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日前出炉,这份由重庆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研究起草的《规划》确定,到2025年新型城镇化水平迈上新台阶,2035年新型城镇化基本实现。如何理解《规划》出台的意义?怎么才能如期实现目标?市发展改革委对此进行了详细解读。
《规划》对我市新型城镇化的实现制定了两个阶段性目标。“小目标”到2025年,新型城镇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展带动力明显增强,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大都市初步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3%。
“大目标”到2035年,新型城镇化基本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左右,城镇人口达到2800万人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总体完成,“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成熟定型,开放程度和国际化水平在中西部领先,“智造重镇”“智慧名城”成为响亮的城市名片,城市运行更加安全高效,社会治理更加规范有序,重庆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显著增强,建成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重庆都市圈,一座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文化兴的国际化现代大都市崛起在祖国西部。
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规划》将党中央决策部署与重庆实践紧密结合,从构建城镇化空间格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建设现代大都市、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等六方面部署了重点工作任务,形成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格局,内容全面丰富,指导性强,意义深远,是新时代我市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规划。
六大重点任务,具体内容如何?
一是高水平构建城镇化空间格局。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深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加快建立中心城区带动都市圈、都市圈引领城市群、城市群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动力机制,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
二是高质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兼顾其他非户籍常住人口,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城市全体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三是高品质建设现代大都市。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统筹推进新型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探索国际化、智能化、绿色化、人文化现代大都市发展新路径,全面提升城市的经济品质、人文品质、生态品质、生活品质。
四是高效能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协同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力量,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提高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基本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是高标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统筹实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和市级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缩小城乡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六是高要求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加强改革整体设计、系统集成和重点突破,全力破除影响城镇化提质增效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支撑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劲动能。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