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事业单位法人信息公示 > 2020年

大足石刻研究院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2020年度)

发布时间:2022-04-14 14:49
发布时间:2022-04-14 14:49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111450666715N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0年度)

单 位 名   称

大足石刻研究院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大足石刻研究院

宗旨和

业务范围

承担大足石刻的保护、研究、管理和合理利用等具体事务性工作

重庆市大足区龙岗镇北山路7号

法定代表人

黎方银

开办资金

11310(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差额拨款 )

举办单位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705.27

7362.68

网上名称

大足石刻研究院.公益

从业人数

314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2020年度,大足石刻研究院在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大足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   一、主要业务工作情况 (一)机构队伍升格提级。完成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石刻博物馆)机构升格挂牌运行,效果良好。起草完成《大足石刻研究院建设世界知名研究院实施方案(送审稿)》,经多轮征求意见及合法性审查后,争取由市级层面发文实施。制订了《大足石刻研究院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大足石刻研究院人才发展三年规划》,并经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实施。黎方银入选2020年“重庆英才计划·名家名师”;陈卉丽荣获“2019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大足石刻研究院被评为全国“敬老文明号”。   (二)文物管理更加规范。区政府公布大足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92处;下发《关于加强大足区文物安全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各镇街及区级相关部门的文物安全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石刻研究院与区检察院合作,建立了文化遗产检察官制度。建立了宝顶山石刻景区微型消防站,确保了景区消防安全。对全区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75处石窟开展了安全隐患全面排查,并针对排查出的问题逐一整改,切实保障文物安全。 (三)文物保护有序推进。实施完成保护项目3项,正在实施宝顶山小佛湾造像修缮工程等7项,完成设计方案并获批拟于明年实施6项,新策划申报立项8项。宝顶山大佛湾水害治理工程(一期)被重庆市文物局、重庆市博物馆协会评为“2020年度重庆市文物保护优质工程”。启动大足中小型石窟保护三年滚动保护计划,大足石刻监测年度报告连续三年(2017—2019)被评为优秀监测年度报告。 (四)学科建设全面开展。成立了四川美术学院大足学研究院并挂牌,共同培养大足学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启动全国石窟寺保护状况专项调查工作,完成全区139处石窟寺野外调查。正式出版《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技术报告》《大足石刻编年史》《大足学刊》(第三、四辑)等图书,启动市级科研项目《大足石刻总录》的编撰。成功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开展科研课题12项,在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1篇。举办了“全国石窟寺保护状况专项调查培训班”“中国石窟寺考古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考古学会宗教考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五)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配合启动了大足石刻游客中心建设;完成宝顶山石刻景区南宋街停车场改扩建、宝顶山环线至高观音连接道路工程;完成宝顶山石刻景区围合。宝顶山石刻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大足石刻文物库房建设、南山摩崖造像保护设施建设、大足石刻摩崖造像保护设施建设等4个项目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预算内投资储备项目库,总投资6000万元。其中,“大足宝顶山石刻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   (六)传承弘扬作用凸显。大足石刻博物馆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大足石刻景区被列入第二批重庆市智慧旅游示范景区、大足石刻获“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称号。参与发起成立“巴蜀世界遗产联盟”“巴蜀石窟文化旅游走廊联盟”。在金沙遗址博物馆举办了“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发现与传承”特展,吸引数十万观众参观。通过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华网、腾迅新闻、快手、抖音、微博等,举办景区直播活动10场,曝光量近1.5亿人次。向四川籍游客推出3万张大足石刻免费赠票,推出了“川渝市民半价游”和“山东籍市民半价游”活动。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工作能力需要提高,全院干部职工的思想意识、工作能力还不能适应世界知名研究院建设的需要。二是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领军人物少、高层次人才十分缺乏并成长较慢。三是石刻文物病害日趋严重,文物病害相互叠加、相互作用,治理难度越来越大。四是科研工作能力水平不高,缺乏有足够影响力的国家级或市级科研平台。五是研究利用有待提高,文化内涵挖掘仍然不够,文物展示手段不够丰富,“五山”联动效应不足。   三、2021年工作打 (一)加强机构队伍建设。争取市级层面发文实施《大足石刻研究院建设世界知名研究院实施方案》,争取市人大完成《重庆市大足石刻保护条例》修正工作,编制完成《大足石刻研究院“十四五”发展规划》。按照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人才引进三年规划,新引进高端杰出类人才、专业技术类人才10名以上;聘用学术顾问、特聘研究员等5名以上;选送培训或进修25人次;新增高级职称人员7名。争取在四川大学成立大足学研究院。 (二)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完成宝顶山石刻结界造像抢险加固等9个保护工程;继续实施好宝顶山卧佛、小佛湾造像保护修缮及大佛湾水害综合治理(二期)等3个重大保护工程;开工实施宝顶山大佛湾圆觉洞抢救性保护工程(一期),石门山石刻保护性设施修缮等4个保护工程;完成宝顶山石刻预防性保护、舒成岩石刻保护建筑修缮等5个保护项目立项。启动大足中小型石窟三年滚动保护计划第一期工程,完成20处区级文保单位的保护设施和30处中小型石窟安全技术防护设施建设。开展好亚太地区世界文化遗产定期监测相关工作,编制完成2020年度监测年报和2021年监测评估报告,进一步做好宝顶山千手观音、圆觉洞及大佛湾渗水治理专项监测。全面落实防盗、防火、防损坏、防损毁等文物安全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建立健全文物安全防护网络,加强文物安全保护管理。   (三)深化学术科研工作。大力推进“大足学”学科建设。积极争取在四川大学创办大足学研究院;积极推动将大足石刻研究院创建为“国家文化与科技创新基地”“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推进“重庆市潮湿环境石质文物保护修复重点实验室”“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科研基地”建设;积极研究策划在大足建设“巴蜀石窟保护利用传承科技创新基地”,创办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开展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出版《大足石刻总录》等图书5部,发表大足石刻相关科研论文20篇。牵头组织完成全市石窟寺专项调查,编制完成《重庆市石窟寺名录》等专项成果。启动除“五山”石窟以外的大足石刻考古报告的后续编写工作。策划召开“巴蜀世界遗产联盟暨巴蜀石窟文化旅游走廊联盟第二届年会”“巴蜀石窟保护利用学术研讨会暨重庆大足石刻研究会第八届年会”“中国石窟寺保护与修复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学术研讨会。   (四)突出抓好传承利用。积极配合单位,全力推进大足石刻文化公园建设;建成投用大足石刻游客中心、石门山游客通道等重点项目。研究策划在大足建设“巴蜀石窟博物馆”,联合打造“巴蜀石窟国家遗址公园”。实施完成宝顶山石刻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争取开工建设南山石刻保护设施建设、大足石刻文物库房建设和石门山、石篆山石刻保护设施建设等3个项目。持续拓展传播渠道,推动大足石刻编入国家教材,争取发行大足石刻邮票;参与国家文物局主办的“中国石窟寺大展”在法国的展出;持续开展大足石刻“四百工程”,在苏州、深圳等地举办大足石刻展;举办大学生大足石刻微视频创作艺术节、大足石刻百地百媒主题宣传等活动。持续推进智慧景区和智慧博物馆建设,增强观众舒适度和满意度。进一步加强讲解员队伍建设,提高讲解服务质量。积极开展游学、研学、参学、干部教育及孝廉文化的教育示范与文化交流,进一步彰显大足石刻的文化价值。借鉴故宫、敦煌模式,引进社会力量开发大足石刻文创产品。联动都江堰、峨眉山、武隆等世界遗产地,策划推广跨区域精品游线路,推动成渝两地文化旅游共建共享,助推文旅融合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填表人: 杨娟联系电话:13594097190  报送日期:2021年03月09日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 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