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 重庆行动

严防严控形式主义突出问题 让基层干部“脱虚向实”更有作为

发布时间:2023-09-07 16:47
发布时间:2023-09-07 16:47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以前我们一年起码要开200多个各种各样的证明材料,现在政策一变,基本上不用我们开那些材料了。社区工作人员也腾出了更多时间和精力,能更好地满足居民的精细化需求。”8月31日,大竹林街道星汇社区书记邓琴告诉记者,得益于“四清单一目录”的实施,如今,社区工作人员的“担子”明显减轻,更有余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发动和凝聚更多力量协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助推实现资源有效链接,精准满足社区居民在生活和工作中对人才、场地、商业资源等方面的需求。

邓琴口中的“四清单一目录”是市民政局在今年6月27日印发的涉村(社区)事项“四清单一目录”(2023年版),其依法确定了权责边界、职责边界,解决了村(社区)到底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了社区服务和网格治理水平。

主题教育以来,由市委办公厅牵头,市纪委监委机关、市政府办公厅、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等21家责任单位参与的防止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专项整治在重庆各地开展。印发的《防止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聚焦问题清单和典型案例,坚持刀刃向内、靶向发力,清单管理、闭环整治,围绕严守精文减会硬杠杠、持续推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加大数字应用管理力度、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等,提出了4个方面20条措施。

记者从市委办公厅获悉,目前,专项整治已完成14项内容,整改完成率70%,有力纠治了一批基层治理不良现象和形式主义突出问题。

将“四清单一目录”“一竿子插到底”

花大力气整治习以为常的“怪象”

“原来矛盾多,工作量也大。亲属关系证明、遗产继承权证明、居住证明、无犯罪记录证明这些,都需要居民先到社区开。”邓琴告诉记者,现在的社区与过去相比,体量大、流动性强,工作人员去一一走访调查核实,不仅十分耗时费力,还会影响其他工作和服务。

适时,市民政局梳理出台“四清单一目录”。其中包含了重庆市行政村(社区)的工作事项清单与工作负面事项清单、重庆市村(社区)依法出具证明事项清单、重庆市不应由村(社区)出具证明事项清单,及重庆市村(社区)工作机制挂牌指导目录,明确了村级组织40项依法履职事项,34项依法协助配合事项;社区组织33项依法履职事项,35项依法协助配合事项。

同时,为证明清单挤干“水分”,明确了32项不应出具的证明事项,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村(社区)出具证明。此外,还明确了村(社区)外部只悬挂党组织、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监督组织4个标牌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个标识,坚决杜绝村(社区)牌子“成摞摞”的情况。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四清单一目录”为村级组织和社区组织厘清了“主业”,划出了“红线”,让基层工作者更能“甩开膀子”干事了。

“比如说,现在明确规定,村(社区)不是行政执法、拆迁拆违、环境整治、城市管理、招商引资、协税护税、生产安全管理等7类事项的责任主体。部分乡镇(街道)将限时整改考核评价体系,村(社区)的工作人员也就不用为此苦恼了。”该负责人还表示,“四清单一目录”的出台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市民政局将花大力气指导相关工作落实落地。

建立“无会日”

让更多基层干部“到群众中去”

8月23日,星期三一大早,大足区龙岗街道龙岗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李文菊就走访群众去了。“收了稻谷,马上就要准备种冬菜了。我得抓紧时间走访农户,确定种植面积,才好育秧撒。”李文菊是村里的书记,也是当地的冬菜种植“带头人”,有公职的她能在工作日专门走访群众,并不多见。

“以前,会议比较多。有时候,一天要开好几场会,完全应付不过来,但是会上安排的每一项工作又都很重要,都需要基层落实。”李文菊坦言,基层会议多、文件多、迎检多,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时常会感到疲于应付、分身乏术,“压力山大”。

为了将李文菊这样的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拉出来,指引他们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近期,大足区建立起了“无会日”制度。

“我们建立‘无会日’制度,是希望不断改党风、转政风、树形象,让广大党员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到基层去服务,为群众纾困解难。”大足区委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区级“无会日”是每周星期三。“无会日”期间,除参加区党代会、区委全会、区两会等会议活动外,区委、区政府原则上不举行全区性会议活动,不举行区级领导参加的会议活动,区级部门原则上不举行系统性会议活动。

与此同时,大足区还建立起动态监控机制,设立了8个基层减负监测点,定期反馈收文、参会、迎检、安装政务APP等情况,动态掌握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对推动精文减会不力,甚至出现“反弹”的单位,实行预警提醒、约谈通报,并将发现的问题纳入“八张问题清单”系统进行闭环管控。

此后,各街道也根据实际情况,迅速建立了自己的“无会日”。如龙岗街道党工委确定每周星期五为“无会日”。此外,还建立起会议减负制度,在会议数量、会议时长、会议质量三方面进行优化。这才给李文菊等基层干部“到群众中去”提供了更多机会。

“区委建立‘无会日’制度后,很多年初制定的会议计划都取消了,我们还重新优化了年度会议计划,从源头上减少会议数量、提升会议质量。”龙岗街道党工委书记霍应康说,如今,该街道不会因一两个重要程度不高的议题单独开会;对调查研究不够充分、方案不够完善、前期准备不到位,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会议,一律不予召开,防止同一事项议而不决、反复开会和走过场、重形式的现象发生。今年以来,该街道涉及村(社区)的会议数量减少30%以上。

实行计划管理和动态监测

规范发文渠道“一个口子出”

“近期,木洞镇周平均收文较上半年下降幅度超过60%。”9月1日,巴南区木洞镇党政办工作人员何妍洁,给巴南区委办督查室发去信息。

木洞镇是市级在巴南区设置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观测点,也是巴南区“精文减会”区级联络点。每到周五,何妍洁都会通过“巴南区电子政务外网综合办公平台”统计当周收文情况和会议情况,然后反馈到区委办。

“确实变化太大了!以前平台上有通知公告、邮件、电子公文三个板块,来件量比较大,有时候大量内容都混在一起,很容易把一些重要信息漏掉。现在,平台上的通知公告被分成了‘会议活动、情况周知、资料报送’三个部分,基本每天只有10多条信息,也非常清晰,不会漏掉重要信息了。”何妍洁说。

与何妍洁的感受相似,巴南区木洞镇党政办负责人李倩也明显感觉“需要报文的通知和参加的会议大幅减少了,从镇上的领导到一般的干部职工,待在办公室的时间少了,走村入户的时间多了,现在大家可以将更多精力倾注到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上了。”

这一转变,源于今年7月初巴南区委办发布的一则关于《整治基层治理不良现象和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具体措施》的通知。

巴南区委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给基层干部减负松绑,近期,巴南区又推出系列措施,对区电子政务外网系统进行模块更新,对文件实行计划管理和动态监测,明确发布权限、规范发布渠道,从源头严控文件发布,并点对点督促整改,严守精简文件硬杠杠。

同时,还建立起会议分类管理、分级审批制度,让基层干部从会议和材料中解放出来,有更多时间走进田间地头、坐到群众中间,真正融入群众,帮助大家解决问题。

记者从市委办公厅获悉,防止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专项整治将延伸开展至第二批主题教育,紧盯突出问题持续深入整治,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