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0193号提案答复的函
渝文旅函字〔2024〕170号
致公党市委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打好“温泉牌”助推重庆温泉产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第0193号)收悉。经与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委、市卫生健康委等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重庆温泉泉质极优,涵盖了“温泉、冷泉、盐泉、矿泥”等几乎所有类型,各资源点的矿化度普遍较高,叠加独特的两江气候、高山海拔气候以及自然人文资源等,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目前,全市建成的温泉旅游景区景点40余处,是全国温泉旅游产业发展成熟度、产品丰富度与品牌知名度较高的区域之一,2011年被原国土资源部授予“中国温泉之都”称号,2012年被世界温泉与气候养生联合会授予迄今全球唯一一个“世界温泉之都”称号。
近年来,我们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的温泉旅游城市和温泉疗养胜地”,大力开展“重庆世界温泉之都”品牌提升行动,着重从六个方面打好“温泉牌”。一是狠抓品牌宣传推介。连续举办五届温泉与气候养生旅游国际研讨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温泉开发利用、温泉康养等课题深度开展交流研讨;在疫情影响下,克服行业不振和资金缺乏的困难,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温泉产业博览会,每次展览规模达一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超200家,连接温泉产业上下游链。持续举办“线上温博会”,首届博览会线上访问人数即达128万人次,华龙网全程直播访问量约170万人次。温泉谷核心区国际旅游度假、东温泉山水民俗温泉、大洪湖温泉康养小镇、嘉龙西海盐卤温泉健康养生、健康养老等20个优质项目线上推介展示,合计投资规模约475亿元;多次组织温泉企业和重点区县温泉项目外出招商推介,联合相关区县共同拍摄《重庆温泉的十二金钗》宣传短片等活动,通过广泛宣传推介,不断提升重庆世界温泉之都的品牌影响力。二是建立“一办三平台”的发展保障机制。成立市温泉旅游工作办公室、市温泉旅游行业协会,亚太温泉与气候养生旅游研究院,协调世界温泉与气候养生联合会在重庆设立亚太地区唯一的代表处。三是编制温泉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编制《重庆市温泉旅游发展规划——世界温泉之都品牌提升规划(2021-2035)》,着力培育缙云山—北温泉高品质综合聚集区、南温泉文创旅游集聚区、东温泉乡村旅游集聚区、西温泉科技康养集聚区、垫江卧龙巴盐康养旅游集聚区、环金佛山山地温泉康养集聚区等六大温泉集聚区,并制订全国首个温泉康养系列标准。四是率先开展温泉循证医学的课题研究。依托世界温泉与气候养生联合会重庆代表处、亚太温泉与气候养生旅游研究院等平台,联合重庆医科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大学、北碚区中医院等,在国内率先开展温泉循证医学的课题研究,“温泉针对慢病高危人群的干预研究”等课题成果已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五是积极开展温泉衍生产品的开发。组织相关企业开展温泉衍生品开发利用。目前重庆开发的温泉浓缩液、温泉护肤品等深受用户好评。六是广泛开展国内外产业交流合作。加强与世界温泉与气候养生联合会和各省市相关行业的合作,着力推动“世界温泉之都”走出去,不断擦亮“世界温泉之都”名片。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吸纳贵委建议,以康养文旅为抓手,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的温泉旅游城市和温泉疗养胜地”,着力在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切实发挥温泉旅游工作办公室统领作用,着力打好“温泉牌”。加大在税费减免、增加产业资金等方面对温泉项目的开发扶持力度。二是加强基础研发。继续开展温泉康养、温泉装备、温泉衍生品等基础研究与产品开发,同时导入国际成熟的技术与产品体系,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三是丰富产品供给。强化温泉与其他旅游要素的融合,为消费者提供从休闲放松到康体养生,从旅游体验到康养度假,从文化观光到修身养心等多功能、多形态、多主题的产品。 四是强化行业协同。继续完善温泉旅游的地方标准体系,强化落地执行,切实发挥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团结带领企业协同发展,放大内部的协同共振效益。五是拓展消费市场。着力提升产品品质、服务品质和管理品质,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继续开展广泛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世界温泉之都”的品牌影响力。
此答复函已经我委冉华章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4年6月6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