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招商投资促进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日出台。
据悉,这是重庆首份针对全市招商投资促进工作出台的市政府文件,旨在通过统筹用好国际国内各种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招商引资机制,以引进一批牵引性强的项目。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是上述《意见》的重要内容,如重庆未来将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维护公平竞争招商投资环境。持续完善优质高效企业服务环境,推行“全渝通办”,全面提升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效率。
对此,重庆市工商联主席、隆鑫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涂建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重庆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体现的是放管服改革的深化以及政务服务功能的强化,因此他认为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值得期待的。
重庆应加大科创企业引进力度
据重庆市招商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本次出台的《意见》中,重庆把聚焦“工业跃升”招商作为重中之重,围绕培育壮大智能产业,构建“芯屏器核网”(即芯片、液晶面板、智能终端、核心零部件、物联网)全产业链;围绕支柱产业迭代升级,巩固提升智能产业、汽车摩托车两大支柱产业集群,培育壮大装备、材料、生物与医药、消费品、能源、技术服务、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打造重庆制造“升级版”;围绕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着力集聚高端创新资源。
重庆理工大学教授邱冬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重庆市在现阶段对于的这个《意见》是具有时代意义的。
“但要吸引一个新的项目到重庆落地,那么需要重庆在某一方面具备了比较优势”,邱冬阳说,“除了进一步提高土地、劳动力等硬环境的吸引力外,我们还应该在降低综合运用成本方面大力度,即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改善高招商投资的软环境”。
上述《意见》还提出,要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提升自贸试验区、国家级开发区等平台集聚功能,高标准规划建设重庆科学城,引进建设一批高端研发机构、联合研究中心(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中心)等科技平台,引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建设环大学创新生态圈。
“一个新技术或新业态的推广阶段,培育的环境很重要,重庆目前已经聚集了大量的孵化企业以及风险投资机构,因此可以说重庆在创新环境的培育上走到了西部的前列”,邱冬阳说,“但在如何吸引前沿型科创企业方面,重庆还应该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重庆营商环境排名靠前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在全国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共35个城市营商环境的排名,重庆综合排名全国第5位,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涂建华表示,重庆市工商联2018年组织5个调研组,历时两个多月,深入全市24个区县、113家企业和部分基层商会,对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和营商环境总体情况,以及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混合所有制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市场主体分别展开调研,形成了“1+5”系列调研报告。调研报告针对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短板,特别是市场准入不平等、“放管服”改革不彻底、“三张清单”不清、政策落实不到位、要素配置不合理、政商关系不亲清等突出问题,围绕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一流营商环境,着力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加快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同时,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涂建华也将在今年全国两会上递交关于进一步优化重庆市营商环境的提案。如在政策制定环节,涂建华让更多民营企业家参与到政策探讨、议定的过程中去,使政策更“接地气”、更具针对性。在政策宣贯环节坚持“谁制定、谁宣传”的责任机制,提高政策的知晓度。在政策执行环节多追踪落实效果。
而在放管服方面,涂建华建议应尽量少用直接经济重罚、关停等手段,强化政府引导和服务功能,规范涉企执法检查行为,规范涉企检查次数。希望政府能出台统一的企业监管清单,统一实施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