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事业单位法人信息公示>2023年

重庆理工大学(2023年度)

发布时间:2024-05-09 11:54
发布时间:2024-05-09 11:54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450381787L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3  年度)

重庆理工大学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理工大学

宗旨和

业务范围

实施高等教育,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开展人才培养开展科学研究开展社会服务开展大学文化建设负责学校内部运行管理工作

重庆市巴南区红光大道69号

法定代表人

杜惠平

开办资金

330000(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67963.73

358728.43

网上名称

重庆理工大学

从业人数

2374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按照《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规定,2023年3月10日完成了法人年度检查。

2023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系统谋划办学治校,扎实抓好主题教育,确保全校上下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学校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学校创业发展新征程上来。 一、坚持党建统领,党的建设呈现新气象 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意义,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推进落实“12567”发展思路,高举申博大旗,聚力强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和“国防兵工”两大办学特色。二是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成立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形成了四级工作体系,制定了“1+5+X”工作方案体系,强化检视整改,建章立制固化成果,修订制度17项。相关报道40余次。三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聚焦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多途径加强学习,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市委六届历次全会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组织学习39次,发表理论阐释文章53篇。四是筑牢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防线。创新完善校院两级党委学习制度,健全完善“未诉先办”工作机制,推动全媒体融合发力,进一步讲好“重理工故事”,传播好“重理工声音”。五是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持续提升。进一步健全“四位一体”的组织体系,强化二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配齐配强专兼职党务工作人员,强化党务干部和党员教育培训,高质量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六是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注重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深化干部政治忠诚教育,全面加强干部日常管理监督。七是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和“一岗双责”,进一步健全了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四风”问题,深入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完善常态化开展纪律教育机制,深入推进校内巡察工作走深走实。八是统战群团和离退休工作不断加强。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发挥工会作用,深入实施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团组织,加强离退休和关心下一代工作。 二、坚持立德树人,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效 一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彰显。坚持体系化思维,凝练“身心同健、文理兼修、德才并进、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理念,“抗战文化、红岩精神、兵工基因”红色精神根脉,“士继先锋”育人品牌。二是本科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增强。加强育人品牌项目和共建课程建设,构建新型基层教学组织体系,深入推进“四新建设”,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深入推进教师教学研究改革,积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三是研究生培养质量持续提升。落实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深化产教融合,提高研究生招生和培养质量,组建研究生创新创业团队,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实现“零”的突破。四是留学生和继续教育工作切实推进。大力推进来华留学生英文课程建设,打造短期留学品牌项目,推出长短期学生国际交流项目,不断扩宽学生国际化视野,稳步进行继续教育工作,推进非学历培训转型发展。五是招生就业工作扎实有效。打造招生宣传品牌,提高生源质量。扎实推进就业工作,严格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扎实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开展就业指导系列活动,加强培训指导。六是育人合力有效彰显。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持续打造思政教育品牌,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借助大数据平台实现困难学生数据动态管理,完成学生奖助学金的评审与发放工作,探索社区育人新模式。 三、聚力申博攻坚,学科建设实现新提升 一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申报工作稳步推进。将“申博”确立为“一号工程”,加强对外宣传交流,强化高效落实,全方位高标准推进博士学位授权点全面达标,推动申报工作。二是学科整体水平实现提升。突出学科建设龙头作用,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对标一流学科建设标准,推进以质量为核心的高水平、可持续发展学科体系。聚焦重庆“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发展,持续加深产教融合、医工融合。 四、坚持引育并举,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 一是师德师风建设全面加强。完善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系,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持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素质。二是高水平人才引育有效拓展。坚持党管人才,构建了“一把手”领衔、专班牵引、上下协同、全员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大力实施高水平人才培养工程,优化人才发展生态。三是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形成“1+X”职称评审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绩效激励机制。 五、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创新彰显新作为 一是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完善科研目标考核机制,优化项目培育机制,健全成果培育机制,优化团队培育机制,进一步健全学校科研评价体系。二是科研平台建设成效显著。积极推进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筹建“精密机械检测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高规格揭牌重庆几何拓扑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正式投用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究院。三是国防科研创新实力快速提升。正式投用国防科技创新基地,启动先进技术装备预研项目支持计划,大力发展国防创新。四是科研项目、经费、成果持续增长。加强科研成果培育与组织,纳米时栅技术成果被誉为“中国精度”,获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永久收藏。五是科研服务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系统谋划社科发展,积极开展科普工作,全面实施人文社科繁荣计划,塑造科研管理服务体系,升级科研管理信息化系统,提高科研服务信息化水平。 六、坚持开放办学,国内外合作交流呈现新局面 一是国际合作交流有效拓展。加强国际项目建设,扩展校际合作,加强高水平境外人才的引育与管理,推进学校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组织“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国际化特色平台”建设工作,牵头发起成立“西部陆海新通道知识产权高校联盟”。二是国内合作动能有效激发。拓展对外合作的广度,提升对外合作的高度,加大对外合作的深度,提升对外合作的效度。 七、坚持改革创新,服务保障能力取得新进步 一是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深入落实依法治校,荣获首批“重庆市新时代依法治校示范校”荣誉称号。着力提升内部治理效能,加强信息系统整合,推进整体智治,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加强校属企业管理,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深入推进深化改革,按照政企分离改革要求,加强校属企业集中统一监管。二是资产经费管理不断加强。重塑国有资产管理组织架构,推动学校传统财务管理向数智化方向转变,构建了大数据综合性政府采购管理服务网络平台。三是办学条件设施持续改善。推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工程建设,严格食品安全管理,实施校园微环境改造工程,探索医校共建方案路径,开展教育数字化转型调研,建设5G+全域融合全光校园网。四是安全稳定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贯彻执行学校党政有关安全稳定工作的方针政策,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妥善处理学生非正常死亡和校园安全稳定突发事件。做深保密及国家安全工作,持续规范信访工作,确保校园的政治、治安双向稳定。五是助力乡村振兴扎实有效。完成驻奉节第一书记选派和轮换工作。携手巴南区政府打造了“校村联建”创新模式,作为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在巴南区“党建引领,百村振兴”座谈会上作交流发言,成效引起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一是学校党委获评先进基层党组织,入选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团组织试点单位。学校团委获评“特等”团组织,考核分数位居公办本科高校第一。二是科技成果专利转化合同金额位列全国高校50强,获批各类项目1093项,实到经费较去年增长37%。立项国家两金项目40项、国家级其他项目14项。三是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新增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专业,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15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45项,7篇资政建议得到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四是1名教师荣获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各类学科竞赛市级、国家级奖项1000余项,省部级、行业一级学会科技成果奖13项。第九届“互联网+”大赛,获全国铜奖1项、重庆市奖项1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新工科高校中期检查排名第二。五是获批省部级人才22人次,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90名。获批教育部首批试点“国家中西部高等研究院”。入选全市首批市级卓越工程师学院试点建设高校。六是获评重庆市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议政建言“十佳案例”“十佳个人”,统战信息采纳情况全市高校前三。本年度涉及诉讼案件2起(其中,1起胜诉,1起原告撤诉)。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2023年教育发展基金会新增协议捐赠资金136.26万元,2023年捐赠到账资金316.94万元,共开展公益项目70个,公益支出208.95万元,受益师生人1165人。

填表人: 许丽萍  联系电话:13983651172 报送日期:2024年03月20日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