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450384937G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0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促进社科发展。 学校日常教学研究、指导及学科教学管理 教育科学研究及科研管理 教材的研究和开发 教学辅导资料的编写 教育情报交流 教师培训 | |||
住所 |
重庆市渝中区桂花园路12号 | |||
法定代表人 |
蔡其勇 | |||
开办资金 |
872(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084.2219 |
1068.4033 | |||
网上名称 |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从业人数 |
166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认真学习条例,执行相关规定。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一、党的建设卓有成效,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 2020年胜利召开第二次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班子。顺利完成支部设置改革,组建了16个党(总)支部。完成院工会换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工会委员会和教代会。党的建设工作在五个方面卓有成效。一是学习教育活动开展扎实。深化巩固“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市委五届九次全会精神等重要内容,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8次,干部专题学习30次,支部学习和教职工全员学习累计100余次,学习研讨发言近120余次。二是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充分。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班子团结和谐,进一步增强了政治核心作用。认真执行中央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推进重点改革,加强法治建设,充分履行管党治党责任和“一岗双责”,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扎好了意识形态防线。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2020年召开院党委会38次、院长办公会 31次、行政办公会7次。三是制度建设进展顺利。认真落实中央和市委巡视整改要求,对标对表解决问题,加强建章立制,全年出台《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实施办法》等26项内部控制制度和17个流程图表,进一步规范了院内管理,促进工作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四是党内政治生活开展规范。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谈心谈话、民主评议等制度。院领导上党课10次,参加支部活动近40余次,党员上微党课近140人次。各个支部走进红色教育基地、走进扶贫第一线、走进基层学校,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五是支部建设很有特色。把支部建在部门,部门负责人、支部书记一肩挑,有力保障了党建、业务工作两手抓。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反对“四风”,廉洁自律。启动首批10项基层党建特色品牌项目建设,为基层党建注入新活力。 二、疫情防控工作扎实,助学助教做出重要贡献 面对“新冠”疫情的严峻考验,院党委、行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严格落实上级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科学联防联控,全年始终如一,确保了全院平安、职工健康。同时,充分发挥我院人才、科研、资源等优势,积极服务全市抗疫工作,特别是在保障了“停课不停学”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得到市委、市教委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充分肯定,呈现了“四大亮点”。一是积极贡献了智慧。印发了业务指导文件11个,研制了“停课不停学”教学教研指导意见6个,研发了学习和教学“十条建议”5个,上报资政报告6份。二是建设了“重庆云课堂”。动员、协调重庆有线电视台、重庆电信高效汇聚资源,收集教学资源6600余个,发布优质资源2000余个,各学科教研员在线直播课186个。“重庆云课堂”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云课堂应用及推广团队荣获2020年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三是为师生和市民建起心理健康“防护网”。编发心理行为指导手册15册,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网络教研活动300余人次、培训200余人次,开展在线指导和专题公益讲座,受益师生超50万人次。四是“在线教研”让教学指导不缺席。基础教育43个学科(领域)、中职教育8个公共基础学科和11个专业大类中心教研人员全部参加线上教学指导,召开网络教研工作会、研讨会220次,累计参与线上教研活动教师人数超过5万余人。 三、智库建设成果突出,决策资政能力明显增强 2020年,我院在2019年成功入选CETTE核心教育智库榜单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有了新突破。全院撰写各类报告共150篇,参与市级政策文件起草110项,发表论文178篇,其中核心期刊56篇,出版著作68部,编写教材55本,获得市教委及以上领导批示36人次,其中国家级领导人批示1项、省部级领导批示9项。一是发表高水平理论文章。《人民日报》理论版、《中国教育报》理论版、《人民教育》等高水平理论刊物发表了院中特理论研究中心撰写的高水平理论文章共4篇。二是起草高质量文件报告。完成《重庆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重庆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20-2022)》的起草并由市委市政府印发。全面推进《重庆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及各个板块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编印《教育决策参考》20期,其中1篇被市社科联成果要报刊登。1篇文稿被中央统战部内参《零讯》2020年专报第72期采用,1篇文稿被民进中央采用。三是获得高级别领导批示。1项成果得到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邵鸿表扬批示,1项成果获得唐良智市长圈阅,7项成果获得屈谦副市长批示,1项成果获市政协副主席陈贵云同志批示。 四、教研工作特色鲜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落地 全年举办市级教科研活动231 次,开展调研工作207次,各项业务工作可圈可点。一是推进德育一体化建设。探索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推动思政课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共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等工作颇有成效。二是坚持规范与创新相结合推进学科教研。出台了《教研员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试行)》等3个文件,从严规范教研工作。创新学科教育形式和内容,各个学科、各个板块积极探索育人新路径,创造性的开展了有声有色的教研活动。三是推动课程改革落实落地。协助市教委研制出台了“1+N”课程改革文件,推动课改落实。推动市教委课改项目落地,实施普通高中促进计划,研发了各学科课程教学指导意见,完成新课标新教材专项培训,开展现场研讨活动,加强中高考命题工作,开展了9场全市高三学科复习研讨活动。四是以教研转型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组建了中职8个公共基础学科11个专业中心教研组,研制了8门指导意见和30个专业253门课程标准,开展教研活动60余次,受益教师2.6万人次,推进46所中职学校“1+X”试点。五是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持续推进“雏鹰计划”“英才计划”,开展重庆市中小学创新教育项目式教学展评活动,举办了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萌芽赛道重庆赛区选拔赛,推选优秀项目参加“国赛”,获一等奖2项,位列全国第二。 五、科研工作务实有为,成果质量提升效果显著 2020年全院科研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质量有所提升。一是平台培育特色彰显。进一步加强了中特理论研究中心教科院分中心、市青少年法治教育研究中心、市教育科学规划办、青少年创新学院等市级研究平台建设,积极筹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调发展研究中心。院中特理论研究中心获得市社科联追加课题。法治教育研究中心成功举办了全市第三届中学生法治教育特色活动和第五届中小学法治教育教师赛课活动。规划办组织2020年全规办课题申报,推荐上报90项,获得立项10项,首次突破两位数,批准立项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646项。创新学院牵头举办第二届重庆市青少年创新教育大会。城乡教育一体化研究中心等院级研究平台各有特色。二是课题立项量大质优。全院共立项各级各类课题37项,获得立项科研经费126.3万元,其中1项获立教育部重点课题。“重庆云课堂”被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大数据局立项,获50万元财政经费资助。院立项“新时代重庆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改革研究”项目17项,经费1499万元。三是科研管理更加规范。召开了全市教育科研工作会,修订完善院内科研管理制度,开发了院内智库成果积分管理系统,建立教育科研数据库系统,形成完整的成果管理电子档案平台建设。严把评审、结题关口,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目前共结题400余项。四是成果生成领域宽广。8项成果入选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培育目录,3项成果入选市中职教学成果奖培育I类项目,2项成果获得重庆市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三等奖,2项成果获得第七届重庆市政府发展三等奖。中职学生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班主任能力大赛、中华创新创业大赛四项比赛成绩在全国领先。编辑出版《2019年重庆教育发展报告》《重庆市教研科研工作报告2019年》。资助出版4部学术专著,给予2019年教研科研成果奖励17.76万元。 六、队伍建设引育并举,人才发展工作取得突破 2020年加快推进院内各项人事制度改革,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工作取得突破。一是启动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制定了《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与西南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合作导师遴选工作方案》《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办法》,引进1名博士进站工作。二是支持教职工攻读博士学位。制定了《教科研人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管理办法》,2020年3名青年教职工考上教育博士。三是加强优秀人才引进和推荐。制定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比选引进13名同志和公招1名同志到我院工作。新晋升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2人。1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个团队获得2020年重庆市英才.创新创业团队,1名青年教师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7名教职工入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七、扶贫攻坚倾情倾力,单位首获集体嘉奖殊荣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我院深入到脱贫攻坚第一线,捐献物资、指导教学、贡献智慧,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一是工作扎实。实施鲁渝教科研协作项目培训,投入75万元,培训教科研骨干教师干部3000多人,受到两群地区学校教师一致好评。组织名师到边远区县中小学、职教中心送教和开展帮扶活动,捐赠图书4500余册。完成市教委综合改革项目“重庆市深度贫困乡镇教育脱贫攻坚协同创新机制改革”。二是成果丰硕。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授予我院扶贫工作先进集体嘉奖。我院派驻石柱县中益乡坪坝村扶贫干部韦永胜同志荣获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市委教育领导小组秘书组内刊《重庆教育情况》刊载《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注重“三个强化”探索教育脱贫攻坚新路》,予以推广。1篇扶贫案例成功入选教育部教育脱贫攻坚优秀案例(重庆共4篇)。1篇论文获得市教委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精神征文一等奖。1项成果入围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 八、教师培训转型发展,质量提升赢得良好口碑 2020年我们进一步健全教师培训管理体系,推动教师培训从规模发展向质量提升转型。一是抓好“国培”“市培”。获批19个“国培”“市培”项目,获得培训经费702.52万元,累计培训1千余人,培训质量高,赢得良好口碑。二是深入推进第三期领雁工程项目。组织开展了重庆市第三批领雁工程项目进展中期检查活动,评选出一批有重要影响和特色的基地和工作坊,开展了优秀论文、成长故事和教学案例评选。三是抓好优秀教育人才培育。继续做好重庆市第二批教育家型教师和校长培养工程,在华东师大举行高级研修班,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录课11节。四是实施重庆市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分市内和市外两个阶段开展了理论学习、案例剖析、现场观摩,效果显著。 九、交流合作稳步推进,助力成渝教育协同发展 2020年我院紧紧围绕国家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战略,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教科研协作。一是建立了协作机制。我院与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签订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科研协同创新发展框架协议》。编印重庆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工作月报》7期。二是加强协同研究。开展重庆市2020年度教育综合改革课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合作政策研究”,提交《成渝教育合作存在问题及建议》。三是开展交流活动。承办了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一体化发展研讨会。此外,继续加强鲁渝、川陕渝、京津沪渝教科研协作,扎实推进与区县教育部门合作,探索构建院区教研深度合作模式,积极推进与两江新区教育局的协作。 十、综合保障服务到位,全院全年运转平稳高效 在全年受到疫情较大影响的情况下,全院特别是综合部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全局”做了大量辛苦且卓有成效的工作,有效保障了各项政策制度的贯彻落实。一是政务运转通畅。建成OA办公系统,办文、办会、办事更加规范。教研网“新闻快递”、《工作动态》、“教育智讯”、《院校研究资讯》发布信息1000多条。二是经费保障有力。全年收入9898.5万元,支出7603.2万元,资金结余2295.3万元。上缴市财政企业改制资金2449.3万元,市财政以追加方式返回我院2359万元,其中用于改善办公条件860万,用于教育高质量发展1499万元。三是基建扎实推进。我院改善办公条件项目按程序通过政府采购并签订购销合同。完成教科研综合大楼验收和决算工作。扩容升级教职工伙食堂,优化美化就餐环境,拓展提升就餐空间。 四是后勤管理规范。更新办公用品,满足综合大楼办公需要。健全院内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抓好安全隐患排查,常态开展消防知识宣讲,开展组织消防演练和安全讲座各2期。完成了全院公务用车改革。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
填表人: 胡鑫 联系电话:18623530818 报送日期:2021年03月10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