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4504019447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3 年度)
单位名称 |
重庆师范大学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师范大学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实施高等教育,培养师资人才,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开展人才培训 开展科学研究 开展社会服务 开展大学文化建设 负责学校内部运行管理工作 | |||
住所 |
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 | |||
法定代表人 |
孟东方 | |||
开办资金 |
339892(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51049 |
340890 | |||
网上名称 |
www.cqnu.edu.cn |
从业人数 |
2128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无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等上级部门的领导关心支持下,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紧紧团结、带领和依靠广大师生员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委六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精神,统筹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一、夯实党建引领,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召开党委三届三次全会,印发《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工作实施方案》《学校党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等7个责任清单、《常态化“三服务”工作方案》,完善抓党建带全局工作体系,抓实党建统领“665”机制,党建统领“八张问题清单”工作获市委通报表扬。 一是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校领导牵头负责调研课题9个、带头开展问题检视整改,办好民生实事12项,“废改立”制度33项。学校受邀参加市属高校主题教育工作经验座谈会,调研报告获重庆市教育改革评价案例特等奖,特色经验获《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 二是政治建设持续加强。突出政治引领,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建立政治巡察“六项工作机制”,对4个学院党委开展政治巡察,巡察工作经验被市委巡视办推广。 三是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成效突显。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9次。在《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期刊发表理论研究文章3篇。出台意识形态工作制度3个。市级以上媒体宣传报道学校192次。 四是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更加有力。分党委、党支部按时换届,配齐学院专职组织员,“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全覆盖,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6300余次。新增党建“双创”培育创建单位4个。选派民办高校党组织书记、挂职干部等13名。 五是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强化。推进纪检监察与巡察、审计、内部控制贯通协同。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少数”,深入开展调研,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 六是统战工作展现新作为。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加大统战代表人士培养举荐力度,1人当选全国政协委员,新增市人大常委、市政协委员等10人。建言提案等被上级部门采用127项。 二、突出办学特色,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 一是本科教育再创佳绩。获批现代山地智慧农业学院,成立考古文博学院。新增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市级一流课程21门,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14项。获批市级教改项目、“重点建设教材”等55项。建成智慧教室33间。入选第三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二是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获市级研究生教改项目、教学案例库、课程示范项目等44项,新增市级联合培养基地12个。考古学等10个学位授权点通过教育部专项核验。博士生导师增至34名,硕士生导师增至1336名。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318篇,获市级科研创新项目50项、专利54项、市级及以上奖项372项。 三是教师教育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师生在国家级和市级赛事获奖100余项。持续推进重庆“一带一路”职教师资品牌培育项目,入选国家级职业学校校长培训基地;入选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3部。全力履行“重庆市国际中文教育协作机制”牵头单位和“重庆市国际中文教育联盟”理事长单位职责义务,充分发挥孔子学院文化交流平台作用;孔子学院办学成绩和国际中文教学成果获教育部、市委高度赞扬。立项省市级及以上创新创业训练计划65个;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获国赛1金1银1铜的历史最好成绩。积极推进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开展全国培训项目47项,高质量完成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等评卷工作15项。 三、持续加强学科分类建设,学科发展水平总体攀升 一是推进学科分类建设。召开学科建设推进会和座谈会,加强博士点学科、市级一流学科和重点学科建设,整体规划、分类建设、分步推进,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加大对申博学科的支持力度,申博学科发展研究院增至5个。 二是全力推进“双一流”学科建设。数学学科获批新一轮市级一流学科。召开数学一流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修订《“重庆市一流学科”数学学科建设及专项经费使用办法》,全力支持数学学科发展。 三是学科发展态势良好。新增化学、植物与动物学2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8个学科进入上海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50%学科,较去年增加2个。市级重点学科均以“良好”及以上评价通过中期验收。 四、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提供关键支撑 一是人才培引成效明显。深入落实重庆市“一行动一计划”工作要求,召开党委人才工作座谈会。新入职108人,其中博士83人,新进人才数量创历史新高。获批市级以上人才项目8人,新增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1人,获评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数学学科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二是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稳妥推进“三定”工作落地。不断完善职称评审多维分层分类评价。完成第三轮岗位聘期考核和第四轮岗位竞聘。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五、强化有组织科研管理,标志性科研成果结出新硕果 一是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出台《科研项目与成果分类及认定办法》,强化有组织科研。纵向项目立项361项。在《自然.通讯》等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696篇,授权专利61件。 二是科技成果转化和平台建设稳步推进。横向项目到账3627.39万元,较去年增长25.7%。获批“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等平台3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通过教育部专项检查。9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完成优化重组。 三是推动重庆应用数学中心高水平建设。引进急需人才6人。获批科技部“数学和应用研究”重点专项、“揭榜挂帅”课题等项目。杨新民教授当选首届中国运筹学会会士,并获首届西部(重庆)科学城“金凤凰成就奖”。 六、深化“立体式大思政”工作格局,立德树人彰显新亮点 一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完善。获评重庆市“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培育单位。持续开展“我与祖国同生日”等系列主题活动。获评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模式在全市作交流展示。 二是心理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获批重庆市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研修基地、重庆市职工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单位,原创心理情景剧获全国大赛二等奖,心理微课获市级奖励25项,学生获全国百佳心理委员。心理育人成果获批教育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典型案例。 三是学工队伍素质能力不断提升。引进专职辅导员25名。新增市级辅导员工作室3个,获重庆市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特等奖等荣誉。学校获评全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四是招生工作态势良好。本科一批招生省市总数达27个;录取本科生6252人,一本生源占比98.35%,计划完成率和录取人数均创新高。招收博士研究生40人、硕士研究生2653人。 五是就业工作再创佳绩。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在全市公办本科高校中名列前茅,学校获2023年重庆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示范单位,并在全国首届大学生就业促进大会上作主旨报告。 六是共青团工作持续发挥育人实效。获批重庆市唯一青年志愿服务研究中心,志愿服务指标体系综合评分居全市第一。6个社团荣获“全国百强社团”。学校连续30年获评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累计10年获评全国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办。 七、深入推进开放办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展现新作为 一是合作办学水平稳步提升。深入推进校地、校校、校企合作,与渝中区人民政府等12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附属学校办学规模和质量进一步提升。 二是国际合作交流成果突出。与俄罗斯、美国等10余个国家的高校开展合作交流,落实推动与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共建“重庆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学校获“重庆市来华留学生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八、抓实文化建设,自信和谐的氛围日益浓厚 一是制度文化建设更加完善。新修订的《重庆师范大学章程》经重庆市教委核准发布实施。持续推进制度体系建设,修订出台制度60余个。加强制度文化宣传教育。 二是法治文化建设沁润人心。依法治校创新实践案例入选《2022年重庆教育发展报告》,获首批“重庆市新时代依法治校示范校”。学校在第八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中荣获佳绩。 三是重师特色校园文化培育有力推进。建设文化重点项目7项,开展文化活动200余场。推荐文化建设优秀成果170余份。发布《重庆师范大学视觉识别系统(2023版)》。 四是统筹推进校庆筹备工作。举行70周年校庆倒计时一周年启动仪式,发布校庆一号公告。统筹推进《重庆师范大学校史(第三卷)》《重师人风采录.教师篇》《重师人风采录.校友篇》编写和校史馆升级改造工作。成立上海等地方校友代表处10个。 九、提升服务管理水平,综合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内部治理机制不断完善。加强校院两级管理,各学院制定党委会会议、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实施细则。强化统筹协调,推动22项重点任务闭环落实。不断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办学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激发。 二是数字校园建设加速推进。在全市高校率先召开全面加强数字校园建设工作会,出台《全面加强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意见》,明确数字校园“1281”框架体系和主要任务。梳理“三张清单”和数据归集“一件事”应用场景。 三是基本建设加快推进。重庆应用数学中心重点项目建设和D-3学生服务用房主体工程完工,大学城校区第二实验楼二期和学生公寓建设工程立项报批。完成校园巴士道路等专项改造20余项,妥善做好日常修缮项目。 四是内部控制管理不断加强。全面深化绩效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学校综合办学经费创历史新高。开展专项审计65项、日常监督83项,审计监督效能持续提升。 五是资产管理、采购和运营有序推进。全面开展资产盘点,推动校属企业改制。新增固定资产入库7000余项。建成电子招投标系统,完成集中采购和招租166项。 六是图情、档案和编辑出版工作实绩突出。新增数据库5个、新建“梦厅”2个。档案归档3936卷。《学报(自科版)》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复合影响因子增长4.61%,创历史新高;《学报(社科版)》综合影响因子增长41.85%,影响力指数排名上升25位。 七是后勤保障工作效能凸显。开展后勤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完成和风苑学生公寓改造,升级改造多媒体教室87间。规划和推进校园环境升级。完成北碚校区设施设备及校园环境更新改造。 八是平安校园建设富有成效。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保密宣传教育和涉密管理。开展校园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建成智慧消防(二期)。学校获“维护高校政治安全和校园稳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十、凝聚全员参与合力,干事创业的态势进一步凸显 一是民主管理有力推进。坚持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重要作用,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教代会、工会代表大会、党外代表人士双月座谈会等会议,广泛听取意见建议。 二是离退休工作扎实开展。完善离退休工作两级管理机制,丰富老同志文化生活,精准细致做好服务保障。足额发放老同志福利待遇,结对帮扶和慰问1400余人次。 三是民生实事广获师生好评。保障民生重点项目资金,提高教职工体检费标准,建设教师休息室,增设沙坪坝校区教职工午餐和大学城校区教职工晚餐。资助学生5.4万人次,发放各类奖助学金1.52亿元。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构建党建统领“665”抓党建带全局工作体系,党建统领“八张问题清单”工作获市委通报表扬;主题教育调研报告获重庆市教育改革评价案例特等奖,特色经验获《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新增市级党建“双创”培育创建单位4个;1人获“重庆市担当作为好干部”;1人当选全国政协委员,新增市人大常委、市政协委员等10人。 获批重庆市现代山地智慧农业学院,成立考古文博学院;入选第三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国家级职业学校校长培训基地;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中取得1金1银1铜的历史最好成绩。 新增2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8个学科进入上海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50%学科;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获国家级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61项,发表高质量论文696篇,授权专利61件。连续30年获评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累计10年获评全国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办。 学校获重庆市“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培育单位、2023年重庆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示范单位、学生管理工作成绩突出集体、首批重庆市新时代依法治校示范校、国家安全教育示范建设学校、重庆市来华留学生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接收田家炳基金会(中国香港)广州代表处捐赠50000元,接收应善良福利基金会(香港)上海办事处捐赠420000元,接收重庆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820000元。 |
填表人: 吴狄 联系电话:15730041955 报送日期:2024年04月18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