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全市经营主体量质齐升背后的“市场监管逻辑” 一季度我市经营主体总量已达372.05万户

发布时间:2024-04-24 07:16
发布时间:2024-04-24 07:16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长安汽车标准化生产线

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

重庆专家团队赴中马友谊大桥建设现场开展计量检测服务

注册登记人员指导创业者一站式自助申领营业执照

数字市场监管驾驶舱

开办企业更便捷,发展质量更高效、公平竞争更有保障……如今的重庆变化看得见。

实现经营主体新发展率18.98%,新增经营主体64.84万户、同比增长21.82%,总量达到369.44万户。其中,“四新经济”企业占比63.83%,同比增长2.14%……这是截至2023年底,全市经营主体发展的亮眼数据,映射出全市经营主体蓬勃发展、量质齐升的发展态势。

今年一季度,重庆拥有经营主体总量已达到372.05万户。经营主体增长快,经济发展才有支撑,经营主体有活力,经济发展才有生机。近年来,作为捍卫市场环境的主力军,全市市场监管系统牢记嘱托,不负使命,准确把握新时期市场监管的定位和方向,切实与改革同频,与发展共振,构建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新格局,持续在重点领域聚焦发力,在关键环节改革创新,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

以质量推动发展,以改革释放活力,以监管护航公平,市场监管已交出一份高质量的精彩答卷。

下好“先手棋” 勇当新质生产力助推器

工业立市,制造强市,高质量发展,产业是动能,质优是关键。

近年来,重庆加快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推动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3个五千亿级产业集群、6个千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以及18个“新星”产业集群。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加速崛起的同时,重庆也不断在全国乃至世界舞台上刷新质量显示度:7项检测能力实现国内领先、8项检测能力达到西部领先,填补国内计量检测领域2项空白,为中马友谊大桥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建设提供有力计量技术支撑……质量正成为重庆创新驱动的核心力量。

一个个产业集群的崛起、一张张质量新名片的形成,提升了城市竞争力,锻造着城市新质生产力,更是“重庆制造”向“重庆质造”迈进的生动写照。

“聚焦质量与产业互促双强,下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先手棋’,为加快构建重庆现代制造业产业体系作出更大贡献,是全市市场监管工作的首要命题。”据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介绍,在去年6月印发的《质量强市建设实施方案》中,从4大板块推出6个方面30条举措,全市市场监管系统正打出全方位建设质量强市“组合拳”,全面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和内生动力。

从“制造”到“质造”,全市找准突破点,高效率开展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持续实施“百千万”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活动,深化全市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累计建成“一站式”服务平台80个,站点覆盖345个,仅在去年,已为4687家企业提供了“一站式”服务,运用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帮助企业解决具体问题累计数量2886个,带来可计算经济效益1.7亿元。

从“制造”到“质造”,全市用好“工具箱”,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引导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累计制修订国际标准77项、国家和行业标准2856项,发布地方标准1893项,培育团体标准532项,自我声明企业标准37055项。发挥认可认证“体检证”“信用证”“通行证”的作用,全市认证证书突破6.9万张。现已建有社会公用计量标准972项,计量器具强检项目建标覆盖率达到98%,计量科技创新能力进入全国前列,部分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发布《重庆市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加快推动检验检测产业链上、中、下游集群化发展,检验检测服务业营收增速、机构户均营收等指标排名全国前列……质量技术服务力量的加速聚集,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升,助力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组数据很好地反映了成效: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9.98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15件,同比增长30.47%;有效商标注册量86.66万件,同比增长7.44%……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知识产权支撑。

随着质量强市建设的稳步推进,全市市场监管系统上下一盘棋,释放质量发展动能,培育新质生产力,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注入新动力。全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90.60、高出全国5.39、稳居西部第一;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持续保持在93%以上,位居西部第一;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达到83.16,跃居全国第三。

争做“排头兵” 当好改革创新实干家

全市经营主体新增速度何以保持稳定?重点在于落实好了“关键一招”:深化改革创新。

“公司这次变更法定代表人,当天提交需求当天就实现办结,我在办事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了企业注册登记的方便快捷。”据中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张琦介绍,该企业在今年3月8日因业务急需变更营业执照,但却因为备案登记所需文件需要重新调整补充一度为了难。“涉及上亿元资金的项目合作谈判就在周末,如果重新补充文件时间肯定来不及了,好在有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全程指导帮忙,通过采取容缺受理方式办理,当天晚上6点半时完成了发照。”张琦说。

采取容缺受理方式为企业帮扶解难,只是重庆以改革助力经营主体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数字化变革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改革试点在重庆落地,为重庆市场监管打开了广阔的空间。走在前列当示范,全市市场监管系统积极担当,主动作为,紧紧围绕强化优质经营主体梯度培育这一目标任务,探索符合城市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市场监管新路径。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全市市场监管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统领,大胆破题,着力破解企业生产经营和消费维权中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建立经营主体便捷准入机制,建立健全开办企业“全环节、全流程、一站式”服务体系,形成了“零成本”“零门槛”“日办结”的市场准入高效通道;通过建成并持续拓展“个体工商户服务直通车”,集成了政策法规、网上办事、融资贷款等一站式服务场景。

“通过数字赋能是当前我市培育经营主体的另一亮点。”据市市场监管局注册许可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经营主体设立、变更、注销可“一网通办”,即在“渝快办”平台实现“网上办”,在手机端能够“掌上办”,上线运行企业开办、企业准营、企业变更登记等15项“一件事一次办”业务场景,实现了营业执照与食品经营、食品生产许可同步办理。

经过一系列改革,市场准入不断优化,2023年全市实现新增经营主体首次突破60万户,同比增长了8.15%。

既干好“自己的事”,也抓好“合作的事”,全市市场监管系统搭建改革创新之桥,沟通内外走出新路。去年以来,以机制突破,用数字赋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一体化水平正加快提升:市场准入异地同标取得新突破,着力推进经营主体准入同标、经营主体准营同标、经营主体退出同标等,在更深层次、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实现“异地同标”;创新推出“营商环境云地图”“经营主体云迁移”“川渝开放合作区云注册”3项“云服务”,让更多改革的红利和服务的便利惠及两地经营主体……

随着改革创新的不断深入,全市市场环境亲商、安商、护商氛围浓厚,持续释放发展内生动力。

筑牢“防火墙” 维护良好市场环境

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是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

近年来,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以及市场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市市场监管系统用心办实事解民忧,用力破难题促发展,持续维护公平有序市场秩序,营造安全稳定市场环境。

开展民生领域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守护”等专项行动,去年以来,全市办结垄断案件2件、不正当竞争案件304件,审结经营者集中案件65件,及时预防和制止医药、保险等领域的竞争违法行为,集中清理废除妨碍市场准入和退出、妨碍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影响生产经营成本和生产经营行为等规定,清理政策措施11380件,废止和修订政策措施277件,营造出各类所有制、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格局。

尽情享受放心消费环境,一直是民之所盼。市场监管部门着力不断优化消费环境和消费指数,着眼更快、更准、更便捷,高质量推进放心消费创建行动,推动消费维权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迈进。

去年以来,在全国率先制定消费环境建设标准体系指南,深化放心消费行动,全市新命名放心消费创建示范单位472家。登记处理投诉举报29.66万件、同比增长15.87%,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9亿元、同比增长10.12%,消费投诉按期办结率99.89%,出台了全国首个支持消费者集体诉讼工作规范地方标准;创新打造“山城有信”应用,为全市372.05万户经营主体赋码,实现38.04万户经营主体公示信用承诺,4.88万户经营主体实现“不见面”信用修复,49.65万户经营主体实现自动信用修复,向经营主体发送提示警示336.22万户次……当前,全市联动、全域推进、全程督导、全民惠享的局面已初步形成,全市消费者满意度持续提升。

此外,全市市场监管系统还全力以赴做好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突出“三品一特”监管,深入开展市场监管重点领域安全生产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全面筑牢安全生产发展“防火墙”。

重点监管,有的放矢,取得良好成效:全市4.9万名干部全覆盖包保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并动态调整,督导完成率100%,发现并整改问题7.5万项。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工作均获评全国评议考核A等,万台特种设备事故死亡率0.02,工业产品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入库9.36万家、居全国前列……全市市场监管领域未发生重大安全事件,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增强。

奋楫笃行,使命在肩。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将继续以更昂扬的姿态,为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注入新动能。面向新征程,市场监管部门将始终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质量强市、标准强市建设为支撑,以高水平安全为保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提高质量发展水平,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贡献更多市场监管力量。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 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