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铸牢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制度之笼,除了失信惩戒等优先制度设计,作为依法治理社会的最后手段——刑法同样不能缺席。”5月18日,市人力社保局邀请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陈世伟从刑法视角对《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行了解读。
陈世伟说,《条例》共分七章,六十四条,对农民工工资支付形式与周期、工资清偿等重要问题作出了详细的规定,横向纵向压实了各方责任,明确了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以及关联行为的法律责任。
逃避支付农民工工资可能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陈世伟说,《条例》的第十六条和第五十三条分别规定,“用人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应当依法予以清偿”“违反本条例规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依照有关法律规定执行。”
根据这些规定,如果用人单位等主体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可能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让“讨薪”行为始终处于法律的“红线”内
陈世伟介绍,《条例》第三条规定,农民工有按时足额获得工资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拖欠农民工工资。
“换而言之,依法获取工资是农民工的权利,但前提是相关行为必须合法。”陈世伟说,对此,《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单位或者个人编造虚假事实或者采取非法手段讨要农民工工资,或者以拖欠农民工工资为名讨要工程款的,依法予以处理。”相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遵守法律规定,让“讨薪”行为始终处于法律的“红线”内。
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督管理部门的刑事责任
《条例》第六十二条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财政、公安等部门和相关行业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履行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督管理职责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依规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陈世伟说,这是纪法衔接、法法衔接的规定。其中,上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若因为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行为违纪违法的,由纪委、监察委等机关分别作出党纪或者政务处分;若因此而涉嫌职务违法犯罪的,则应当由相应的监察委立案调查。
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建议升级到Internet Explorer
9及以上版本或者安装Chrome内核浏览器获得最佳浏览体验。查看详情
更换或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最佳体验。
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会有安全风险且无法正常显示。建议您升级或使用其他浏览器。
若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为QQ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仍出现该提示,请切换至极速模式。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