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7935263435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2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钢总医院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钢总医院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和护理保健服务。 医疗与护理 预防保健 社区卫生服务与健康教育等 | |||
住所 |
重庆市大渡口区大堰三村特一号 | |||
法定代表人 |
王彬 | |||
开办资金 |
9832(万元) | |||
经费来源 |
非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重庆千业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5258.38 |
45326.65 | |||
网上名称 |
www.cghospital.com |
从业人数 |
993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执行好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一)医疗服务与经营管理在困境逆境中艰难前行 1-12月,营收 51319万元,完成年度目标 83.02%,结余 10万元,完成年度目标 0.24%,未完成进度指标的主要原因: 1、受疫情影响住院人次和健康体检人次急剧下滑导致医疗收入大幅下降。新冠疫情给医院带来重大的影响和冲击,尤其是2022年4季度重庆疫情爆发,2022年11月7日至12月3日出于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需要,医院采取了封闭式管理的防控措施,医院无法开展正常医疗活动,以及解封后患者由于对前往医院就医的恐惧心理,就医人数很少,健康体检更是处于停摆的状态,造成住院收入和健康体检收入锐减。2022年营业收入51319万元,同比下降4536万元,降幅8.12%,其中,降幅最大的是住院收入和体检收入,出院人次同比下降 19.53 %,住院收入同比减少13.54%,体检收入受到疫情影响同比减少30.43%。 2、疫情防控投入巨大,严重收不抵支。1-12月,疫情防控医院投入2150万元,但财政专项拨款只有484.5万元,上级捐赠物资69万元,形成极大的收支缺口,导致结余严重下降,同比减少99.72%。 (二)打赢初冬疫情歼灭战。 1、不辱使命完成市区疫情防控任务。我院受命组建80人医疗队支援市级迎龙方舱医院;在大渡口区政府主导下,我院抽调47名医务人员参与区级方舱医院医疗服务和管理工作,处置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1417人,救治新冠重症、危重症患者43人;累计抽调350人参与大渡口大规模核酸采样转运8080人次;累计抽调93人参与追阳工作,上门入户1649家采集混管阳性人员核酸,采集4088人,扫楼16904人次,定点追阳1588次;累计抽调30人参与集中大量收治转运大渡口区社会面阳性人员工作,收治转运阳性人员462人;抽调4人参与大渡口区定点隔离花园酒店管理服务工作。 2、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医院本部疫情防控,确保重点人群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和医院安全稳健运行。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策略和已经被我院实践证明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日常工作。面对去年11月重庆爆发的疫情,因时因势及时建立强有力的应急指挥系统,“一科一策”做好病房和工作区域涉阳应急处置,全院一盘棋,千方百计做好医疗资源扩容,坚决扛起“性命相托的最后一站”责任,动态调整核酸检测要求。 (三)顺利高分通过二甲复评 6月21-23日,医院接受二甲复评并高分通过。专家组充分肯定我院自2016(上次二甲复评时间)以来等级医院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工作亮点,同时,也指出了问题与不足,提出了持续改进、不断丰富完善的意见建议。专家特别肯定我院的市场化意识和经营意识及经营管理能力和业绩,在没有投入的情况下,强化医院生存发展压力,充分发挥国有资本举办公立医院灵活的经营模式,建立健全新的运营机制,实施精细化管理,一手抓质量安全,一手抓经营发展,不断提升经营业绩,结余水平始终保持在较高位,这是政府办公立医院难以实现的目标。同时,专家也指出正是因为没有投入,造成医院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不够、发展空间有限、人员配置不足、房屋设备设施陈旧老化、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题,希望落实医院发展投入责任主体。 (四)扎实推进三级医院晋级工作 1、积极整改二甲复评提出的问题,查漏补缺强基固本。复评结束后,我院向重药千业提交了《关于二甲复评情况及三级医院晋级工作安排部署的专题报告》,对二甲复评中存在的问题形成整改责任清单,明确责任领导、责任科室,逐一整改、逐一督查、逐一验收、逐一销号,并向区卫健委提交了《重钢总医院关于二甲复评专家反馈意见的整改报告》。 2、专题研究解决制约三级医院晋级重大困难和问题,全面吃透领会执行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和要求。多次召开晋级工作专题会议,分析三级医院晋级面临的挑战与压力,找到了建筑面积不够、人力资源配置不足、部分学科设置不完整等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的应对策略,拟定了三级医院晋级工作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 3、初定晋级受评时间,倒排晋级工作任务。医院拟定于去年11月中下旬最晚不迟于12月底接受三级医院晋级评审,因疫情影响,晋级评审延后。 (五)学科建设再摘桂冠,高端人才脱颖而出,人才队伍不断优化 2022年,耳鼻咽喉科获批成为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骨科主任医师宋奇志、耳鼻喉科主任医师黄晓悫被评为2022年重庆市区县医学头雁人才;2022年,新晋升正高职称2人,新晋升副高职称5人;推荐22人参加2022年高级职称评审;2022年,对外公开招聘新员工55人,其中硕士 9 人 ,本科 17人 。 (六)高质量完成学科建设五年规划和三年计划 1、制定学科建设五年规划及三年计划。根据2022年7月4日院办公会议决定,开始启动制定学科建设“十四五”规划及三年发展计划,通过外院专家现场把脉指导,医院2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先后3次修稿,形成了重钢总医院临床、医技科室学科建设“十四五”规划及三年发展计划。通过此次修订,各科室的学科发展目标定位更明确,内容更丰富、实施路径、建设措施更清晰。 2、明确推进学科建设具体措施。按照学科建设五年规划(三年计划)推进落地工作要求,从9月30日起,临床科室每3个月向医务部提交建设进展书面报告,每6个月做一次现场汇报。职能科室根据各科室的建设目标,加强督查,建立督查台账,对照目标任务、实施计划严格打表,每3个月向医务部提交书面报告(包括进度、存在问题、下一步计划),对完成较差的科室提出考核。 (七)整体推进大渡口区“一院一特色专科”建设 按照大渡口区“一院一特色专科”建设规划,我院心血管内科、康复医学科、耳鼻喉科、肿瘤科、神经外科、急诊科6个科室纳入“一院一特色专科”建设项目,按照建设目标,医院组织6个专科根据评审标准开展自评工作,职能科室逐条复核自评分数,理清了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短板。医院根据“问题清单”进行了责任分工,各相关职能科室明确责任,对接科室制定解决措施、帮扶方案。特色专科根据自评分数,制定了学科建设3年发展计划及提分计划。目前6个特色专科已派遣7名人员外出进修,完成17项新技术项目立项。 (八)扎实开展安全管理活动,压实各级安全主体责任,医院总体安全风险可控 1、安环部立足全面宣贯《新安全法》,压实院科各级安全主体责任,切实防范安全环保风险,全年无安全环保不良事件发生。 2、出台并实施 “医疗质量提升年”工作方案,落实安全红黄牌制度一揽子举措,出实招见实效,实现医疗纠纷数量和赔偿金额双下降目标,医疗质量与安全风险整体可控。 3、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汇聚全院意志力量行动,筑牢医院疫情防控屏障,2022年11月7日前,未发生院内感染事件。 4、开展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管理规范达标(SHE)创建、夏季用电安全专项行动等活动,未发生基建相关安全事故,基建风险基本可控。 5、完成了医保监管软件的引进、有序推进互联网医院+服务项目、通过了三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新增了态势感知系统、参加了卫健委和公安局的攻防演练等系列信息安全整改措施,确保医院网络稳健运行,信息风险基本可控。 6、强化舆情管控,主动引导舆情。牢牢把握医院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加强医院官方网站、公众号,科室自建微信群、QQ群、公众号的管理,引导职工按程序表达意见诉求,为医院发展建言献策。未出现大面积职工吐槽和负面舆情报道。 (九)传导压实经营压力责任,汇集全院智慧力量,全力以赴年度绩效合同指标推进落实 将重药千业下达的2022年度绩效合同指标分解落实到每位院领导头上,院领导从全局和职责分工,结合分管领域的实际提出推进落实绩效合同指标的具体措施,经6月6日院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了每条降低成本、提质增效措施,明确了每条措施落实的牵头领导、责任科室、完成实现。 以科室为单位,在全院开展“开源节流、提质创收、降 本增效,推进落实收入结余指标”大讨论,汇聚全院职工智慧力量,想办法、提措施,并以书面材料的形式上报医院,经6月30日党委会会议研究决定,形成推进落实2022年度收入结余指标的保障措施。 (十)强力推进优质服务体系建设接硕果 实施创新技术服务两轮双翼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引入禅医服务理念模式,构建优质医疗服务体系,持续完善患者满意度调查体系,将患者满意度与科室绩效奖挂靠,每季度开展一次优质服务羚羊奖.蜗牛奖评比,成功复制推广优质服务好的做法和经验;及时受理、高效处置、妥善解决患者投诉等系列战略举措。3年来,强力推进、持之以恒、善作善成,服务流程不断优化、就医环境不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和满意度不断提升,2021年,我院门诊患者满意度、住院患者满意度、员工满意度分别为89.79%、92.28%、85.99%,终于超过国家满意度平均值86.58%、90.92%、78.51%。 (十一)业务与财务互动融合,进一步提高科室精细化经营管理水平。财务科与规运办联动,深入业务一线,通过每月到临床科室采用问询、观察、倾听、座谈、宣讲等形式,深入对口临床科室调研,与科主任、护士长及其他医务人员沟通,掌握第一手资料,针对科室存在的问题和亮点工作形成专项分析,给出有效的建议和管理措施,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逐步实现业财融合。 (十二)信息后勤服务保障务实高效,降本增效 全力做好医疗服务、医院运营、疫情防控信息后勤服务保障工作。 1、2022年信息化建设总投入416.13万元。完成DRG综合管理平台等21个重点新建设项目,持续推进医保日常监控管理系统等4个存量建设项目4项目。不断开发医院运行的HIS、LIS、PACS信息系统新功能,为医保政策响应、疗质量提升和就诊流程优化而较好满足临床业务和职能管理需求提供了信息支撑。 2、加强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精细化管理,提升全院设备使用价值。严格控制设备维修和维保费用,全年设备维修费用368640元、1331200元,分别比2021年下降 28710元、170700元,大大提升设备利用率,降低科室成本;降低维修配件费用,2022年同比下降约5%左右;重新招标常规耗材,2022年全院常规耗材成本下降10%左右。 3、在物资采购、能源控制、房屋租赁、膳食供应、工程建设、零星维修、救护车安全运行与维保等方面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收节支。 4、持续推进平安医院建设,不断增强患者、职工安全感。 (十三)及时了解国企医院改革最新精神,主动谋划医院改革巩固深化思路 认真学习领会6月22日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明杰在全国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改革巩固深化推进会上的讲话精神,明白国企医院下一步改革导向是坚持公益性;改革方向是在专业整合的基础上推动深度融合;改革路径和发展领域是围绕医疗服务核心,逐步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积极促进与养老、大健康等融合发展,在健康管理、康复、护理、医养结合、精神卫生等专科领域有效探索,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运营管理优势是通过集中采购、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建设、产业协同、体制机制创新等多种方式,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有效降低医疗机构运行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政策支撑是国企医院纳入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落实资金投入,医院定级、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申报等与政府办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根据国企医院改革最新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积极主动谋划医院改革巩固深化思路。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为2016年4月29日至2031年4月28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填表人: 尹柱川 联系电话:18723361852 报送日期:2023年02月08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