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450385462Y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3 年度)
单位名称 |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工程造价总站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工程造价总站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为城建工程提供定额与造价服务。编制和管理建设工程结算指标、预算定额、材料预算价格全市工程造价管理、监督、检查及工程造价中介机构管理、监督城建资金审核工程标底价审定及管理 | |||
住所 |
重庆市渝中区长江一路58号 | |||
法定代表人 |
徐湛 | |||
开办资金 |
1610(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756.22 |
1712.31 | |||
网上名称 |
重庆市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网 |
从业人数 |
33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无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一、守正创新抓党建,努力实现双向融合促进(一)不断强队伍凝合力。一是加强中干队伍建设。按程序选拔4名年轻干部充实到科长、副科长岗位,对3名中层干部进行轮岗交流,新遴选干部1名。二是持续推进人才培训。制定了《中长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制定了《年轻干部培训实施方案》,建立老带新“一对一”培养制度;成功举办第一届造价师综合能力竞赛,为推动造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三是做好党员发展培养。严把标准和程序关,高质量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新吸收预备党员3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名,为站党支部注入新鲜血液,壮大党员队伍和党组织力量。 (二)实施党建“网格化”管理新模式。施行支部书记负总责,支委委员具体抓,党建、党风廉政、组织、宣传、意识形态、保密等工作站内中层党员干部具体执行,各党小组落实专人配合的四级网格化责任落实机制。建立了“全员抓党建”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员骨干作用,切实做到党建业务“全员”学习、党建工作“全员”推进、党建难题“全员”破解,促使站党支部党建水平再提升。 (三)开展“提质增效 赛马比拼”。一是开展赛马比拼。围绕“忠诚、专业、创新、高效、廉洁”,开展赛马比拼活动,制定了《提质增效赛马比拼工作方案》,以业绩为主要导向,从工作业绩、工作效率、工作创新、作风建设、服务环境、教育学习六个维度开展赛马,通过每月记录、每季评选、年底综比,激励各科室奋力比拼。二是实行量化考核。制定了《2023年度工作人员考核方案》、《2023年各科室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和《工作人员2023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表》,对干部职工实行量化打分考核,并将考核与绩效挂钩,干部职工的工作激情和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四)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是在“全”字上下功夫。推进监督内容全涵盖;实现监督对象全覆盖。二是在“严”字上下功夫。深入开展“学习二十大讲台”“微宣传”等活动,组织开展廉政谈心谈话20余次,从严抓细日常监督。三是在“实”字上下功夫。开展“以案四说”等廉政警示教育会2次,观看《代价》等警示教育片,赴张鹏翮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开设清风活动室,抓实廉洁文化。四是抓实巡察审计整改。按照巡察审计整改方案,逐项抓落实,确保全部问题整改到位。 二、提升业务工作,见行见效全力推动发展 (一)深入研究思考造价工作提升。思考探索适应我市工程造价行业实际的改革措施,完成“重庆市工程造价管理机制改革管理研究”课题,明确造价改革方向和具体措施;研究制定计价依据改革方案,按照“强力推进、平稳过渡、双轨并行、先立再破”思路建立了“4+7+N”的全新计价依据体系;会同重庆大学完成“重庆市工程造价管理机制改革管理研究”课题,深挖现行管理体制症结问题,明确造价改革方向和具体措施;启动“建设工程计价依据体系化研究”课题研究,从项目建设全周期、全过程、各阶段思考计价依据编制的体系、内容,不断完善建设工程计价依据动态管理工作机制;开展“重庆市智能建造(建筑机器人)计价暂行标准研究”课题研究,主动适应新技术应用和新市场发展,助力智能建造技术工艺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开展“关于如何确定合理低价的方法和评价合理低价”课题研究,针对市场反映强烈的低价中标的症结难题,找到确定低价中标的方法,为后期打击恶意竞争低价中标行为奠定基础;深入研究BIM算量新方式,探索BIM模型工程算量规则和工程造价算量规则的有效衔接。 (二)加快计价依据编制。一是计价依据编制重点前倾。以服务工程建设全过程为目标,为强化工程项目前期造价管理的重要性,组织编制了房屋建筑与装饰、市政、通用安装、城市轨道交通、装配式建筑、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工程共7个专业的估算指标,更好满足工程项目投资决策阶段计价需求。二是计价依据持续推陈出新。紧紧围绕建立全过程全专业的计价依据体系、不断补充新定额新标准、加强制度规范的工作思路,陆续出台了装配式市政计价定额(全国率先发布)、轨道运营改造计价定额(全国第二个省市发布)以及质量检测差异化监管参考费用标准等,进一步推动我市计价依据体系“大健全”。三是动态管理不断完善。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出台《综合解释(三)》,对原有定额与市场差异大的子目动态修订,及时发布原有定额的补充项目和定额解释。同时每月在《重庆工程造价》上发布具有共性问题的“典型案例”,供建设各方参考类似处理方法,帮助合同双方提高争议问题解决效率。 (三)加强造价活动监管。一是做好造价纠纷调解工作。按照计价依据解释及造价纠纷调解工作措施办法,认真落实市区分级负责、造价专家参与、集体研究的造价纠纷调解工作机制,为建设各方主体解决建设工程计价依据分歧和合同造价纠纷。今年,共处理造价纠纷224件,涉及合同金额1419亿余元,争议金额9.8亿余元,服务企业超过660家。二是做好委管项目管理工作。印发出台了《关于印发市级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批复管理规定〉〈竣工财务决算批复工作规程〉〈竣工财务决算批复评审机构委托及管理规则〉的通知》,形成了站内决算批复工作筹备方案,并按分工各小组草拟了6个配套制度;按轻重缓急的原则选择了2个历史遗留项目试点并启动了评审机构竞争性比选工作;草拟了框架招标和项目委托的基本思路。 (四)加强造价咨询行业监管与服务。一是率先实施分色分类差异化监管。针对造价咨询不合理低价竞争现象,创新项目监管方式,不断优化完善制度,根据项目咨询收费下浮幅度,率先实施项目分色分类管理。制度实施以来,通过清单式管理、实地检查、强化联动等相结合的方式,已监管项目6880个,其中绿色项目6462个、黄色项目292个、橙色项目111个、红色项目15个,在规范造价咨询执业行为、遏制不合理低价竞争等方面成效初显。二是有序开展第二轮信用评价。进一步优化完善信用评价要素内容,畅通了企业及项目信息报送机制,对919家企业进行了信用评价,较第一轮参评企业数量增幅55%,评出A级企业111家、占12%,B级企业369家、占40%,C级企业178家、占20%,D级企业204家、占22%,E级企业57家、占6%,符合“两头小、中间大”的市场现状。三是稳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打通了与发展改革等部门造价咨询企业信息采集渠道,扩大抽查覆盖面,检查企业100家,抽查对象数量较上一年度增加70家;检查结果纳入信用管理,实现与信用评价的有效联动。四是加强执业人员管理和服务。成功举办“展精兵风采 树造价榜样”第一届造价工程师综合能力竞赛,全市1200余名注册造价工程师参与,竞赛出30名技术拔尖、综合能力强的标兵人才,为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配合市人社局做好二级造价师审命题专家推荐、考务及后续管理服务工作,提高考试通过率,2023年通过考试人数2449人、较去年增加786人,通过率达37%、较去年增长18%。五是帮扶规范造价协会协同发力。起草《加强造价协会管理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帮扶规范协会主要任务清单;加强监督和交流,委领导带队对造价协会开展实地调研,指导协会充分发挥在动员社会力量、整合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工作合力。六是做好投诉处理及咨询回复。建立造价咨询内部投诉处理流程,回复调查处理毕建新挂靠、重庆和勤等投诉案件5件,办理政务公开信箱3件。七是不断完善造价专家库管理。制定了《重庆市建设工程造价专家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专家责权利和准入清出等机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工程造价专家动态管理的通知》,升级上线配套管理系统,开展专家履职情况报送,目前收集190名专家报送的340项工作任务情况,动态掌握、监督和评价专家工作,充分发挥助推造价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支撑作用。 (五)提升造价信息公共服务水平。一是全新改版《重庆工程造价》期刊。突出重点,持续做好人材机价格信息和指数指标服务;聚焦热点,加重造价行业管理内容、开辟“学习园地”栏目;剖析难点,增加造价纠纷典型案例分析;呈现亮点,宣传重点建设项目最新成果、优秀造价企业先进经验做法;用好着力点,积极在行业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实践应用成果。将期刊打造成社会了解、理解、支持我市建设工作的重要窗口,建设项目投资管控的重要参考,宣传引导行业发展的重要阵地。二是提升价格信息服务时效性。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大采集频次,实现钢材价格日发布,水泥、混凝土等主要材料周发布;根据品牌市场占有率、采集渠道可靠性、信息员报送质量等因素科学设置权重值;及时为社会提供价格高效服务。截至目前,累计发布人工、材料、机械价格信息26000余条,典型工程案例7个、指数指标累计106项,推广建筑新材料(产品)7类78项,日钢筋价格 2992 条、周价格信息38份、分析预测价格10次、服务材料厂商43家,宣传优秀造价咨询企业9家。三是强化信息员队伍建设。修订出台了《建设工程人材机价格信息员管理办法》,细化信息员工作考核内容和程序,并完成了2022年度信息员单位及信息员的综合评价考核;持续做好信息员采集报送的专题培训。动态调整信息员队伍,今年以来新增调整信息员23名。四是提升造价智慧化水平。修订完成《造价软件数据交换标准》和《重庆市建设工程造价技术经济指标采集与发布标准》,进一步统一建设工程造价电子数据标准格式,实现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的工程造价是电子数据的无障碍编制、存储、交换和分析共享;开展造价数字制度设计。按照“135N”的工作思路,研究全市统一的造价管控平台、覆盖市、区(县)、项目端的3级应用,完善构建项目、造价咨询企业、执业人员、行业监管、造价信息5个数据库;实现集成服务投资决策评判、造价控制协同、风险研判预警、行业监督管理、欠薪综合治理以及计价依据动态管理、造价信息自动采集发布等N个方面应用,重塑建设项目从投资到竣工决算的管控流程,实现造价管理工作的整体智治,推动各项业务闭环管理。 (六)加强欠薪整治。一是坚持做好日常欠薪投诉处置。全年共受理处置欠薪来人来电投诉142件、“互联网+督查”平台投诉120件,涉及金额4485万元、2672人;参与处置两江新区中国摩项目、铜梁区集美东方一期等疑难矛盾纠纷20余起,均已妥善处置化解。二是持续督导欠薪隐患排查化解。全域覆盖欠薪隐患排查,强力推动根治欠薪冬季攻坚工作,多次赴区县及市管项目开展实地督导检查,妥善化解欠薪隐患项目157个,解决欠薪6.64亿元、农民工3.4万人,实现欠薪动态清零目标。三是强化根治欠薪“双制”落实。上线运行工资专户系统多发版,坚持“双制”落实情况季通报,督导区县不断提升和巩固工资专户开户率及代发率,全市在建项目工资专户开户率为99%、代发率为97%,代发工资372亿元、434万人次,已基本实现制度全覆盖;印发优化调整轨道项目人工费拨付比例的通知,下调轨道项目工资专户人工费拨付比例,解决部分轨道项目工资专户资金积压较多问题,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四是配合完成“国考”迎检任务。配合市人社局,通过召开视频部署会、迎检工作培训会、深入备检区县及项目实地核查等多种方式,全力做好2022年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国考”迎检工作,顺利完成迎检任务。五是完善施工过程结算措施办法。组织专班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区县建委及建设各方广泛调研、征求意见,形成施工过程结算实施通知送审稿,目前正在与市发改委、市财政局沟通联系,拟三部门联合发文、共同推进施工过程结算落地见效。六是配合做好拖欠企业账款清理。配合市经信委,下发专项通知,督促区县全面摸排本辖区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情况,每周跟进处置进展,顺利完成涉及住建系统拖欠账款的全部清偿任务,共解决拖欠账款147笔、涉及金额1.64亿元;按住建部要求,配合委计划处印发《关于组织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企业填报被拖欠账款的通知》,督促指导区县和企业及时申报被地方政府或中央企业拖欠的账款,并持续跟进拖欠账款化解情况,获住建部通报表扬。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填表人: 李丽 联系电话:13452417714 报送日期:2024年03月19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