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社会公益事业>公共文化体育 > 文化旅游

提高文旅吸引力 开启融合发展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2-04-07 16:20
发布时间:2022-04-07 16:20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建设“文旅美城”,黔江区有着良好的底子和优厚的条件。

A级景区数量位居全市前列,获评首批市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区自然观光型、人文体验型、避暑休闲型等多样化主题景区全域互动立体呈现。

“文旅美城”的建设绘就美丽画卷,为黔江区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四城建设”着墨添彩。

十四五期间,黔江将积极推动武陵山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先行先试,挖掘地域文化元素,传承历史文脉,彰显文化魅力,全面提高文化旅游吸引力,着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幸福城市。

丰富文旅资源汇聚强大发展动力

▲濯水景区。黔江区文旅委供图

黔江自成功创建濯水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后,濯水景区与神龟峡、土家十三寨、爱莉丝庄园等国家4A级旅游景区形成“1个5A+7个4A”的精品旅游景区品牌方阵,A级景区数量位居全市第二位、渝东南第一位。

“丰富的文旅资源汇聚了强大发展动力。”黔江区文旅委相关负责人称,黔江旅游“王牌”阵容的成员们正在依次归位。最近,“云海列车”让重庆美“出圈”,同样仙气袅袅的镜头也在黔江濯水景区上空聚焦。

拨开云雾,从空中俯瞰,阿蓬江以滔滔江水为笔,两岸风光为墨,菜花的金黄灿烂、景观林的翠色无边顺着江水映照出五彩斑斓,点缀着黔江春日盛景,成为阿蓬江“一江两岸”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春日“名场面”。

濯水景区,作为黔江旅游打造的“三大拳头”产品之一,打响黔江旅游品牌。景区内沿阿蓬江这条动线4A级景区星罗棋布,依次有官渡峡、官村古寨、爱莉丝庄园、神龟峡等,支撑起黔江旅游发展。

金山盖国际旅游康养度假区。黔江区文旅委供图

“三驾马车”齐并进打造拳头产品

此外,利用“亚洲唯一、世界罕见”的城市峡谷资源,黔江塑造出“景在城中、城在景中、景城相依”的独特峡谷城市风貌。

黔江正通过一批旅游提质扩容工程来打造龙头景区,以便呈现更美的峡谷之城。

据介绍,金山盖国际旅游康养度假区内,红豆杉生态提质工程有序推进。城市大峡谷二期、濯水花田北区等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官村景区演艺厅工程、小南海科普陈列馆布展等项目渐次落地。

按照计划,黔江将加力驱动城市大峡谷景区、濯水景区、金山盖国际旅游康养度假区“三驾马车”,以“拳头产品、龙头景区”引爆“全域旅游·全景黔江”。

同时,以“一城主导、两区示范、三核驱动、全域融合”为重点,实施城市峡谷核心区、官渡峡谷拓展区、神龟峡谷延伸区“三区联建”,提升“城在峡谷中、峡谷在城中”的城市品牌。

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土家民俗歌剧院节目:寨主家立新房子。黔江区文旅委供图

如果旅游资源可成就一座城市的丰富形态,那么文化便可为一座城市注入灵魂增添底蕴。

围绕文化生态的挖掘与传承保护,一个更加宏大的计划正稳步推进——创建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3月25日,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工作推进会上,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陈林指出,突出重点、补齐短板,对标对表做好文化生态保护区验收准备。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并设立的特定区域。

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黔江如数家珍。

石鸡坨土陶、濯水绿豆粉、黔江鸡杂、西兰卡普等一大批黔江非遗项目实现产业化,“珍珠兰”、“蓬江”等大批非遗品牌、名牌涌现,为黔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保护注入了新活力,全面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建成13个原生态土家村寨

南溪号子等6项获批重庆市第一批市级非遗项目传习所名录,启动并完成濯水后河戏等40个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建设。

以武陵山民俗生态展示和13个集中成片的原生态土家村寨为重点,集文化展示、旅游休闲、情景体验为一体的首个土家族民俗文化博物馆建成,集中保存着土家族风土人情、民俗民物。

濯水古镇被命名为中国楹联文化古镇、中国韵文化景区、中国韵文化创作基地,濯水风雨廊桥被命名为中国楹联文化名桥,历史文化越来越多的积淀起丰厚的民俗风情。

如此一来,到黔江“听阿蓬水声、游濯水古镇、品黔江美食,鉴后河古戏”的文化生态建设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的基本格局逐渐形成。

未来,黔江还将通过强基础、重传承,塑精品、促融合等方式不断夯实巩固并开拓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发展环境。

擦亮“中国峡谷成·武陵会客厅”名片

2021年原生民歌节。黔江区文旅委供图

文化不仅能为旅游铸魂,还能为旅游影响力塑型。

近几年,依托国市“中国峡谷城·武陵会客厅”定位,黔江展开两幅品牌“巨作”。中国峡谷城,集“峡、江、山、水、城”于一体,宛如一幅“幽、险、清、奇、美”的诗意山水画。武陵会客厅,融区域性“产、景、人、文、路”功能于一身,汇聚成“心、枢、集、宜、乐”的开放活力城。

而通过精品的塑造,各种大型赛事活动相继落地黔江,让峡谷城这张名片愈加响亮。

2021年原生民歌节上,黔江作为闭幕式会场,黔江南溪号子等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最美声音吸引全国网友注意力。一方面大幅增加了黔江城市大峡谷、濯水等景区的曝光量,另一方面则进一步提升了公众对黔江文化旅游产品的关注度。

此外,成功举办武陵山民族文化旅游节,使之成为了国家支持打造的武陵山区重要文化品牌,成为了展示武陵山区丰富民族文化的重要平台;积极推进中国跑客节、少数民族电影展等重大民族地方品牌赛事活动,不断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

国内外宣推介持续做大游客总量

数据成为黔江旅游品牌影响力的最好注脚。

“十三五”期间,黔江接待游客993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9.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31%、40.8%;2020年,旅游产业增加值总量12.52亿元,占GDP5.1%,总量位居渝东南第三位,占GDP比重位居渝东南第二位。

黔江区文旅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黔江还将积极参加重庆城际旅交会和都市旅游节、中国西部旅游博览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等市内外活动,利用渝鲁协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区两群”对口帮扶等机制,积极开展青岛、日照、成都、重庆主城等宣传推介,持续做大游客总量。

发展聚“城运”打造文旅融合标杆

官村景区。黔江区文旅委供图

深入推进“文旅美城”建设,每一个黔江人都是参与者,也将成为最终受益者。

据黔江区文旅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黔江与周边区县文旅融合发展,建设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建设行动方案》提出,推动渝东南地区加快建设国家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标杆,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区域性支柱产业。

诸多机遇聚起“城运”。按照《黔江区文化旅游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描绘出一座让人民满意的幸福城市蓝图。

其中,加快推进“文旅美城”的发展目标提出,积极推动武陵山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先行先试,挖掘植入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黔江精神等地域文化元素,传承历史文脉,彰显文化魅力,全面提高文化旅游吸引力。

发展目标还提到,将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域旅游、全景黔江加快构建,城市大峡谷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三塘盖国际旅游康养度假区等一批龙头景区渐次引爆,推动旅游大区向旅游强区、旅游美区阔步迈进。

建成武陵山文旅集散中心。依托黔江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及特色文旅精品打造,将黔江建成武陵山众多旅游线路的重要节点及游客集聚换乘中心,依托黔江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及文旅服务体系的完善,将黔江建成配套渝东南、服务武陵山的文旅服务中心。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