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浏览器打开

(欢迎您)注销

数字赋能 资源汇聚 江北区全方位构建分层分类救助体系

发布时间:2024-04-01 16:16
发布时间:2024-04-01 16:16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近年来,江北区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全方位构建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工作体系,确保社会救助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

畅通全领域信息联动

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

线上数据归集。通过“重庆救助通”“141”基层治理等大数据平台主动发现和动态监测低收入人口生活情况,在线指挥系统统一派发预警信息,网格、村社、镇街及时分析、核实,动态更新困难群众信息。

线下阵地融合。依托“网格驿站+网格员”的铁脚板力量延伸社会救助服务触角,通过“走、看、听、问、记、办、督”七步工作法,充分发挥前哨作用,主动排查、发现、识别救助对象。打造“小江荟”为品牌的区级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充分发挥枢纽作用,收集群众困难信息,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保障范围。

部门联动赋能。贯通人社、医保、教育、住建等8个部门,聚焦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就业帮扶、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14类信息数据;通过民政、卫健、教育、残联等部门的数据比对,汇成困难群众“数据库”,便于主动发现、动态监测、及时救助困难群众。2023年以来,集成预警数据15000余条。

构建全链条分层管理

从兜底保障向梯度管理提质

完善分层评估机制。瞄准社会救助服务目标群体,通过定期探访、上门服务、需求挖掘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和评估困难群众困境程度、特点和现实需求,实现服务对象精准识别、有进有出。

建立分层管理机制。将排查的困难群众的困难程度分成三个层次:“红色”为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是兜底保障“核心层”;“黄色”为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群众,是边缘救助“中间层”;“绿色”为其他低收入困难群体,是普惠帮扶“拓展层”。

落实分层责任机制。根据“三色”管理人员,落实三个类别的责任:“红色”人员由区民政局与相关职能部门对接,镇街、村社重点负责;“黄色”人员由镇街、村社重点关注,及时问需;“绿色”人员由村社重点关注,开展常态长效关爱。

实施全联盟分类服务

从物质救助向综合帮扶增效

“需求+救助”分类共配。按困难程度和“急难盼”事项,分类实现需求与救助双向精准匹配。对“红色核心层”,主要做好生活救助和专项救助;对“黄色中间层”,强化跨部门协同,主要帮助享受教育、就业、医疗等其他专项救助;对“绿色拓展层”,主要给予相应临时救助、急难救助以解决突发问题。2023年以来对各类困难群众发放民政救助资金8848.24万元,临时救助444.85万元,租金补贴243.12万元;城乡居民医保资助参保率100%。

“政府+社会”多元共振。通过衔接政府、社工、志愿者、慈善组织等社会资源,开展款物援助、心理疏导、社会融入等服务,对现有政府救助资源和救助政策无法覆盖的困难人员及时转办转介到社工、慈善组织,开展多元化、个性化服务。在12个镇街设立社区慈善基金,积极推动慈善“微资金”解决困难群众关切“大问题”。2023年以来,共整合政府资源、链接社会资源为8000余名困难群众提供救助帮扶。

“救助+帮扶”同步共进。建立由党员带头的“社会救助顾问、专业社工、督导员、志愿者”帮扶小组,启动分层分类的“扶困、扶健、扶业、扶智、扶志”五大帮扶计划。为多维困境重点关注人群开展扶困、扶健计划;为零就业家庭、大龄失业人员、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推进“扶业行动”;链接大学生资源,引入义务家教,提供就业培训,增长技能,重燃困难群众融入社会信心。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 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