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浏览器打开

(欢迎您)注销

创新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重庆加快推进建设先行区

发布时间:2024-06-26 15:29
发布时间:2024-06-26 15:29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重庆是一座绿意盎然的城市。截至2023年底,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5.06%,其中集体林地占全市林地面积的90%以上。集体林地在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是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美丽重庆的重要阵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于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建设生态文明以及推动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日,《重庆市建设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行动方案》正式出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进行详细解读。

重庆明确六大先行任务和阶段性目标 

围绕“加快建设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这一目标,《行动方案》明确了在健全集体林权保护制度上先行、在健全集体林权流转制度上先行、在健全集体林经营管理制度上先行、在完善森林多功能发挥机制上先行、在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上先行、在完善投融资机制上先行 六大先行任务;提出了“到2024年,加快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全市森林蓄积量超过2.8亿立方米,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750亿元,林农来自林业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00元。到2025年,全市形成权属清晰、责权利统一、保护严格、流转有序、监管有效的集体林权制度,在林地数据矢量化、林权流转交易、木竹研发利用、森林生态多元化补偿、林业绿色金融创新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先行区建设初见成效。到2027年,森林生态质量持续提高、林区发展条件持续改善、林农收入持续增加,森林蓄积量超过3亿立方米,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2200亿元,林农来自林业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50元,先行区基本建成”的分阶段目标。

重庆,是长江上游最大的临江城市,也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近年来,重庆始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在国家储备林建设、自然保护区原住居民生态搬迁试点、森林覆盖率指标交易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2023年9月,国家印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明确重庆作为全国三个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之一,要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市级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各区县快速行动,因地制宜地进行积极探索,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

林业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是生态美百姓富 

城口县河鱼乡森林资源丰富,发展林下经济大有可为。今年初,当地引进一家企业,准备在林下种植中药材,企业流转了280多亩林地。从申请流转林地到获得林地经营权证,仅用时1周,这也是我市颁发的首张林地经营权证。“这张证拿到后,为我们进一步加大投入,规模发展林下曲茎石斛仿野生种植,吃下定心丸”,公司董事长罗兴德说。

目前,城口县已确定8个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乡镇,谋划了近50个产业项目,可带动2万多户林农实现增收。

在丰都县,国有林场——七跃山林场去年完成了4000亩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任务。今年,林场计划带动周边乡镇,合作开展营造林建设,并试水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不是单打独斗,需要整合资源。”丰都县七跃山林场场长彭益军告诉记者,国有林场在这场改革当中,起一个引领作用,他们有技术人才可以给乡镇在项目规划、项目设计、合作营造林管理方面提供技术支撑。

江津区的猫山,原本是一座残次低效的山林。当地放活林地经营权,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林地合理利用,形成了茶叶和生态旅游两大主导产业。其中,茶叶通过加工增值和品牌增效,每年总产值达2亿元左右。生态旅游业每年提供1000多个就业岗位,同时带动了周边农家乐、民宿、农副产品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活力。石柱县,以规范黄连种植为契机,构建以森林经营为导向的“林连互利共生”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全县新种黄连4000余亩,黄连在地面积达到5.8万亩,年产量超过3000吨,产值突破10亿元,户均收入10万元。2023年11月,“林连互利共生”创新模式,作为重庆市唯一案例,入选国家林草局第四批林业改革发展典型案例。

全市已盘活集体林地超千万亩 

自率先启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建设起来,重庆在推进“三权分置”、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绿色金融改革、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探索出一批可复制经验,接续作答“山怎么分”“林业如何发展”“钱从哪里来”等问题。截至目前,全市集体林地确权率达99%以上,累计盘活集体林地1026万亩。在确保林地生态功能不退化、林地资源不超载的同时,牢牢把握“适度经营”的前提,因地制宜发展林药、林油、林禽、林畜等种养模式。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1万多家,发展经济林面积超1600万亩,林下经济面积超570万亩,林业及相关产品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5.5%,为重庆高质量发展提供用之不竭的绿色动能。

重庆七山一水二分田,山林资源丰富,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为的是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多赢目标。截至目前,林地流转和务工费用两项已为32万余户林农累计增收16亿元。在西南政法大学重庆集体林权制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杨惠 教授看来,新近出炉的《行动方案》,是重庆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林业发展的重要文件,也是指导建设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的“施工图”。方案的落地见效,对于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践行大食物观和双碳战略,意义重大。

她表示,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不仅是西部的重点集体林区,而且有着重要的生态区位,所以重庆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负着特殊的使命。关于后续如何落实落地见成效,她认为应该以明晰产权为基础,以培育和完善林权市场、健全和规范森林资源价值实现方式为重点,逐步形成集体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具体而言,要立足重庆的实际,积极推动全域集体林地数据矢量化,数据库及数字林权应用场景建设、全市统一林权流转交易平台建设、以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的管理制度建设,以及横向生态补偿 林业生态票、林业地票、林业碳票等制度落地增效。同时加强组织管理,压实主体责任,为改革的深入提供保障。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过程,其实如同种树。所有向上生长的盛景,都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向下扎根。一起去拥抱一棵树吧,拥抱热烈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和温柔的雨,然后看山城的温柔,盛放在繁茂的枝头。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 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