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梁、石宝寨、张飞庙、白帝城……近日,重庆巴蜀常春藤学校五年级的丁靖轩和20余名小学生一起,在研学夏令营中开启了自己的暑假生活。作为国风三峡研学团团员,他们一路沿江而下,体验了题刻拓印、川江号子、直播带货等,重新认识了白居易、张飞、杜甫、刘禹锡等历史文化名人……
上周起,重庆中小学生正式迎来暑假生活。“双减”后的第一个暑假,没有了培训班,重庆学生们在忙什么?上游新闻记者走访发现,市内研学夏令营正成为重庆学生这个暑假的热门选择。
跟随国风研学团体验三峡文化
“我们一路上不但领略了三峡沿途的美景,还体验了很多传统手工艺,收获了很多知识,过得愉快又充实!”提到刚结束的研学之旅,巴蜀常春藤学校的丁靖轩还意犹未尽。
7月2日,他跟随国风三峡研学团从重庆出发,一路沿江而下,探秘白鹤梁、畅游张飞庙、穿越石宝寨,当他们来到巫山博物馆,巫山县委常委、副县长水韦梁还专程赶来,与团员们进行了面对面交流。
“巫山历史悠久,有许多优秀的人,还有许多历史文物。”丁靖轩说。
三峡之巅,诗情勃勃,李白、杜甫、王维等历代诗人曾在三峡留下无数动人的诗篇。在这次研学活动中,来自万盛小学的何纹萱为三峡连绵起伏的山峰感到震撼,并为此创作了一首小诗《梦回三峡》,记录下三峡的美,“梦回三峡,与古人对话,三峡,犹如一幅水墨画,三峡之巅,又是怎样的风雅……”
研学夏令营成热门选择
这个假期,像他们一样参加研学夏令营的学生不在少数。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各种各样的研学夏令营活动,成为不少家长给孩子安排假期生活的新选择。
“国风少年”三峡原生文化研学夏令营、“铁血少年”军事夏令营、“荒野求生”夏令营、“三星堆堆”主题夏令营、“美好生活推荐官”夏令营……今年暑假,某少儿活动机构面向青少年推出了至少5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研学夏令营活动,吸引了不少孩子报名参加。该机构负责人介绍,目前刚结束第一期研学活动,有100多名学生参与体验。
同时,另外一家机构也推出了“小鬼当家·小小报童”职业体验、“传承红色基因·争当时代新人”川渝青少年交流会等研学活动。其中,仅川渝青少年交流活动,首期便吸引了50多名学生报名,活动内容包括走进红岩村、渣滓洞、白公馆,探访轨道列车穿楼、探访舰艇等。“暑假的培训班少了,更多家长愿意给孩子选择研学活动,让他们在玩耍的同时得到锻炼。”该机构负责人说。
家长想让孩子多体验生活
家长们为什么更青睐让孩子参加研学活动?
“没有了培训班,假期时间更多了,总不能让孩子一直玩,我们就选了研学夏令营让她去体验生活,既是一种放松,又能学习知识。”渝中区的吴女士说,女儿刚结束了一个环保主题夏令营活动,短短三天的“踏水寻源”城市营,孩子们参观了自来水取水、污水处理等过程,了解到农村居民用水智慧,对水资源“匮乏”有了深切体会,“她不仅懂得了要节约用水,更愿去探索整个城市与自然,很有收获。”
一放暑假,家住南岸区的何先生就将10岁儿子送去了一个军事夏令营。“平时在家里都是婆婆爷爷宠着,什么都不让他做,想让他去体验下生活,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何先生说,没想到仅仅过了一天,儿子就开始变得独立了,“平时在家什么都不会,现在自己洗衣服、叠被子、整理床铺,感觉他一夜之间长大了。”
“有没有想一起去的?约一个。”7月11日,大渡口的李女士在朋友圈发出一个书院夏令营活动,为女儿邀约小伙伴一起参加7天6晚的研学活动。李女士的女儿今年刚刚小学毕业,她说,女儿平时忙学习,暑假来了,她希望女儿有更多机会走进大自然好好地玩一玩。“大自然是无边的游乐场,会玩的人身处其中,会生出许多有趣的事情,这些经历对于在城市生活的孩子而言,非常珍贵。”
研学旅行成为补短板的重要方式
“学生平常学习书本知识多、对社会生活了解少,暑假来了,家长让孩子参与研学旅行活动,是对学生日常学习的一种调剂,是对生活化、社会性的一些补充,这也是‘双减’后带来的一个积极改变。”重庆市教科院原副院长王纬虹表示,“双减”政策更加注重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加强校内课堂与校外实践的结合,研学旅行是对课堂的有益补充,也是补短板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推动青少年全面发展。
面对种类繁多的研学活动,家长该如何给孩子选择呢?王纬虹说,研学活动大致分为旅游观光、素质教育拓展、主题夏令营等几种类型,家长在选择时,应先详细了解研学的形式、内容等,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他们才愿意而且学有所获。
在选择研学时,建议跳出学科学习的范畴,更多地选择贴近生活实践、拓宽视野的活动,可以帮助丰富孩子的人生底色,激活他们的潜能。同时,要更关注孩子的社会性情感的发展,比如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等。此外,还要关注孩子的奇思妙想,研学中是否更好地激发创新、探索的精神,胆大心细、勇敢顽强等品质,这对孩子的终身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