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事业单位法人信息公示 > 2023年

重庆自然博物馆(2023年度)

发布时间:2024-06-05 14:15
发布时间:2024-06-05 14:15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4503873374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3  年度)

重庆自然博物馆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自然博物馆

宗旨和

业务范围

收藏展览自然历史遗物,弘扬民族文化。自然历史遗物收藏、展示、研究普及、传播自然科学知识

重庆市北碚区金华路398号

法定代表人

高碧春

开办资金

214(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416

5155

网上名称

https://www.cmnh.org.cn/

从业人数

64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按规定执行。

一、围绕中心目标,推动博物馆业务发展新跨越。1.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全年免费开放317天,接待到馆观众114.43万人次,开展免费讲解8419场次(含定点巡厅);开展各类主题巡展153场次;完成各类科普社教、公益活动等线上线下教育活动826场次;累计服务观众约620万人次;开展科普“五进”活动70余场次;打造并实施新的科普品牌3个。我馆“手语花开”手语讲解可视化志愿服务项目荣获“第四届重庆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2.旧址活化利用持续加强。一是入选2023年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获批第十一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建成孙和平院士精密测量重庆科普工作室。开展科学家讲坛,邀请专家讲座10场次;开展系列科普社教、研学活动247场次。二是推进旧址环境整治项目“中国西部科学院保护设施利用项目”方案编制;活化利用原恐龙厅、进化厅,改造成自然博物馆标本修复中心;完成地质楼、卢作孚旧居、地磁测点碑的修缮、展示工程,并于今年4月对公众开放。三是加强成果转化。推出固定陈列2个、原创展览2个,提升展陈2个。四是增进合作共建。协助拍摄宣传片3部;举办直播活动1次;推出图片展1个;签订共建协议2个;承办大型主题活动3次;举办兼善读书会3期;举办“青年企业家理想信念教育专题培训班”等活动共计42场次。 3.展览展示水平不断提升。一是推出原创展览8个,合作展览5个,引进展览8个,输出展览7个。二是与天津自然博物馆、浙江自然博物院、浙江嘉兴博物馆、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等进行合作,加强相互借鉴学习,展览交流互换、展览资源整合利用。三是创新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定制开发“上游永川龙的前世今生”“大熊猫的演化”等AR互动展项。四是目前正积极策划推进《蝶影虫虫——世界珍稀昆虫展》《来自中国的礼物——大熊猫与人类相遇的100年》等展览,力争打造一批具有吸引力和独特性的高质量展览。 4.藏品管理工作全面加强。一是在2022年藏品清查审计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与之对应的藏品总登记账和分类账。二是通过征集购买、社会捐赠、清查旧藏等方式新入藏各类藏品1173件/组。三是先后为四面山生态博物馆、潼南区文管所等单位制作恐龙模型10具,其它古生物模型22具;完成3具猛犸象化石修复及装架工作;修复化石、古生物模型380件;完成藏品日常维护800余件,消杀1000余件。四是利用渡渡鸟复原模型,策划并推出《消失的它——渡渡鸟专题展》;进一步完善食肉类与有蹄类动物专题展览内容,初步完成展陈设计方案;为大熊猫巡展等提供展品支持。五是举办“走进库房”开放活动,打造“库房开放日”品牌。线上线下参与活动人数超1万人。 5.学术研究能力不断增强。一是印发《重庆自然博物馆发表论文版面费报销管理办法(试行)》,鼓励支持职工围绕全馆工作开展学术研究;重视科研人才梯队建设,引进重点学科青年人才2名。二是申报课题4个,参与完成省部级项目3个,结题省部级课题2个、厅局级科研项目2个、市级科研项目4个。完成彭水古人类遗址调查工作、彭水中国犀化石采集、修复装架以及潼南恐龙化石修复。三是公开发表论文35篇,其中,英文15篇、SCI 4篇、核心期刊15篇;出版专著4部;出版教材、科普读物33本;发明专利1个。四是参加全国性大型专业学术会议20次,省(市)级和区域性专业性学术会议16次;组织(参与)公众科学传播活动40余场;提供专业咨询识别30余次。五是推出专家级系列科普讲座、专题学术讲座等42场次。 6.博物馆影响力持续扩大。一是全年官网和微博发布信息180余条,总计浏览量约191万次;发布微信推文218条,总浏览量超过40余万次;云上博物馆大小屏访问流量352.9万次,视频内容点播总量1288.8万次,视频内容点播时长49.2万小时。二是在中新网、重庆电视台等20余家媒体平台完成新闻报道数百余条,浏览量达数十万次。《恐龙已“复活”!换个角度打卡重庆自然博物馆里的恐龙世界》专题报道节目在学习强国平台直接阅读量达8万多次;高碧春馆长和侯江研究馆员做客的“百馆之声”文化沙龙活动,直播观看达到73.44万人次,点赞量2.2万。 二、抓好文旅融合,打开博物馆创新工作新局面。 1.大力推进文旅融创发展。一是实施“博物馆+”战略。与重庆市涪陵区图书馆、四面山生态博物馆、重庆图书馆等合作共建;联合打造重庆光环花园城——种子博物馆。对方出资联合采集及制作植物种子标本,并开展与种子相关的研学活动。二是强化博物馆IP形象塑造。联合动物星球推出国内目前首款以中国恐龙为原型设计的盲盒类文创产品——“上游永川龙”手办模型。三是与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学会携手共建“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学会地学科普研学基地”,与重庆市地震局在中国地震局指导下共建“地震科普家校社共育基地”。四是通过培训交流、联合办展、引进展览等方式,加强同行业之间的科研、研学旅行和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合作。 2.助力巴蜀文旅走廊建设。作为成渝双城经济圈“自然秘境守护先锋”党建联盟轮值单位,筹划10项主题活动,加强成渝互动;积极发挥川渝科普基地创新发展联盟成员作用,获评“具有影响力的川渝科普场馆”。 三、以“三大建设”为支撑,积蓄博物馆发展后劲新能量。 1.继续加快推进“新馆二期建设”。市发改委下达《关于同意开展重庆自然博物馆园区项目前期工作的复函》,同意开展二期项目前期工作,我馆持续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前期经费,以确保工作顺利推进。根据市发改委关于项目投资的意见,于11月开展了二期建设项目社会投资方案征集工作。 2.进一步推动智慧博物馆建设。一是全面恢复馆内多媒体展项,引入AR智能眼镜导览,设置自助导览服务驿站。做好云上博物馆平台建设和运维工作。正开展视频制作等内容建设,及时更新平台内容推送。二是按照数字重庆建设工作要求和委党委工作部署,协调推进数字文旅建设工作。三是完成2023年度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运维项目;完善优化票务系统,不断简化入馆流程;完成网站提档升级工作,新版网站已全新上线。 3.不断深化博物馆内控机制建设。一是全面加强财务管理,制定或修订改进预算管理、采购管理、采购项目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规定11项。二是完成2022年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和《内部控制制度手册(2023年度)》编制,我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已基本完成。三是以改促管,有力推进审计问题整改,博物馆管理效能明显提升,顺利通过2019-2021年度博物馆运行评估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证书》。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1.2023年度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2.第十一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3.第四届重庆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4.首批“重庆市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5.具有影响力的川渝科普场馆; 6.2023年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活动; 7.2023年度科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 8.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2023年度工作考核等级“优秀”; 9.第三届:“我身边的化石”科普创作大赛优秀组织奖; 10.全国古生物科普十大进展; 11.2023年“智爱妈妈”亲子教育科普百篇典型案例; 12.第四届“重庆好礼”旅游商品(文创产品)大赛优秀组织奖、铜奖; 13.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先进基层党组织; 14.2023年度内保重点单位治安保卫工作先进集体; 15.重庆市教科文卫体工会2023年度“先进职工之家” 16.恐龙万“物”——恐龙文创秀参展证书。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2023年接受社会捐赠藏品2件,其中海外(毛里求斯)捐赠渡渡鸟复原模型1件,市民捐赠玳瑁剥制标本1件。

填表人: 胡晓  联系电话:13667637660 报送日期:2024年04月24日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