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重庆经开区的重庆市5G产业园

国家级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 摄/郭旭

重庆邮电科技园

长江轴承智能化工厂 摄/郭旭

德庄火锅底料生产车间 摄/郭旭

美的制冷生产线 摄/崔景印

桐君阁药厂生产车间 摄/郭旭

迪马工业

迎龙创新港 摄/郭旭
好的营商环境既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建设一流营商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
今年前三季度,南岸区、重庆经开区交出了一份“优化营商环境”亮眼成绩单。
一组数据是有力的证明:服务企业2876家次,解决诉求690件;精准匹配有效载体31个,为招商企业落地办理企业注册等事项16次,助力全区招商引资签约项目75个;为市场主体帮办代办业务513件,满意率100%……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也是南岸现代化建设全面出成果的关键一年,优化营商环境对于培育和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有着关键作用。
今年以来,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强化政策引领、提高服务质效,抓好企业服务、强化要素保障,聚力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企业获得感,持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完善体制机制 释放政策红利
从现实看,实现营商环境之优,可谓千头万绪,很难一蹴而就。想要从局部改善到整体向好,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其中建立有效的体制机制,做好政策顶层设计尤为重要。
近年来,南岸区、重庆经开区以政策最优、成本最低、办事最快、服务最好为目标,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推动区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质效。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健全服务机制,协同制定《企业服务专员工作制度》《进一步做实“四园一港”企业服务工作方案》《企业服务考核细则》,组建“四园一港”120名专员队伍服务972家企业,推行牵头部门统筹服务、“四园一港”一线探头服务、职能部门专业服务的服务体系。
突出“问题导向”,有力解决诉求。推动“四园一港”服务专员深入企业走访,建立园区972家企业底册,设置“国有园区、科技创新、工业、服务业、建筑业、商贸业、房地产业”7类企业“标签”,协同职能部门联动服务,前三季度“四园一港”园区联系服务企业1847家次,解决诉求387件,解决率99.7%。
坚持“结果导向”,实现闭环管理。实施诉求分类分级处理“157”工效法,压紧压实诉求收集、问题交办、解决反馈、企业评价、诉求销号的“五步”闭环服务流程,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除了完善的长效机制,具有风向标意义的政策导向,更能帮助企业放开手脚、轻装上阵,心无旁骛谋发展。
2025年,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印发《2025年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条措施》(以下简称《营商十条》),打造“有呼必应、无事不扰、有诺必践”企业服务体系。
随着《营商十条》的发布,今年以来,南岸区、重庆经开区上下一心狠抓落实,营商环境优化初见成效。
比如,《营商十条》提出要实行小微企业融资“推荐清单”,促进初创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精准对接。为此,全区围绕搭建“银企桥梁”,以“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为抓手,推动低成本信贷资金直达基层,1—6月完成授信4507万元,实现投放3360万元。
又如,《营商十条》明确实施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深化“信用+审批”服务模式,推行制造业绿色工厂等政策、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税费优惠政策“免申即享”。为此,全区深化“信用+审批”模式,为信用良好企业精准提供税费优惠服务,今年1—9月共为5055户企业办理退税费61518余万元。同时,严格落实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今年有3500户享受优惠,1—9月累计为单位、个人分别减负约3400万元、1700万元。
一个地方的发展活力同营商环境密切相关。从体制机制到政策完善,不难看出,南岸区、重庆经开区正千方百计给各类主体营造无忧无扰、踏实干事的氛围,更好释放发展的活力潜力。
主动靠前服务 助企纾困解难
需要看到的是,优化营商环境重在靶向破解难题。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已经从接单解决问题转向主动提供服务,化被动为主动已成趋势。
比如,美的绿色循环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在电力增容推进中遭遇难题。
重庆经开区了解情况后,积极协调电网、住建等部门,聚焦产权界定、流程协同与技术标准统一,系统优化接电路径,有效避免了多头沟通问题,充分体现了“问题导向、高效协同”的政府服务理念。
目前,该项目主体钢结构施工正有序推进,关键电力配套卡点已全面打通,项目已进入招标阶段。
“此次电力问题的及时解决,为后续设备调试与产线预运行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将全力优化施工组织,力争早日投产达效。”美的绿色循环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有关负责人表示。
该负责人还表示,重庆经开区的创新服务为企业注入了三大确定性:一是建设周期更可控,前置化解配套风险;二是运营成本更优化,减少非生产性沟通投入;三是产能释放更迅速,为后续智能制造升级夯实基础。
这种“政府靠前、企业专注”的协作模式,是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也为其他区域提供了可复制的服务样本。
不仅仅是美的,重庆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州通”)也是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受益者。
原来,九州通上线了Pre-REITs项目,但这个新兴业务既没有先例可循,也没有明确主管部门,园区了解情况后及时上报,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召集相关部门召开专题协调会,仅用时一周便得到圆满解决。
该项目成功落地预计为企业增加净利润近9亿元,可带动园区下半年新增2家限上商贸流通企业入统,展现出强大的示范带动效应。
九州通并非个例。在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南岸区、经开区积极跟进美的“3+2”产业链领军企业扶持资金兑付流程,确保政策红利及时直达快享;针对企业反映的周边道路大货车违停问题,迅速协调相关部门开展整治;面对项目用电的临时箱变过户及后续用电需求等专业问题,为企业提供清晰的解决方案。
得益于上述措施,美的绿色循环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于7月8日顺利开工,并将于2026年7月投产,盘活闲置土地239亩。
“我们负责阳光雨露,企业负责茁壮成长”。可以说,营商环境好不好,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人和事体现出来的。南岸区、重庆经开区正用心、用情、用力浇灌,真正让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的改善看得见、摸得着、有感受。
服务精准有力 赋能招商引资
桐君阁中药智能制造暨中药文化展示传承项目(以下简称“桐君阁项目”)是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引进的重点招商项目,对推动全区产业升级、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桐君阁项目推进并非易事。为此,全区发挥钉钉子精神成功解决多项问题,助力项目加速落地。
供地问题就是一大难题。为此,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协调完成原鸿川加油站8.53亩地块的收购,推动项目一期共计160亩用地于2025年3月12日顺利完成交地,为项目全面施工奠定基础。
解决了土地供应问题,基础设施迁移难题又摆在面前。南岸区、重庆经开区成功协调完成地块周边燃气管道迁改工作,消除施工安全风险和企业后期运营顾虑。目前,项目土石方场平已全部完工,全面进入主体施工阶段。
此外,南岸区、重庆经开区还强化政策与资金支持,积极兑现产业政策,成功帮助桐君阁申请政策补助资金2000万元,有效缓解企业前期资金压力;为企业申报缴纳配套费节约资金约2200万元,降低项目建设成本。
“园区服务专员的专业能力,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什么叫做‘金牌店小二’。”桐君阁项目负责人表示,企业心里有底,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技术和生产上。
和桐君阁项目一样,凭借优质的服务,长秦线束项目也跑出加速度。据了解,南岸区、重庆经开区仅用时1个月,就助力长秦线束项目投产并帮助企业完成工商注册,2025年预计产值约1亿元。
得益于招商和服务的协同齐发力,全区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数据显示,企业服务团队靠前收集招商项目需求,结合园区载体情况,精准匹配有效载体31个,为招商企业落地办理企业注册、规划审批等事项16次,前9月,全区招商引资签约项目75个,其中66个项目在“四园一港”范围内,项目落地率88%。
而招商项目的快速落地,也为南岸区、重庆经开区经济指标向好奠定坚实基础。数据显示,今年1—8月,重庆经开区“四园一港”规上工业企业产值累计599.4亿元,占经开区比重88.4%,同比增长4.1%,“四园一港”规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业营收累计68.1亿元,占经开区比重98.9%,同比增长5.6%,“四园一港”规上科学研究与技术业营收累计4.2亿元,占经开区比重92.8%,同比增长6.2%等。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终点。未来,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将持续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的持久仗,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推动区域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直击“优化营商环境”第一线
把理念变实践 我在园区服务40多家企业
我叫徐小媛,是南岸区、重庆经开区茶园工业园一线服务人员,自2024年3月投身企业服务工作以来,“优化营商环境”正从白纸黑字转化为近40家企业触手可及的生动实践。
还记得去年3月,我刚到园区时,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企业的信任不足。由于“四园一港”是新成立的机构,许多企业对园区服务持观望态度。电话沟通时,我常遭遇企业的礼貌性拒绝,甚至被直接挂断。
面对这一困局,我选择主动出击:一方面,耐心通过电话说明园区的初衷与价值;另一方面,积极到企业现场走访,为后续服务奠定基础。
随着走访的深入,我发现企业需求早已超越简单的帮办代办,迫切需要园区在资源对接、市场拓展等维度提供系统性的支持。
去年6月,我在走访重庆盟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盟讯科技”)时,了解到企业正面临市场拓展难题。
为此,如何将企业技术优势转化为订单资源,成为我服务的重点方向。
此后,我们积极对接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资源,匹配到区外企业宏鸿德生物科技(重庆)有限公司的代工需求,助力双方成功签署两年合作协议,推动合作进入研发试生产阶段,预计可为盟讯科技带来近3000万元订单。
这笔订单的落地,这标志着园区服务正从“办理事务”升级为“链接价值”。
服务企业不仅要谋长远发展,更要解决突发急难问题。
今年7月8日晚,强降雨突袭重庆,得知重庆通用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受灾最为严重后,我立即赶赴现场。
从现场来看,厂区大面积积水,配电室、发电机房等关键设施面临严重威胁,企业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影响。
经过细致排查,受灾主要原因是施工导致山洪水沟改道,我立即协调施工方完成堆土清理和沟渠疏浚工作,当晚10点左右,险情终于得到有效控制。
从走访破冰到资源链接,从政策协同到应急护航,我深切体会到,“优化营商环境”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蕴藏在每一次对企业及时有力的回应里。
未来,我将坚守一线,用自己的真心换企业的暖心,助力企业茁壮成长。

智能机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