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 > 优化营商环境 > 优化营商环境 > 最新动态 > 内容详情

在更优营商环境打造上久久为功 渝北GDP连续16年领跑全市的秘诀
 发布时间:2024-11-05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渝北区优良的营商环境促进企业集群发展,以商招商,共同做大做强

今年前三季度,渝北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87.66亿元,在重庆各区县中一马当先。回望过去,在这一衡量区域经济发展能级的关键指标上,渝北已经连续16年位居全市第一。

经济发展快不快,归根结底取决于经营主体多不多。去年,渝北开办企业数量居全市第一。今年1—9月,新增经营主体2.4万户,总量超20万户,居全市第二;渝北新签约招商项目42个,合同投资额超707亿元,其中20亿级及以上的项目17个,新增到位资金150亿元,市级招商“赛马榜”上榜6次,各项指标均位居全市前列。

大企业大项目为啥纷纷选择落户渝北?理由很简单:这里,有着优越的营商环境,让企业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投入生产,获得最大的产出,同时以最快的速度推进产品迭代,赢得最强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来群策群力

打造营商环境,涉及几乎所有政府部门职能职责的改进提升甚至优化重组,可以说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

高举高打,调动所有积极因素合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渝北区构建1个领导小组办公室和22个专项工作小组的组织体系,建立“营商办+牵头部门+责任部门”工作机制,形成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区领导具体抓、区级各部门分头抓的工作格局。

为提升“营商办+牵头部门+责任部门”工作机制的运转效率,渝北还建立优化营商环境“码上监督”平台和“514”企业信息直通机制,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巡察、专题询问、政策落实专项审计。

这套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让各方群策群力,准确把握各产业最新发展趋势,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产业引导,为企业创造广阔的市场。今年,在既有清单基础上,渝北区新制定“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聚焦9个领域推出136项重点任务,持续激发市场活力。

同时,这套强有力的工作机制,也让“政府有为”更加贴近市场的实际需求,进一步细化服务的“颗粒度”。今年,在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20条”、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等举措基础上,该区新推出了加快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民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五链”行动、服务民营企业恳谈制度、开展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等十余个专项提升方案。

从一开始就着眼全局,提升营商环境打造的前瞻性和针对性,让渝北区屡屡抢得先机。以信用建设为例。该区在全市率先使用“信用修复告知书”与“行政处罚决定书”“两书同达”企业,帮助企业及时修复信用,新打造的“信用+园区”,成功入选全市2024年度信用应用场景试点。积极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落实,今年以来,兑现支持辖区工业、科技、商贸、软件信息、文化旅游等产业政策扶持资金4亿元;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今年已累计为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减免税费8.8亿元。

再如清廉重庆建设中,今年8月,新一批清廉重庆建设标杆案例和优秀实践案例出炉,渝北区发展改革委聚焦关键环节“全链条”加强招投标领域清廉建设,被评为“清廉重庆建设优秀实践案例”。

堪称神速的生产要素配置效率

一个年产值近6亿元的工业项目,办完所有手续,拿到《不动产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落户渝北前沿科技城的中科智远(重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竟然只用了一天时间。

“渝北区政府对生产要素的保障能力,可以说是非同凡响。”说起交地即交证,这家企业负责人至今仍然啧啧称奇。

拿地建厂房,往往是企业投资落户的第一步。能不能快速供地,往往最能检验政府的要素保障能力。

为提高供地效率,渝北区对各个环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其中,在办理建筑许可环节,渝北区组建了“项目管家”队伍,为项目从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审批事项提供一对一全程服务;将原有“线条式”“串联”办理变为“块状式”“合并”办理,推出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项目规划许可和施工许可“一件事一次办”。

大力推行工程建设领域保函应用,全面采用全流程电子标,以更实际、更实惠的举措让企业充分参与、让项目节省时间、让投标节省成本……一系列举措,让渝北产业项目从立项到拿到《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时长,由一般6个月以上,最快可压缩到60天以内(含公告20天);从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到拿地开工的时长,由一般的100天以上,最快可压缩至30天以内。

除了供地,其他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渝北区同样堪称神速。

例如,水电气方面,该区推出线上“水电气讯联合报装一件事”,今年初,将办理报装事项的办理时间由原来的56个工作日压减至8个工作日,办理环节由原来的27个减少至3个,申请材料由原来的21份压缩至4份,实现了在线上“水电气讯联合报装”的申请。

人力资源方面,渝北区创新推出“项目制培训”模式,聚焦急需紧缺职业(工种),以“企业提建议,政府出邀请,学校来揭榜”的形式为企业定制输送技能人才,根据软信企业需求开发特色工种“智能汽车大模型训练师”,被纳入市级A+类培训目录。今年已开展急需紧缺项目233个,培训各类技能人才7854人,工种产业对接率达90%。

信贷资源配置方面,渝北区为企业积极搭建融资服务平台,举办了数十场“央行再贷款政策宣讲”“金融机构渝北行”“创想巴渝”等银企对接及融资路演活动,大力推广“上市贷”“助企贷”“政担合作”特色信贷产品,截至9月末,该区各项贷款余额9964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普惠性小微贷款余额724亿元,同比增长10.1%,普惠型小微企业加权平均贷款利率同比下降40BP,呈现量升、价降、质优的良好态势。

技术合同成交额在GDP中占比居全市第一

如果说营商环境是企业的阳光、水和空气,那么,创新生态的小气候堪称营商环境“皇冠上的明珠”。

今年前三季度,渝北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4.7万辆、增长17倍,占全市近四分之一。

汽车是重庆的优势主导产业之一,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则是重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渝北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量的突飞猛进,背后无疑凝聚着其打造创新生态、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种种努力。

首先来看人才集聚。创新的根本,在于人才,为吸引人才,渝北区专门制定了一系列高层次人才引育政策,将“双一流”大学或渝北籍优秀大学毕业生、急需紧缺专业骨干等人才纳入激励范畴,提供科研资助最高200万元、人才补贴最高100万元、购房补贴最高50万元,“到渝北去”成为各类优秀人才的热门选择。目前,渝北人才总量突破36万人,持续保持全市第一方阵。

再来看创新平台的搭建。今年上半年,渝北新增市工业设计中心8家,目前全区市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420个,国家级6个。同时,上半年,该区新认定数字创意产业园等市级孵化载体2家,腾讯云、北斗星通、恒通等5家拟创建市级孵化载体纳入国家火炬统计孵化载体培育库。截至目前,渝北已分别建成市级以上众创空间19家、科技型企业孵化器9家,孵化面积达18万平方米,入孵企业团队1181家。

最后来看创新资本的配置。依托35.71亿元“天使、风投、担保”科技基金池,渝北累计为66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38.6亿元,其中,新推动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担保基金,累计为565家科技型企业放款12.03亿元。

从原创技术供给到创新平台搭建,再到创新资本配置,一揽子促进创新的务实举措,给渝北带来什么?让数据来说话。

创新主体方面,目前,渝北有高新技术企业1180家、科技型企业8323家,分别占全市15.45%、12.42%,1—9月,119家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实现营收110.4亿元,全市第二。

创新成果方面,聚购科技攻克了高密度钻井世界性难题,重庆中环建设研发的山地隧道联合探测检测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两个项目均在今年8月获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截至目前,渝北34个项目获市级科学技术奖。

尤其是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渝北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319.71亿元、占全市42.9%,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6.93%,居全市第一。

方大集团落户渝北背后“大有文章”

今年6月18日,渝北区与辽宁方大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方大航空国际总部落地渝北、正式入驻。

方大集团方面表示,他们将围绕航空客运货运、航空食品、航空租赁、飞机维修、航空培训、航材交易等航空强关联产业,打造成渝世界级机场群。渝北方面则表示,方大落户渝北,是其深耕链长链主企业招大引强的重要成果。

所谓链长链主,简单说,就是产业链甚至产业集群中的领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一众企业扎堆集聚,以此来缩减进出两项物流成本,提升产品或服务的市场竞争力。

坐拥江北机场,渝北招引方大集团这样的链长链主企业,来打造与航空服务相关的产业集群,背后其实是渝北在打造营商环境上的创新做法,即集群发展,以商招商。

近年来,渝北强化产业链招商,深耕链主企业招大引强,系统重塑招商机制,完善产业链图谱和招商地图,组建3个驻外招商工作组、5个产业链专班,密集对接央企国企和头部企业,先后引进方大航空城、中广核、中车智慧轨道等央地合作项目6个。

正是通过集群发展、以商招商,渝北电子、汽车等支柱产业,近年来实现了产能的迅速扩张。

以电子为例。渝北紧盯OPPO、传音两大链主,提升产业集聚度和本地配套率。目前,传音智慧园引进产业链关键零部件企业12家,建成传音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打造“研发、生产、贸易”产业生态,年产手机4500万台,销量居全球第五。

OPPO智能生态科技园发挥“磁吸效应”,形成了以天实精工等为配套的智能手机产业集群,“链主+配套”协同发展。OPPO连续3年产值350亿元以上,相当于每天产值1亿元。

集群发展,以商招商,还促进了不同类别的产业相互融合,共同做大做强。以数字产业和汽车产业融合发展为例,渝北率先提出打造“数智软信”产业大脑,围绕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环境感知,打造全国首个万人研发汽车软件产业基地,以长安软件为链主,汇聚中科创达、光庭信息等20余家汽车智能化龙头企业,智能产品量产装车超2000万辆,获评国家重点软件企业2家。

融合发展,大幅提升长安汽车这样的制造企业的本地配套率,还新培育出一个庞大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目前,渝北已落户中国软件百强企业15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连续5年全市第一。在渝北数字经济主承载地的仙桃数据谷,近3年营收、税收呈翻倍增长,2023年营收、新引进项目合同投资均超百亿元。

五个一

“五个一”打造更优营商环境:即一视同仁对待市场主体;一诺千金兑现惠企政策;一网通办抓好政务服务;一以贯之做好企业帮扶;一清二白构建政商关系。

99.93% 五办五服

创新推出“五办五服”“保姆式”延伸服务等服务模式,企业开办“一网通办”率达99.93%。五办五服:“五办”包括政银合作免费办、帮办人员辅导办、证照速递省心办、容缺受理放心办及降低门槛精简办;“五服”包括延时服务、上门服务、跟踪服务、全流程“一对一”精准服务、督办服务。

2.4万户 超20万户

全区新增经营主体2.4万户,总量超20万户,居全市第二。

42个 707亿元

全区新签约招商项目42个,合同投资额超707亿元,其中20亿级及以上的项目17个,市级招商“赛马榜”上榜6次,各项指标均位居全市前列。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