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事业单位法人信息公示>2023年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2023年度)

发布时间:2024-05-24 16:05
发布时间:2024-05-24 16:05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768863620L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3  年度)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

宗旨和

业务范围

研究红岩历史,弘扬红岩精神。保护红岩革命历史文化遗址研究发掘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宣传弘扬红岩精神传播革命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

重庆市渝中区红岩村52号

法定代表人

雷莹

开办资金

7210(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国共产党重庆市委员会宣传部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1190

22685

网上名称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

从业人数

291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2023年,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化落实市委六届历次全会精神,切实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全面推进“红岩六大工程”,加快构建“红岩六大体系”,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一年来,扎实开展“协同创新年”主题建设活动,集体、个人获得荣誉108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荣誉22项,各方面工作取得新成绩:一是重庆市革命文物保护中心挂牌试运行,红岩文物保护取得新成效;二是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创建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学术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三是全年接待游客1124万人次,成功创建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红岩文化旅游树立新品牌;四是在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中实现保级进位,名列全国革命类博物馆前茅,红岩文博事业实现新突破;五是社会共建单位增至72家,成功举办共建工作座谈会和社会共建成果展,红岩精神传承弘扬凝聚新合力;六是实现产业收入大幅增长,红岩文化产业发展跑出新速度。 (一)抓党建带全局工作体系不断健全。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扎实落实党建统领“885”工作体系,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突出政治铸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年共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5次,邀请专家开展“红岩大讲坛”讲座7期,各支部开展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等396次,全体党员干部强化了坚决捍卫“两个确立”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进一步增强了“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第一位,全面彻底干净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遗毒,坚决肃清邓恢林流毒影响,持续巩固良好政治生态。主题教育“红岩味”充分彰显。面向全市推出“四个一”服务活动,构建“六学齐进”理论学习模式,举办主题教育学习班、研讨班7次,完成6篇高质量调研报告,建立4张问题清单,全面整改67项整改任务;主题教育经验做法材料被中宣部《每日要情》采用。“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有力打造。作为试点单位,积极探索“456”建设路径,培育打造“红岩文物保护队”“红岩文明服务队”等6个先锋组织,构建“6+2”基层先锋组织体系,经验做法在首届全国博物馆学大会上交流推广。服务大局上体现担当作为。积极融入数字重庆建设,完成核心业务梳理;深入实施红岩风荷“345”系统工程,成功创建首批重庆市廉洁文化示范基地,入选清廉重庆建设标杆单位和清廉重庆建设优秀实践案例;助力乡村振兴,加强驻村第一书记工作指导,落实帮扶资金;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始终确保意识形态阵地绝对安全。统战群团工作扎实开展。支持民主党派组织发展,民盟支部被评为市级特色支部,2名盟员获先进个人;成功创建市级示范性团组织,歌乐山革命纪念馆入选首批“二星级全国青年文明号”;工会着力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 (二)红岩文物保护利用持续优化。龙头带动作用持续发挥。深化重庆市革命文物保护中心建设,编制完成全市革命文物保护发展规划等文件,高标准完成《重庆市红岩革命旧址保护区管理办法》执行情况自评报告。文物保护修缮再创佳绩。新征集藏品449件/套,新增文物154件/套;高水平完成26件/套馆藏珍贵纸质文物保护修复,出版《纸质革命文物保护修复报告》,1个项目获2022全国优秀文物藏品修复项目;圆满完成9处文物建筑保护修缮。完成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三期项目建设,实现4009件/套馆藏珍贵文物数字化。文物展示体系更加完备。高质量完成“歌乐忠魂”基本陈列改陈,共计展出展品424件/套,入选2023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用心完成3处旧址复原及辅助陈列项目;自主策划、精心推出“红岩精神 永放光芒”专题展和珍藏革命先烈文物特展;输出、引进展览共2个。 (三)红岩精神研究阐释格局重塑。学术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创建取得突破进展,完成专家组实地考察。学术交流合作取得新成效。承办新时代传承弘扬红岩精神学术研讨会,与时俱进提炼红岩精神科学内涵,在全市形成新的理论共识;举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大力加强党性教育”理论研讨会等全国性研讨会3场,参与“全国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论坛·2023”等全国性研讨交流16场,联合市内高校开展红岩精神与革命文物活化利用学术沙龙8场。学术研究质效实现新提升。启动7个协同研究项目,1个成功立项国家社科项目,完成47个科研项目结项;积极参与大型文献电视片《重庆谈判》史料提供和内容审校工作,参与完成《新时代传承弘扬红岩精神简明读本》编辑出版工作。 (四)红岩景区服务能力整体跃升。着眼“软件更精细、硬件更优化”,大力提升服务能力,持续营造有序、节俭、热烈、安全的文明旅游好氛围、新风尚,倾心服务游客1124万人次,同比增长4.35倍,其中市外游客占比67.03%。景区品牌树立新标杆。深入落实市委“一号工程”,全面完成红岩文化公园首期项目后续工程,有序推进二期项目建设;歌乐山革命纪念馆纳入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长江红色基因传承之旅”,成功入选第十一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服务设施展现新风貌。持续推动基础服务设施优化完善,提档升级白公馆、烈士墓两个游客服务中心,建成歌乐山革命纪念馆文创研学区,新增游客座椅近700个;升级票务预约系统和发票开具系统,整合优化智慧导览系统,简化参观预约流程,支持游客线上自助开具电子发票,提高入馆效率和游览体验。安全保障提升新水准。完成“八办”旧址、“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消防系统升级改造工程并投入试运行;定期进行全域性巡查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常态化开展培训演练,全方位提升应急能力,全年有效应对突发事件53起,国庆假期成功处置渣滓洞景区1起游客突发疾病事件,挽救了游客生命,受到社会公众高度评价。特色活动呈现新亮点。推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新文化体验项目,开展成渝两地新华日报旧址探访游打卡体验、红岩诗颂、红岩知识问答等特色活动213场;新招募志愿者132名,开展景区志愿服务活动428场;深化因人施讲,新开发渣滓洞、“狱中八条”讲解词手语版,提供讲解服务3.48万场,“文明引导擦亮红岩特色宣讲品牌”案例获评全国第一批文明旅游宣传引导优秀案例。 (五)红岩精神育人体系更趋完善。公众教育影响更加广泛。扎实开展清明祭英烈、“9.30”烈士纪念日、“11.27”殉难烈士祭扫等重大纪念活动,获赠2019年11月27日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国旗,以此纪念“11.27”殉难烈士;生动讲好红色故事,承办第四届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重庆选拔赛,策划“红岩风荷”主题宣教活动,深入打磨红岩青年沙龙、“让烈士回家”等宣教品牌,全年开展各类社教活动349场,赴各区县举行“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红岩精神”专题宣讲巡展巡演135场。党性教育特色更加鲜明。重庆红岩干部学院成功揭牌,首批入选重庆市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四梁八柱”课程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新开发理论课程12门,与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共同完成中组部理论精品课程《牢记“三个务必”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研发;主动服务主题教育,共培训各级各类班次598个、学员22504人次。思政教育合力更加凸显。红岩研学基地新开发《太忙就挤 不懂就钻》等课程6门,培训班队159个、学生3万余人次;与50余所大中小学校合作开展“英雄重庆城 红岩有精神”等系列活动,辐射青少年12万余人次;红岩革命故事展演入选全国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示范项目名单,《红岩研学——“小萝卜头”系列研学实践课程》获评2022年全国十佳文化遗产旅游案例。主流舆论声音更加壮大。深化红岩融媒体中心建设,强化与主流媒体合作,开展“红岩宝藏秀”系列直播;与七一网合作推出“我与红岩”系列作品,全网阅读量超500万人次;与上游新闻联合推出《红岩留言簿》系列报道,阅读量390万人次;市级以上媒体发布红岩相关新闻报道1320条,其中中央级媒体发布370余条。 (六)红岩文化产业结构迭代升级。文旅合作拓展新空间。积极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与四川省华蓥市、自贡市大安区协同开发研学旅游项目;实施展览、展陈、数字文旅等产业项目。文创开发取得新进展。举办第七届红岩文创大赛,新研发“雾都明灯”露营灯等文创产品20种;参加2023海丝之路文化和旅游博览会等市内外大型展览展会9场,“生态红岩露营垫”等3种商品入围2023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文创开发试点成效评估取得优异成绩。文旅消费形成新业态。建成渣滓洞沉浸式研学营地,合作推出沉浸式史诗剧《红岩红》、情景式体验剧《黎明之前》,共演出1294场,观众16.5万人次;打造景区“红岩留言墙”项目,注册“红岩印”商标,建成3家“红岩·印咖啡”品牌店并投入运营。全年产业总收入增幅137%。 (七)事业产业发展基础更加夯实。管理体制机制更顺畅。完成机构隶属关系调整及更名,成功申报新华日报总馆旧址陈列馆设立为事业单位;完成41项制度废、改、立、留,新编印《制度汇编》上、下册,完成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修订。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更扎实。优化队伍结构,大力引进、选拔各类优秀干部人才。实施“导师扶苗”“青蓝工程”“师带徒”人才培养项目。参加、举办各类培训班34次,653人次参训。内部控制管理更规范。加强预决算管理,完成2024年预算编制;强化审计监督,完成财务跟踪审计。考核督办开展更务实。每季度开展“赛马比拼”以及党委会、主任办公会研究事项督办工作,确保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市级党政机关党建统领工作绩效考核、市文物局博物馆绩效考核等工作任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填表人: 李享  联系电话:15856057994 报送日期:2024年03月20日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