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云阳地质公园为世界地质公园,这是我市创建的首个世界地质公园——4月18日,市政府新闻办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云阳世界地质公园成功创建消息。
发布会上,市级相关部门及云阳县负责人分别介绍了云阳世界地质公园在科学研究、保护利用、文旅开发等方面的情况,称其“填补了重庆文旅版图中世界级地质品牌的空白”。
使云阳真正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据了解,世界地质公园与世界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并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三大旗舰品牌,其核心理念是“保护、教育和可持续发展”。
云阳世界地质公园的成功创建,是重庆近年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
云阳世界地质公园地处长江三峡库区腹地,总面积1124.05平方公里,以闻名遐迩的中侏罗世恐龙化石群、龙缸喀斯特地貌为特色,辅以长江上游自然生态环境和珍稀野生动植物,并融合云阳县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土家少数民族文化,集科普教育、民俗文化、休闲度假、生态观光于一体。
“这块‘金字招牌’价值超乎想象,使云阳真正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也给云阳带来了发展机遇。”云阳县委书记陈道彬说,比如,世界地质公园间的交流互动将为云阳参加国际性交流合作、展示推介提供更多机会;“云阳产”农特产品、“云阳造”工业制品将走得更远、卖得更远;能撬动更多文旅项目、产业项目落地云阳,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云阳世界地质公园里藏着哪些宝贝
拥有世界级恐龙遗址核心资源、独特自然生态显著标识、悠久历史文化深厚底蕴,这是云阳世界地质公园的三大特点。
本世纪以来新发现的、世界罕见的恐龙化石群——这是云阳世界地质公园里藏着的最重要的宝贝。据介绍,公园内已探明化石露头区域长达18.2公里,横跨整个侏罗纪中期,被誉为“世界恐龙化石长城”,发掘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侏罗纪单体恐龙化石墙,命名了普安云阳龙、朐忍渝州龙、普贤峨眉龙、元始巴山龙等6个新属或新种恐龙。此外,云阳新田沟组恐龙动物群,填补了世界恐龙演化史空白,具有全球性的科学价值。
其次,云阳世界地质公园山水交融、林茂物丰,自然生态独特多样,是长江上游重要的自然生态屏障。其中,龙缸天坑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被誉为“天下第一缸”,龙洞、大安洞、石笋河峡谷等景观构成了完整的岩溶系统,具有很高的科学和美学价值;原始森林和高山草场等自然景观壮美秀丽、浑然天成;动植物种类丰富,拥有长江鲟、灵猫、水杉等57种国家级保护动植物。
此外,地质公园内保留着众多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1197处古建筑、古遗址等列入《全国文物分布图》。其中,张飞庙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珍藏着汉唐以来大量碑刻字画,被誉为“巴蜀胜景、文藻胜地”;宋元山城防御体系磐石城素有“夔门砥柱、川东屏障”之称,是地质遗迹和文化遗产结合的典型代表;土家族风情又为地质公园增添了浓郁的文化特色。
充分发挥“金字招牌”品牌效应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世界地质公园品牌效应,更好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努力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陶晓锋表示,云阳世界地质公园将在资源保护上展现更大担当、科普教育上推出更多创新、可持续发展上实现更大突破。
具体来说,重庆将以世界地质公园保护为抓手,构建“地质公园+生态屏障”融合保护新模式,通过优化整合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等,构建跨生态单元的复合型保护网络,推动自然资源从“封闭保护”转向“系统共生”;策划开展地质资源保护国际性活动,建立跨区域共建共保共享发展机制,共同探索高水平保护新模式,切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依托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丰富资源,我市将以云阳世界地质公园建设为抓手,引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进理念,打造“地质+生态”的研学路线,开发“地质+文化”的科普产品,推动地质故事与长江文化、巴蜀文化深度融合,加快打造地质科普教育标志性成果,为“大三峡”文旅赋予新内涵、丰富新场景、增添新动能。
同时,创新世界地质公园与城市营销、文旅业态、消费市场等深度融合发展模式,联动周边省市打造地质资源文旅产品、地质遗产IP联盟,丰富生态康养、文化创意、低空经济等一批消费新业态,打通生态价值高质量转化通道,推动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