居民签订意向书、选房、厂房拆除、社区空镜、跟拍居民签约等。做好海州征收新闻报道宣传策划,微信号陆续推出“助力海州征收”“聚焦榜样力量”栏目,以综合篇章、人物专访形式报道街道海州征收亮点工作及助力海州征收优秀工作者,整理总结新闻报道资料汇编,印制50册。同时开展“老屋记忆 定格瞬间”我和老屋合张影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协调海州“绿色幼儿园”停办后,幼儿分流上学事宜。二是内外宣传齐发力。全年上报信息893条,工作专报27篇,收集整理信息摘登960条。《两江要情》采用185篇(条),其中,重要信息59篇、工作简况91条。信息摘登采用25条。工作专报3篇,1101战疫《两江新区打赢疫情歼灭战工作简报》7期。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767条,原创稿件234篇,外宣各部门、社区共报送信息755篇,向新区报送新闻信息360条,新区官网官微发布137条,被上级媒体(新华社、人民网、国际在线、上游新闻)等采用129条。其中,文化中心联合两江新区委宣传部、华龙网等媒体,开展街道“周末无休”、疫情防控、川江号子品牌打造等专题宣传,相关稿件、视频被新华社、中国网、上游新闻、华龙网等媒体转载。三是打好防疫“舆论战”。大美竹林微信公众号转发防控政策、疫情通告、防疫知识59篇,同时围绕防疫工作、“疫”线故事、先进典型人物等编发宣传引导稿件36篇,其中经新华社、人民网、七一客户端、重庆日报等转载37篇,发出《致居民一封信》、倡议书和社区简报,及时正面引导居民理性认识疫情防控形势,占领业主群、朋友圈等宣传阵地。街道宣传引导组每日梳理编辑思想引导类、政策解读类、知识科普类引导信息5条以上,每日通过小区志愿服务队宣传引导组进圈入群发布信息,帮助辖区居民认清形势,以正视听,不信谣,不传谣,确保辖区社会稳定。街道派出177人,统筹辖区市级、两江新区、其他区县在职党员,居民志愿者力量1505人,出动7640人次,分赴6个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在每个小区志愿者服务队伍中成立宣传引导组,每日更新视频、图文,编发26期《小区志愿者工作日报》,以多种方式宣传引导正能量;以“四群一地”进圈入群打好群众思想引导舆论战,线下组织作横幅300条、海报800张、宣传展板60个,同时开展“无疫社区 无疫小区”创建活动,引导群众自发参与创建。 五、共育先进文化,共建竹林美好家园 一是营造文化空间,推进文化治理主体的制度化重塑。巩固社区文化思想阵地,用好街道文化中心、社区文化室、养老服务中心等资源,通过文化社会空间营造和文化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居民文化自治的现实诉求;同时,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关注“一老一小”,提档升级社区文化广场、健身器材、图书等,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文化服务机制,重塑文化治理主体,为基层文化治理体系重建奠定了良好的主体条件和制度保障。坚持人民为中心,积极利用边角用地打造群众身边的汪家桥社区体育文化公园,更新丰富了大竹林街道龙竹路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体育健身设施,启动星汇社区24小时城市智慧书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二是创新“文化网格”,推动文化治理规则的协同化再造。积极统筹街道科室力量,将文化志愿服务资源按照街道网格化综合集成治理结构有效配置,构建“街道—社区—小区—楼栋—文明实践志愿者”五级联动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模式。目前,街道有志愿者队伍45支,注册志愿者7260人。今年,街道开展了疫情防控、健康义诊、法律服务、送演出进社区等志愿活动64场,通过整合创新文化志愿服务模式和文化自治体系,构建新型社区文化治理的社会协同机制,进一步增强了基层社区文化治理的内生动力和社会协同能力。三是盘活文化资源,推进文化治理效能的示范性引领。做好“一街一品”打造工作,通过发掘党建文化、竹林好人文化、睦邻文化等多元化社区文化资源,构建融合共享、多元引领的治理机制,充分激发多元社区主体文化实践的积极性并增强其文化治理的主体意识。今年,按照“立足实际、积极参与、量力而行、确保实效”的原则,积极与辖区文明单位开展结对共建,让科普进校园、慰问进社区、演出进小区。街道着眼“大美竹林”品牌建设,以传承非遗文化为抓手,弘扬中华文明,提振文化自信,全力打造川江号子传统文化,组织召开“非遗文化薪火传承 川江号子走进校园”现场会。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有效期自2017年2月16日至2022年02月16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填表人: 任翔 联系电话:13883218393 报送日期:2023年06月12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