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重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成效。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金玲介绍,“十四五”以来,我市锚定“内陆教育开放合作窗口”定位,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教育合作交流,推动重庆教育以更加开放自信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取得显著成效。

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金玲。记者 崔力 摄
金玲介绍,“十四五”以来,我市引进海外一流资源“强强联合”,围绕临床医学、机器人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08个专业,举办了78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年度招生规模超过8000人。
比如,重庆医科大学与英国莱斯特大学合作举办的联合学院是中西部唯一以临床医学为主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让更多重庆学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国际教育资源。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30余个高水平国际科技合作机构,有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金玲补充称,当前,我市正积极推动“留学重庆”成为首批全球推广的六大重庆品牌之一,力争未来五年来渝交流学习的海外青少年超过10000人。
在“走出去”方面,全市以“教随产出”助推“渝企出海”,做到经贸走到哪里,教育的民心工程就延伸到哪里,教育的人才培养就覆盖到哪里,聚力打造“职教出海”重庆新范式,组建陆海新通道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联盟等各类职教国际合作平台10个、设立鲁班工坊等特色境外办学项目22个,将职业教育中国经验推广到俄罗斯、西班牙、泰国等50余个国家。
金玲表示,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我市每年选派超过1000人公派出国留学;实施“卓越校长工程中新合作培养”计划,超过200名优秀中小学校长先后赴南洋理工大学深造,有效助力了全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推动设立中希文明互鉴中心、中国南亚国家减贫与发展合作中心等对外开放平台,举办全球文明互鉴论坛、创办《文明互鉴(中英文)》期刊,为全球教育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








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建议升级到Internet Explorer
9及以上版本或者安装Chrome内核浏览器获得最佳浏览体验。查看详情
更换或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最佳体验。
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会有安全风险且无法正常显示。建议您升级或使用其他浏览器。
若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为QQ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仍出现该提示,请切换至极速模式。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