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450402162W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3 年度)
单位名称 |
重庆科技大学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科技大学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培养高等学历人才,促进科技文化发展。高等学历教育相关科学研究、继续教育、专业培训、学术交流相关社会服务 | |||
住所 |
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东路20号 | |||
法定代表人 |
赵明阶 | |||
开办资金 |
25089(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38731 |
242177 | |||
网上名称 |
重庆科技大学 |
从业人数 |
1678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上一年度,重庆科技大学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按时报送年度报告,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1项(根据上级文件变更事业单位名称1次),无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2023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所作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办学实力和水平,事业发展成效显著。11月21日,教育部正式致函重庆市人民政府,同意学校更名为重庆科技大学。 一、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党建工作质量全面提升 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二是宣传思想阵地坚固牢靠。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相关情况被《重庆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深学笃用习近平文化思想,强化理论武装,全年未发生意识形态责任事件,未出现网络重大负面舆情。开展主流网络媒体走进学校融媒体采访活动,《人民日报》等媒体专题报道学校400余次。三是基层党建工作扎实有力。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获批立项建设重庆市第二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党建工作样板支部”3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国家级、市级、校级“双创”示范创建格局进一步完善,党建引领事业发展,华龙网等媒体专题报道学校相关工作经验。四是干部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1名干部获2022年“重庆市担当作为好干部”称号,选拔推荐3名干部轮换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五是统战群团合力广泛凝聚。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统战群团的改革部署和工作要求,凝聚合力,积极服务学校事业发展,1名教师因提案获民革中央表彰,1名教师获全国大国工匠论坛主题征文比赛三等奖,学生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奖国家级奖励等。 二、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教育教学内涵不断深化 (一)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十大行动,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持续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学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获批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获批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2项、“大思政课”优秀案例7件。创新开展思政教育,举办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专题研讨暨培训会议,1名教师获评2022年度重庆市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国旗下演讲”思政课,录制“辅导员行走课堂”网络微课,1名学生获全国“见义勇为”勇士和“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称号,1名学生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 (二)学科建设地位更加凸显 牢固树立学科建设龙头地位,将学位点建设作为学科高质量发展重要支撑,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召开学校学科建设大会,明确“1238”思路,表彰10个优秀学科团队,签订16个校级重点学科建设目标任务书。健全学科建设机制,明确8个学科专业群,各学科凝练3~5个方向,按方向组建学科团队。4个硕士点通过专项核验,7个“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中期检查专家核验结果均为“优秀”。获批重庆市卓越工程师学院试点单位,获批重庆市研究生导师团队(交叉学科)6个、联合培养基地7个。推进博士单位立项建设,新增博士生导师4人。 (三)教育教学成效持续向好 持续深化基于OBE理念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新工科建设顺利推进,以“优秀”等级通过重庆市第二轮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项目中期验收。开展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试点,工作获专家组肯定。1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1个专业通过复评,总数达到14个。获批第二轮国家级一流课程6门,获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二等奖2项。 (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围绕“19518”学生工作思路,突出“个十百千万”五育并举的大学生成长成才实施路径,基本建成“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体系,切实提升学生工作水平。自2015年以来连续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位列前200位。获国家级(国际级)学科竞赛491项(含国A类129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4项。1名研究生作为获得国家奖学金的100名研究生代表之一被《人民日报》专版刊登,研究生案例获“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一等奖,学校入选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十年贡献力TOP100排行榜。大力拓展就业渠道,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走访企业262家,拓展岗位3000余个,获重庆市“2022年就业创业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加强法治教育,学生获第八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重庆市“法治素养竞赛高校非专业组一等奖”等。深入开展心理育人工作,获重庆市第十四届大学生心理成长论坛奖励9项,其中一等奖3项;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队获国家级奖励21项,其中跆拳道等项目获相关赛事冠军。 (五)科技创新实力不断攀升 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培育高水平科技成果。获批科研项目892项,合同经费超3亿元,其中国家级项目27项,500万元以上横向项目3项。获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20项、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10项,其中一等奖3项(含牵头2项)。教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 Synthesis》发表高水平论文1篇。获批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学校分中心,国家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创新中心筹建工作加快推进,主办第十八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国际学术论坛,有力提升了学校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 (六)师资队伍建设加快推进 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稳步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新获批“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积极稳妥开展人才培育工作,选培12名教师到国(境)外访问交流或攻读学位。6名教师入选“2023世界前2%影响力学者”,获批省部级以上人才9人,其中国家级人才1人,2名海外顶尖人才依托学校申报并获批国家级人才资格。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33名,获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9人。大力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获批重庆市第九批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获重庆市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一等奖。 (七)中外合作办学收获丰硕 进一步健全学校对外合作办学机制,不断开拓学校教育对外开放新局面。加大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力度,新签校际合作协议9份。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项目录取7人,获批教育部“春晖计划”合作科研项目3项。提升学生国际化培养质量,加入《中美人才培养计划》开展中美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4名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行短期访学等。来华留学工作取得新突破,来自16个“一带一路”国家的来华留学生62人在校(线)学习,获市政府外国留学生市长奖学金名额3个,成立老挝校友会。参与中外人文交流平台建设,加入“丝路能源教育科技产学研联盟”,发起并加入重庆市品牌建设促进会高等教育分会暨高等教育工作委员会,成为重庆市品牌建设促进会暨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多功能经贸平台会员。 (八)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提升 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不断提升合作层次,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走访大型企业和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61份。承办第58·59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和高校产教融合研讨会平行论坛并获“第58·59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最佳贡献奖”,学校办学影响力不断增强。众创之家获评科技部批准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扎实开展继续教育,案例入选“中国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库”。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8项、就业育人项目19项,1名毕业生获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 三、坚持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内部治理效能不断增强 (一)内部治理体系日趋完善 扎实推进依法治校,持续强化内控管理,认真做好信息公开,进一步规范办学。积极推进民主管理,1个分工会获评“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小家”。持续做好节能降耗,学校入选全国首批节水高校典型案例。稳步推进校属企业改革,成立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进一步理顺了企业内部管理体制。 (二)综合改革推进革故鼎新 强化改革顶层设计,编制学校《事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和《贯彻落实〈推动重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计划〉工作方案》,加快推动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落实落地,获批重庆市教育改革试点项目1个、重大研究课题1个。加快教育数字化改革,学校获重庆市第二批“智慧教育优秀示范基地”和“年度优秀实验室”称号。 (三)争取资源改善办学条件 坚持开源节流,积极争取资源,高质量统筹办学保障。收回杨家坪图书馆综合楼4000万元仲裁赔偿款,获批“高等教育突破重点项目”专项拨款1200万元、学校“教学实验用房项目”建设资金4900万元;完成学校“重大科研平台及教学设备购置”招标采购子项目22个,提取贷款资金1亿元;获批“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1亿元建设专项资金;以“优秀”等级通过重庆市第二轮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项目中期验收获1500万元财政经费支持;获2022年度“市属公办本科高校财政财务管理改革案例”二等奖,绩效奖励300万元。第四实验楼、第三开闭所(一期)、结构风洞实验楼均通过竣工验收,天然气水合物实验室进展顺利,安全类人才培养及科技创新基地项目完成阶段性工作。高质量实施办学成果展厅升级改造,开展校史校情教育60余场。新增图书10万余册,保证生均纸质图书持续全面达标。 (四)平安校园建设卓有成效 筑牢筑实安全防线,切实维护安全稳定。开展防宗教、邪教渗透活动,提升校园安全宣传氛围。强化治安管理,开展日常巡查工作,妥善处置治安事件。认真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排查,发现的隐患全部完成整改。学校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有力守护了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校园和谐稳定,获评2022年度全市维护高校政治安全和校园稳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五)倾力建设幸福和谐校园 持续改善校园环境,切实提升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提高普惠性福利,发放生日、节日等慰问金和教职工医疗互助资金,教职工体检标准提高。升级改造校医院医疗设备,全年未发生传染病聚集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乡村振兴项目资金支持89.6万元,落实集中消费农副产品103.91万元。认真落实“七项措施”开展慰问爱老活动,用心用情服务离退休同志,关工委获重庆市“五好”基层关工委。 学校“正式更名为重庆科技大学”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并和“重庆科技大学学生吴英杰获评全国‘见义勇为’勇士”2项新闻入选“2023年度重庆高等教育十大新闻”,学校事业发展成就为重庆高等教育的发展贡献了重科力量。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重庆科技大学《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有效期限:自2022年04月21日至2027年04月21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一、学校绩效工作情况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的决策和部署,严格执行上级相关文件,实行总量管理,制定以实际贡献为评价标准,以人才发展为目标相结合的内部分配激励办法,形成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从学科专业平台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国家战略、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以及财务经济指标等方面总结学校事业发展情况,建立健全与岗位职责相统一的激励机制。根据上级相关工作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认真做好基本工资标准调整与补发工作,注重动态调整住房公积金等,提高教职工收入,积极为教职工谋福利,切实发挥绩效激励导向作用。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1.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 2.入围“第七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全国100强案例2项,分别获一、三等奖。 3.学生获评全国“见义勇为”勇士、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称号。毕业生获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 4.以“优秀”等级通过重庆市第二轮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项目中期验收,并获1500万元财政经费支持,获2022年度“市属公办本科高校财政财务管理改革案例”二等奖绩效奖励300万元。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1.2023年7月24日,巴塞罗那大学学习与资源研究中心捐赠西语外文原版书籍300册,价值约合人民币10万元。 2.2023年9月27日,重庆雪鼎农业有限公司捐款9万元设立“雪鼎”励志奖学金。 3.2023年12月29日,重庆明辉格力电器销售有限公司设立2023届优秀毕业设计格力奖学金5万元。 4.2023年12月29日,校友赵德亮捐赠981钻井模型。 |
填表人: 郝心悟 联系电话:17783564102 报送日期:2024年05月27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