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450390480E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1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市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市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为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提供技术支持。负责农业环境保护管理与监测 主要包括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和检验测试 提供农业污染事故调查鉴定 农业农村节能减排技术推广 组织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业清洁生产等技术示范推广工作 负责种植业野生资源保护 主要包括开展外来生物入侵调查、预警和防治技术推广 | |||
住所 |
重庆市江北区华新村325号 | |||
法定代表人 |
曾荣 | |||
开办资金 |
768(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695.93 |
1383.02 | |||
网上名称 |
重庆市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 |
从业人数 |
37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无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2021年开展的业务工作: (一)持续抓好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以土壤重金属、地膜残留为重点,加快推进耕地环境监测“一张网”建设,为全市农业生态环境提供技术支撑。一是启动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市控例行监测。在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的基础上,建立市级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坚实基础。二是开展耕地农膜残留监测。在全市20个区县设置地膜残留监测点200个,主要涵盖露地蔬菜、保护地蔬菜、玉米、烟叶、西瓜及草莓等高覆膜农作物。三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定位监测管理。组织协调西南大学、市农科院开展农业面源污染定位监测,重点对农田氮磷流失进行监测,共采集水、土、植株样品393个,设置总氮、总磷、有机质等16个检测指标,初步形成《2021年度农田氮磷流失监测报告》。四是加强农业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完成农业部和重庆市认证认可协会各项能力验证,加强实验室设备维护管理,完成实验室环境改造,确保农业环境监测能力保持较高水平。 (二)加强农业资源生物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组织建立市级外来入侵物种防控部门协调机制和专家委员会,启动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前期工作。完成璧山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国际合作项目前期工作。持续推进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完成奉节县、云阳县、开州区等重点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初步建成全市农业生物资源调查信息管理系统。 (三)推动生态农场试点建设。指导有条件的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生态农场试点建设,指导业主开展农场环境建设、清洁生产技术应用和农事记录,建立符合《生态农场评价技术规范》的管理体系,全市有2家农场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生态农场。 (四)开展农业农村生态技术示范。积极推动农业生态技术总结示范,为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参与农村改厕台账系统管理维护、无害化卫生厕所三格式化粪池肥效监测、高寒地区改厕技术模式推广、长效管护机制探索总结探索,组织编制《农业面源污染集成技术》《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手册》等系列农业生态技术标准;开展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示范,在璧山区建立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示范基地,示范面积500亩,完成全生物降解地膜应用环境安全影响评价试验,争取形成全市全生物降解农用地膜覆盖相关技术地方标准。 2022年我站工作重点: 一是加快推进农业环境监测“一张网”建设。统筹土壤重金属、农田氮磷、农膜残留监测,围绕全市10大山地特色高效产业发展,进一步优化完善监测点位布设,选择当前具有代表性的农业生产区域、发展模式和经营主体,形成系统的、规范的农业环境监测网络,为农业产业优化布局提供技术支撑。 二是扎实做好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按照全国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总体部署,启动我市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摸清我市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危害程度等情况。 三是大力推广农业绿色发展技术。以耕地养分管理为目标,以农作物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为主要对象,着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粪肥还田技术,推动建成一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基地。以种植基地、种植大户以及农业园区为重点,开展不同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示范,探索秸秆全域全量化利用机制、模式和技术路径。开展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替代技术示范,逐步建立重庆市全生物可降解地膜产品推荐名录,推动出台《重庆市全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春糯玉米栽培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积极推动生态农场试点创建,指导有条件的农场开展创建和认证,探索生态农场产品价值提升路径,积极引导生态农业创新发展。积极总结适合我市丘陵山区特点和产业特色,推广经济适用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 四是持续推进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继续抓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普查,加强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管理维护,组织有条件的区县开展项目储备,扩大异地保护基地规模,增加适宜保护品种。 五是开展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技术研究。围绕降二氧化碳、降甲烷、降氧化亚氮和可再生能源替代“三降一替”中心工作,积极参与全市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技术路径研究,组织开展技术宣传和推广,为农业“双碳”战略实施营造良好氛围。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填表人: 陈天国 联系电话:13508399698 报送日期:2022年03月14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