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事业单位法人信息公示 > 2019年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2019年度)

发布时间:2020-07-30 10:59
发布时间:2020-07-30 10:59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7339870764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19年度)

单 位 名   称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重庆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宗旨和

业务范围

开展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传承弘扬历史文化。承担文化遗产的调查与研究   文物的勘探、发掘和修复 文物保护的规划和设计 信息咨询和培训宣传等工作

重庆市渝中区枇杷山正街72号

法定代表人

白九江

开办资金

158(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402.52

11956.31

网上名称

重庆考古

从业人数

52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2019年变更的事项有法定代表人及举办单位名称,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一)顶层设计院区文物保护利用   整体规划院区文物保护、业务办公、遗产展示、文旅融合的空间布局,编制《院区空间利用规划》。创新推进文化遗产展示利用和文旅融合工作,编制完成《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考古体验中心方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透明库房展示方案》等,践行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落实高品质单位建设要求,规划院区环境整治工作。   (二)深入开展文物扶贫 开展酉阳何土司遗址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与长江师范学院共同研究土司历史文化,创新工作方式,与文物保护志愿者合作调查车田乡文化资源,拍摄何土司历史文化专题片,完善《酉阳县何土司城遗址文物本体保护方案》,开工保护展示工程,派专人参与车田乡深度扶贫调查评估。赴城口县鸡鸣乡调查踏勘鸡鸣寺壁画文物保护,提出保护管理意见。开展巫溪刘明楚庄园文物保护施工图设计,确保文物扶贫落到实处。   (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完成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及远期规划18条线路(2020~2025年)文物调查勘探及影响评估,编制、修订渝昆高铁、渝黔高铁、利泽航电枢纽等重大基本建设工程调查报告。全年新签基本建设文物保护协议55项,协议总经费1959.9266万元,到账经费1982.62615万元。完成考古调查勘探43项,区域调查80.9平方千米、线形调查1007.97千米,发现、复核文物点765处。受公安机关委托,开展9起涉案文物鉴定评估工作,鉴定不可移动文物11处,可移动文物4件,出具鉴定评估报告10份。 (四)高效开展考古发掘 全年开展考古发掘22项,累计发掘2.4万平方米。主动发掘科研属性进一步增强;三峡大遗址考古稳步推进。奉节白帝城遗址完成勘探1万平方米;万州天生城遗址考古取得重要突破。文旅融合考古再添新彩。江津石佛寺遗址完成田野发掘,进一步阐明了石佛寺自南宋以来的兴废历史,成功入围“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候选项目;梁平赤牛城调查勘探基本弄清城圈结构,发现宋代石刻碑刻材料;南川龙崖城考古调查正式启动。基本建设考古新发现不断。合川东城半岛区域调查成果丰硕,新发现文物点115处,调查到宋蒙战争钓鱼城之外的遗迹线索;开州陈家坝遗址出土丰富的商周时期遗存,对认识澎溪河上游的先秦文化面貌具有重要价值;合川狮子坟、何家院子墓群清理18座东汉至六朝崖墓,进一步丰富了渝西地区崖墓的考古发现;南川中医院宋墓、来游关宋墓发现了明确的纪年材料,墓内雕刻十分精美,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   (五)稳步推进建筑遗产保护 配合市文物局完成8处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文件编制工作,其中3处文物已公布为第八批国保。全面完成第一至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完成91处市级文物保护位两线划定。开展市历史文化资源信息库入库工作。持续推动申遗,持续推动大遗址保护展示,启动奉节白帝城、万州天生城遗址公园保护设计。开展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和工程监理,编制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7栋文物建筑修缮、戴笠神仙洞公馆及军统办公室旧址环境设计等方案。坚守文物保护项目监理职责,实施邱家榨菜作坊保护修缮工程、四合头庄园保护修缮工程等4个项目监理。 (六)平稳有序开展科技保护修复 编制丰都县文物管理所馆藏陶器、巫山博物馆馆藏鎏金青铜器2项保护修复方案,完成涪陵博物馆、忠州博物馆等金属文物修复保护项目,保护修复各类可移动文物576件/套,完成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验收3项。开展考古修复、拼对文物标本1144件/套。完成中共重庆市委枇杷山办公大楼旧址4个石质文物的修缮保护。第二期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验收合格,进一步提升了我院预防性保护水平和能力,基本满足了预防性保护的需求。   (七)规范文物标本管理 入库合川何家湾墓群等7个项目447件文物标本,接收前三峡考古发掘资料21项,整理入档后续三峡考古发掘资料11项,基建文物调查与考古发掘资料28项,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原始资料961份。全面完成陶瓷、青铜文物标本账目梳理,启动石质文物标本账目整理,清理未入库考古出土文物标本,建立项目出土品台账清单。实施院藏重要出土文物囊匣工程。向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3家单位借展20件(套)文物标本,院藏文物走出重庆,走出国门。除锈、拼接和整理钱币1000余枚,全年接待各类库房参观人员21批次。支持地方博物馆建设,向江津区博物馆移交829件(套)文物标本。 (八)做实做深公众考古 全年向上级部门报送信息56条,采用18条,工作信息《多措并举推动宋蒙战争山城遗址体系保护利用》同时被市委办公厅《每日要情》和市政府办公厅《昨日简况》采用。完成互联网公众平台运行策划方案,全年微信公众平台编发稿件99期、共129篇,直接阅读量近20万人次,品牌影响力更加增强;网站与微博发布信息623条,阅读量近50万人次。做好新闻联络、协助采访等工作,与我院相关的新闻报道83条。开展2018年业务科研成果报告会。在第十届文化遗产宣传月开展系列公众考古活动,坚持常年开展“走进考古现场”、“走进中小学”等活动,群众反响热烈。“趣考古”获批国家文物局2019年“互联网+中华文明”项目。 (九)学术科研再上台阶 出版《三峡后续工作考古报告集(一)》《重庆汉代画像考古报告集》《重庆永川汉东城遗址出土瓷器修复保护》《潼南千佛寺》等专著9部,协助市文物局出版《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2003卷》(共5册),创历年成果出版最好记录。全年在《考古》《文物》等期刊书籍发表论文17篇、各类文章44篇、简报58篇,科研成果创历年新高。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联合开展“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申报“考古中国”项目;按照“考古中国”要求,完成“合川钓鱼城遗址2020-2024考古计划”。结项专项课题“三峡地区青铜器鎏金技术发展史研究”,报评专利“一种鎏金层铜锈凝胶除锈剂”,立项重庆市社科规划博士培育项目1项,启动内设课题工作,开展三峡后续文旅融合重点项目策划研究、动植物及测年科技考古研究等5项。 (十)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标本库房及修复中心土建全部完成,开展修复中心可研报告修编,编制完成修复中心绿色建筑、装修工程、食堂加层建设方案并完成招标工作。招标戴笠旧居修缮工程,开展戴笠旧居花园和环境整治方案设计,持续协调戴笠警卫楼东楼搬迁修缮事宜。完成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大楼旧址安防和消防水箱改造,投入35万元开展空调大修。完善钓鱼城考古工作站、渝西考古工作站建设。 (十一)广泛推进合作交流 推进战略合作,与合川区人民政府、复旦大学、西南民族大学、重庆地理信息中心、陕西文物保护工程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挂牌   “复旦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实习基地”,设立“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重庆工作站”。加强与重庆师范大学、地方文管所、广州欧科等10余家科研院校、事业单位、文保公司合作,共同开展调查、勘探、发掘、整理、测绘、保护修复、数字化、设计等,推动我院文物考古向开放化、纵深化发展。   更加重视科研交流。与重庆巴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巴文化与文化遗产——2019年度巴文化学术研讨会”,与江津区文旅委联合主办石佛寺遗址考古研究、保护、展示利用系列研讨会。袁东山赴法国、意大利推介钓鱼城申遗,牛英彬赴日本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介绍重庆盐业考古学术成果。邀请中国台湾钓鱼台光复会中学教师文史研习营来院参访交流。邀请多名专家在我院开办学术讲座。派出30余人次广泛参加国内学术与技术交流会,不断扩大重庆文物考古影响力。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文物保护工程监理乙级,有效期至2020年12月1日;考古发掘资质,有效期至2023年1月8日;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长期有效;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甲级资质,有效期至2022年9月7日。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我院集体获2019年“重庆五一劳动奖状”,参展项目获“第四届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优秀创新成果奖”,石佛寺遗址考古获中国社科院考古所“2019年中国新发现”入围奖,中共重庆市委枇杷山办公大楼旧址列入“第四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填表人: 赵珊珊联系电话:18580530529  报送日期:2020年04月01日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