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事业单位法人信息公示>2023年

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2023年度)

发布时间:2024-07-11 17:42
发布时间:2024-07-11 17:42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450401987L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3  年度)

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

宗旨和

业务范围

培养中专学历经贸人才,促进经济发展。经贸中等学历教育干部、职工的专业培训相关社会服务

重庆市永川区红河大道北段189号

法定代表人

曾彪

开办资金

5000(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0334

30977

网上名称

http://www.cqjmx.com

从业人数

123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在市总社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学校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动能,以党建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入实施“三教”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年度标志性成果。2023年,学校获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全国教学能力大赛奖3项,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奖7项,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奖1项,全国体育大赛奖3项,6门教材入选“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门教材获国家规划教材二等奖。获重庆市政府教学成果奖2项,重庆市教学能力大赛奖3项、班主任能力大赛奖2项,重庆市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获奖34项、行业技能大赛12项,渝创渝新创新创业获奖15项,重庆市体育大赛奖12项。学校获评“重庆市民族教育特色学校”。 一、2023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主题教育,学用贯通铸忠诚 牢牢把握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铸就忠诚成效明显。一是理论武装得到深刻强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明显增强。二是思想政治得到深刻洗礼,对党绝对忠诚,“两个维护”的定力和能力明显增强。三是担当精神得到深刻磨砺,奋发有为的干劲和迎难而上的斗志明显增强。四是人民立场得到深刻检视,宗旨意识、为民情怀明显增强。五是廉洁本色得到深刻净化,推进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明显增强。六是突出问题得到深刻整改,真刀真枪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七是政治生态得到深刻修复,校风净、教风正、学风新,“清廉文化”入眼入心润物无声。 (二)党建带团建,培根铸魂育新人 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立德树人各环节、各个方面,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广大团员青年坚定理想、锤炼品格、坚定意志、能力本领、担当作为的强大力量。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团体二等奖4个、三等奖3个。获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1个,19名学生获国家奖学金。参加市级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获奖34个,其中一等奖12个;市级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奖12个;成渝两地职业技能大赛奖2个,其中一等奖1个,第四届川渝美食文化节特色宴席奖1个;重庆市创新创业奖11个,其中一等奖1个,渝创渝新奖5个,其中一等奖2个。参加全国大学生U19荷球、乒乓球、篮球赛获奖3个,其中荷球冠军。参加重庆篮球、乒乓球、棒球、田径等项目比赛获奖牌12块。 (三)双优建设,排名全市第三 学校采取“强化学习转观念,规范流程建制度,激发活力比增量,完善考核重产出”等举措,落实建设任务与政策配套支持相结合的双优建设推进机制。学校新招教师62人。新增正高级教师4人、高级讲师8人,硕士研究生17人,全国技术能手3人,立项国家级名课名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市级教学名师创新团队1个、市级名班主任工作室2个。新增市级优质专业3个,新增市级重点(紧缺)专业2个,1个专业入选市级资源库,4个实训基地成为市级双基地。新增“教学改革课题”5个,1门课程进入农业农村部名师资助项目。学校4个立德树人案例、1个课堂革命案例获市教委典型案例。《构建“耕读教育”模式,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研究》入选农业部《中国农业大事记》,《踔厉奋发向前,建设双优学校》载入《202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双优”建设项目在全市“双优”学校中期评估中以第三名位次通过验收,并在全市“双优”推进会上代表A类学校作先进发言。 (四)电大教育,转型发展创特色 开放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通过专家组结项验收。专家组认为:一是开大涉农学院项目建设有特色。面向三农、坚持城乡一体的“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有特色。二是专业建设有特色。制定部颁《中国茶文化》专业教学标准1个,人才培养方案2个,出版《乡村振兴读本》《农村电子商务》特色专业教材2门,编制新形态模块化、活页式培训教材7门,开发微视频、FLASH动画、虚拟仿真等数字化资源6门。三是教学创新团队有活力。教师团队在核刊上发表论文4篇,参加国开大新商科创新创业大赛获奖1项,决策咨询报告、典型案例获教育部、市电大奖2项。2门教材入选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干部网络学院课程资源库。四是“互联网”教育教学平台建设有广度。开发线上线下学习资源,网上学习精品课、微课、培训资源15TB,服务乡村产业、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圈建设、国际合作交流成效显著。学院连续三年获评“重庆开放大学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五)三教改革,和衷共济结硕果 将“三教”改革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一是教学创新团建设取得新成效。教学团队获全国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全国思政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全国班主任能力大赛二等奖,市级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市级思政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市级班主任能力大赛二等奖2个。二是课程开发及教材建设取得新成效。通过标准引领、项目带动、资源集成,开发出版国家规划教材、市级精品教材、校本特色教材20多门,6门教材入选“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会计综合实训(第2版)》教材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三是教法创新取得新成效。深化课堂革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构“岗课赛证”教学模式成效显著。教学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 (六)固本强基,基础建设展新貌 多元举措夯实办学基础。一是实施职教数字化校园行动计划。投资1000万元打造智慧校园,建设全国数字化标杆学校。形成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虚拟仿真实训基地5个。在线精品课程4门。二是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学校投资500万元,建成的3000平方米篮球馆,学生活动场所更优化。三是实施扩容工程。租用来龙湖校地400多亩,学校生均用地面积、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仪器设备值达标通过重庆验收。四是教职工联建房、学校教师周转房进入收尾阶段。明年可交付使用。五是市总社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市总社“高职学院建设项目”与长寿区人民政府与签订框架协议。学校“重庆市农业与农村发展职业教育集团”获评“重庆市示范性职教集团”。六是专业建设又添新成员。新增“西式中餐专业”“美容美发”“新能源汽车”“油气开采”“电梯”“微电子技术”专业6个并已招生并取得好成效。西式中餐专业学生参加市赛获一等奖,参加国赛获二等奖。 (七)聚众之力,招生就业有成效 针对初中生源低谷,中职招生竞争愈发激烈现状。学校实施两手抓策略。一手健全完善招生工作制度。通过修改完善招生简章,完善招生目标责任制和区域负责制,进一步拓宽省际招生生源地,举办中高职贯通培养等多种措施举措,今年学校中专报名注册人数4350人,电大招生220人。一手做好毕业学生就业工作。学校与红江机械厂、长城汽车永川基地等企业联合,采用“订单”“定向”“定岗”及“现代学徒制”等模式,培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1000余人。为重庆机械加工、现代流通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980余人。为高职院校输送学生300余人,2023年,学校2304名毕业生就业率达百分之九十五。 (八)着力内涵,教育管理增效益 一是加强学校党委对学校工作领导,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能的双提升,保证党委议事决策和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精细化。二是实施教学常规流程制度。通过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等举措,形成了教育教学“凡事有程序、有准则、有监督、有考核”的管理模式。三是“请进来,走出去”提质量。邀请重庆市教委、市教科院的专家来校讲学、教学研讨,组织教师参加国培、市培等措施,促进了教学质量提高。四是“三月四节”赋能校园艺术文化繁荣。坚持每年三月(文明礼貌)、四节(读书、科技、体育、艺术)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参加重庆市第十八届中小学生才艺大赛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五是党建带工建和谐共生。完成了第五届教代会和工会换届选举,维护学校合法利益与维护教职工利益的统一和谐共生。 (九)真抓实干,服务社会促发展 1.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有新成效。一是开展服务乡村振兴专题调研。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期,培训学员180余人,助力乡村人才振兴。二是开展“职育100门课程进校园”活动。开发职育教材4门,在永川星湖、五洲等小学举办职业启蒙教育,深受学生欢迎。三是在茶行业系统开展茶叶加工工、评茶师职业技能大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提质”方式组织培训100多名茶行业从业者。四是牵头承办市级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学校牵头承担重庆市教委等部门主办的行业职业技能大赛7次,川渝杯职业技能大赛2次。 2.服务“一带一路”有新项目。一是与马来西亚签订中餐烹饪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开展西餐烹饪专业教学标准制定,联合开展职业技能人才培训,打造西餐专业品牌,助推人才振兴。二是开展服务老挝乡村振兴课题研究,推动老挝经济社会发展,学校成为重庆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单位。三是承办重庆外国留学生重庆市长奖学金丝路项目,对老挝、安哥拉国家的24名中高级管理人员进行“手工制茶”“茶艺表演”职业技能培训,讲好重庆职教故事。 3.服务成渝经济圈有新业绩。参加第四届川渝美食文化节宴席展活动,学校中餐烹饪专业教师作品“长江诗画宴”获特色宴席奖。 4.服务西部制造业基地有新作为。为重庆永川长城汽车业、电子业、数控加工制造业等企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1000余人。为重庆现代流通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980余人。 二、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供给不公办学压力大。教师编制严重不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产教融合“融而不深”,学校教师基础绩效和超额绩效全部由学校自筹。 (二)招生竞争激烈矛盾依然存。由于区县实行生源封闭,高职不断扩招,初中毕业生逐渐减少原因,学校茶叶生产与加工、茶艺与营销等涉农专业规模小,学校招生压力大。 三、2024年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引领,深化人才培养改革,链通政企学研资源,在加快建设重庆市“双优学校”中发挥龙头作用和示范作用。 (一)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思想。健全党建统领工作机制,保证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开展纪律教育,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以高水平党建统领“优质学校”“优质专业”高质量、高水平通达重庆市终期评估,为学校争创国家级“双优学校”奠定坚实基础。 (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建立党政校企家五方“三全育人”机制,持续开展以“党在我心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要德育”等为主题,以“强国有我,弘扬正能量”为中心的主题班会活动和大型励志演讲活动,扎实开展“三月四节”活动,形成德育与智体美劳的有机融合育人体系,让学生“出彩”更精彩。 (三)抓好春秋期招生工作。一是完善学校招生方案。针对2024年初中毕业生的变化进一步完善学校招生方案,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扎实做好招生宣传和组织学生入学工作。二是创新实施贯通培养方案。优化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中职本科“三加四”等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把2024年招生成果有效转化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四)持续深化“三教”改革。一是持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抓好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二是持续抓好课程及教材建设,构建优质课程建设体系和教材体系,创办专业大类培养模式,筑牢学生知识和技能基础。三是持续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办学模式工作力度,开展与普通高中“结对式”融通试点,建立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用、学籍互转体系。四是抓好课堂革命,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育人质量,更好地服务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五)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一是持续抓好“双优学校”“一带一路国际交流”“服务乡村振兴”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二是扎实做好市级重点专业、骨干专业、优质专业、双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三是深入实施“岗课赛证”综合育人项目。四是加快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学校项目建设,构建数据驱动的教育治理新模式。五是持续做好高职筹建各项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本单位具有经重庆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审核颁发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有效期至2026年2月24日。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1. 1月3日,学校名师程静领衔名课《绿茶加工与审评检验》获农业农村部100所首届涉农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名课名师资助项目。 2. 2月13日,学校曾彪获评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工作者”。 3. 3月22日,学校电大获2022年全市开大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院长年度考核获优秀。 4. 5月8日,学校《红茶加工审评与检验》等6本教材入选“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5. 5月15日,学校《“耕读课堂”培养浓乡型三农人才——中职涉农专业十年改革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标准引领 统整递进 三栖融合: 中高职会计专业贯通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6. 5月28日,学校李霜、刘开生老师参加全国第六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中职组)获二等奖。 7. 7月-10月,学校师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植物嫁接”等七个赛项,获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 8. 11月25日,教师团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9. 11月3日,教师团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思政课比赛获二等奖。 10. 11月13日,学校参加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国家体育总局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荷球锦标赛获冠军。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填表人: 丁宁  联系电话:13650580275 报送日期:2024年04月01日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