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社会公益事业>公共文化体育 > 文化旅游

祝贺!沙坪坝区第七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新增30项!

发布时间:2023-01-09 16:03
发布时间:2023-01-09 16:03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非物质文化遗产

1月6日,《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沙坪坝区第七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发布。该批名录共有传统音乐、传统体育、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五个类别,有“竹笛演奏艺术”、“渝州李氏花毽”等3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次入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哪些特色?今天小编选取部分项目,一起来了解一下!

竹笛演奏艺术

沙坪坝区的竹笛演奏艺术起源于清末,经叶晓苟、赵松庭、俞逊发、唐俊乔,刘开元传承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谱系清晰,传承有序。

作为中国传统乐器演奏重庆地区的重要分支,其在演奏技术体系上兼容并包,综合了南北各大笛箫演奏技术的主要优点。在演奏上突出气息、手指与舌头的综合控制,着重运用颤、叠、振、打、吐、滑、剁、花等竹笛八大演奏技术,音色坚实且有张力,表现力丰富;在内容上增加了三峡、巴渝民歌文化元素及磁器口、歌乐山等本土地方音乐元素,表现出浓郁的地域音乐特色。本项目源于传统音乐但不拘泥,综合世界音乐的多重表现手法,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传承价值。

渝州李氏花毽

花毽是我国民间一项体育游戏,形成于汉代,盛行于隋唐,清末鼎盛时曾与书画、下棋等高雅艺术并提,倍受百姓喜爱。

渝州李氏花毽自清道光年间至今已传承百余年,谱系清晰,传承有序。踢毽时采用纯手工自制羽毛毽,踢弄花样繁多,有旋转踢、脚尖和膝盖交替踢、毽穿圆环、远吊、近吊、高吊、前踢和后勾,还可用头、肩、背、胸、腹代足接毽或毽绕身不堕等踢毽样式。踢毽时讲究身形架步与心意相随,眼到脚到、人随毽舞、毽随人转,有助于培养人的灵敏性和协调性,是一项良好的全身性运动。且具有不受场地、人数限制的特点,运动量可大可小,老幼皆宜。其核心技术保存完好,休闲放松与体育竞技性完美结合,富有浓郁的地区民间体育文化内涵,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磁器口江家瓷制作技艺

磁器口江家瓷制作技艺以家传的方式传承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

清康熙初年,江氏三兄弟随“湖广填四川”的移民队伍,带着家传的制瓷手艺,由福建来到重庆定居,三兄弟中的二哥,创始人江生鲜发现磁器口特有白泡石为上好的制瓷原料,由此开始了制瓷之路。制作过程包括选矿、烧矿、运石、碎洗、制浆、制泥、制坯…烧窑等32道工序,制作出的瓷器胎质细腻紧密,胎色洁白,瓷化度高,造型考究、工艺精美、装饰丰富。

磁器口江家瓷制作技艺是重庆制瓷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重庆近代瓷器的发展历史以及工商业的发展历程,带动了西南地区瓷器产业发展兴旺;对通过瓷器研究重庆近代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水平、生活方式、道德习俗等意义重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铁富卤煮花生制作技艺

铁富卤煮花生制作技艺现已传承四代,创始人李光耀根据乾隆年间《醒园录》一书中卤煮花生的传统制作记载与在外当学徒学习到的一手好厨艺相结合,经过不懈探索,实践出了一套具有特色的卤煮花生配方。

铁富卤煮花生以鲜嫩饱满、营养丰富、咸淡适中、酥脆可口、香味浓郁、不油不腻为特点,在传承传统制作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创新,通过鸡汤提鲜、牛骨增香、冰糖回甜来提升品质;并陆续研制出了盐焗、香辣、五香、山椒、黑鸭等七种口味,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传统的制作技艺以及经久不变的口感延续着重庆人特有的美食记忆,拥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土主场“二月二”传统习俗

剃龙头。

“二月二龙抬头”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叫农事节、春龙节、农耕节等,反映了上古时代先民们对日月星辰运行与农耕时令节气的关系、规律的初步认识。

品龙食。

祭祀祈福。

土主场“二月二”传统习俗始于唐德宗时期,文字记载在民国时期由当地周氏家族负责组织祭祀活动,逐渐成为当地一盛大节日传承至今。随着社会进步,土主场“二月二”不断传承发展。其习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剃龙头、品龙食、舞龙灯、拜龙神、龙树节、祈福祭祀、主体晚会等,一直保留着该项目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韵味,鼓励民众勤劳致富、勤俭持家、向上向善,和乡亲、邻里友爱和睦,以及热心公益、慈善等,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时代价值。 

沙坪坝区第七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名单

一、传统音乐(共1项)

编号:Ⅱ—3

名称:竹笛演奏艺术

申报地区或单位:沙坪坝区文化馆   

二、传统体育(共1项)

编号:Ⅵ—3

名称:渝州李氏花毽

申报地区或单位:沙坪坝区文化馆   

三、传统美术(共2项)

编号:Ⅶ—11

名称:磁器口挑花

申报地区或单位:沙坪坝区文化馆   

编号:Ⅶ—12

名称:“浣莲”传统插花

申报地区或单位:土湾街道 

四、传统技艺(共25项)

编号:Ⅷ—64

名称:“美画坊”传统书画装裱修复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桥街道 

编号:Ⅷ—65

名称:磁器口江家瓷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磁器口街道

编号:Ⅷ—66

名称:“子芸”花丝镶嵌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陈家桥街道

编号:Ⅷ—67

名称:金石传拓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沙坪坝区文化馆

编号:Ⅷ—68

名称:九窨茉莉花茶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磁器口街道

编号:Ⅷ—69

名称:谢氏传统餐巾折花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磁器口街道

编号:Ⅷ—70

名称:白市泡椒鸭血面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渝碚路街道

编号:Ⅷ—71

名称:不二栗糖炒板栗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土湾街道  

编号:Ⅷ—72

名称:居味鲜牛肉酱料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磁器口街道   

编号:Ⅷ—73

名称:每味每客麻辣烫菜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磁器口街道   

编号:Ⅷ—74

名称:铁富卤煮花生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回龙坝镇

编号:Ⅷ—75

名称:香老坎糊辣椒底料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沙坪坝街道   

编号:Ⅷ—76

名称:古镇鸡杂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磁器口街道

编号:Ⅷ—77

名称:罗氏怪味胡豆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磁器口街道 

编号:Ⅷ—78

名称:“龙隐镇”火锅底料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石井坡街道

编号:Ⅷ—79

名称:齐齐真味火锅底料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歌乐山街道

编号:Ⅷ—80

名称:于记老铺子花生酥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磁器口街道

编号:Ⅷ—81

名称:卤校长老火锅辣卤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双碑街道

编号:Ⅷ—82

名称:徐鼎盛烧椒酱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渝碚路街道

编号:Ⅷ—83

名称:青木红焖羊蹄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木关镇

编号:Ⅷ—84

名称:一醉姜爆鸡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天星桥街道 

编号:Ⅷ—85

名称:徐鼎盛酸菜鱼底料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渝碚路街道

编号:Ⅷ—86

名称:渝陈记烤牛头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天星桥街道

编号:Ⅷ—87

名称:谭记烤鱼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沙坪坝街道

编号:Ⅷ—88

名称:青木酒酿造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木关镇   

五、民俗(共1项)

编号:Ⅹ—4

名称:土主场“二月二”传统习俗

申报地区或单位:土主街道   

截至目前,沙坪坝区共有非遗项目市级14个、区级129个;非遗传承人市级16名、区级84名。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 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