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市政府印发了《重庆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到2025年,基本建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其中,到2025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6人(中医类别达到0.8人)、注册护士数达到4.7人、药师(士)数达到0.54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4人。
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长,全市已拥有医疗卫生机构20922个
来自市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市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长,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20922个,其中医院85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983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49个。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6.38张、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77人、注册护士数达到3.41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3.12人。
在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方面,新增三级甲等医院8个,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全面建成“农村30分钟、城市15分钟”医疗服务圈,区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1.6%。
“为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建立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我们制定了此次规划。”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说道。
按照《规划》,重庆将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形成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集群,持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辐射力和影响力。到2025年,基本建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的全周期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均衡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质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格局,居民健康水平居全国前列。
到2025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发热门诊(诊室、哨点)全覆盖
据介绍,《规划》提出了优化总体布局和资源配置、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高质量医疗服务体系、健全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构筑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深化关键领域改革、健全支撑保障体系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在应对传染病疫情上,《规划》提出,重庆将健全传染病疫情医疗救治体系。其中,建成4个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承担危重症患者集中救治任务;完善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改造完善市公卫中心歌乐山院区,实施重医附一院、市人民医院等市级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及传染病院区建设项目;提升区县级医院救治能力,依托各区县1—2个综合医院,布局建设相对独立的感染楼或感染性疾病病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设置实现全覆盖,并配置一定数量的负压病房和至少1间负压手术室。
“我们还将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诊室、哨点)规范化建设,设置可转换的应急物理隔离区和隔离病房(观察室),配备并储备必要的消毒产品、防护物资。”该负责人说,到2025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发热门诊(诊室、哨点)的比例将达到100%。
同时,建成“市—区县—乡镇”三级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合理布局院前医疗急救网络,中心城区和其他区县城市地区服务半径不超过3.5公里、农村地区服务半径不超过10公里;“120”急救电话10秒内接听比例达到95%以上,3分钟内出车率达到95%以上。到2025年,每万人口救护车数量达到1辆,偏远地区可根据实际适当增加配置数量。
到2025年,建成1个国家医学中心
“‘十四五’期间,重庆将建设高质量医疗服务体系。”该负责人表示,我市将依托重庆医科大学有关附属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建设儿童等专科类别国家医学中心;积极创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到2025年,建成1个国家医学中心、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规划》提出要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方面,到2025年,每千人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数达到3.5人。
为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到2025年,9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达到基本标准,每个村卫生室配备执业乡村医生数不少于1人。
此外,健全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到2025年,实现每个区县至少有1个二级甲等以上公立中医医院;所有区县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均设置治未病科室,三级中医医院和二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的比例分别达到85%、70%;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全覆盖,所有乡村医生掌握4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85%以上的中小学设立心理辅导室
《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市三级精神卫生中心达到6—8个,市级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达到1—2个,区县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设置率达60%以上。
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推进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建设,市、区县两级建立心理健康服务中心,50%以上的乡镇(街道)建立社会心理服务站,30%以上的村(社区)设立心理辅导室;高等院校普遍设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85%以上的中小学设立心理辅导室,学前教育机构普遍开展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普遍为员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公安、司法行政系统在监管场所普遍设立心理服务机构。依托“96320”心理健康服务热线,为全市居民提供“7×24小时”的心理咨询服务。到2025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达到40%。
据该负责人介绍,我市还将推进100个二级以上医院达到“智慧医院”水平,持续提升就医体验。
数读《重庆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到2025年,全市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8张,其中公立医院床位数达到4张。
■全市每千人口康复床位数达到0.42张、精神科床位数达到0.5张、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达到0.85张、重症床位数达到0.06张。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6人(中医类别达到0.8人)、注册护士数达到4.7人、药师(士)数达到0.54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4人,每10万人口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6人、康复医师数达到8人,每百张床位临床药师数达到0.7人,医疗机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不低于本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8%。
■每千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达到0.86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配备公共卫生医师数不少于1人。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