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公益活动,老人笑开颜。通讯员 胡悦建 摄
重庆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到——实施健康中国重庆行动,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让老百姓看病就医更方便、更舒心、更省钱。
这为全市未来五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明确了思路、点明了方向、勾画了目标。
过去五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脚踏实地干好、干成了一批实事、大事。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耗材加成,改革理念贯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始终;健康扶贫圆满收官,为民意识成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根本遵循;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性成果,党的领导提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坚强保障。
一组数据令人振奋、备受鼓舞——人均期望寿命由77.26岁增加至78.15岁,孕产妇死亡率由14.97/10万下降至9.79/10万,婴儿死亡率由4.36‰下降至2.42‰,主要健康指标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未来5年,围绕“让百姓看病就医更方便、更舒心、更省钱”目标,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将深入推进“1355”工作思路,以创新理念、务实举措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奠定健康基础。
“1”即突出“一条主线”:深入实施健康中国重庆行动。
“3”即围绕“三个重点”:国家医学中心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区两群”协调发展。
“5”即实施“五大任务”: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完善医疗体系“大布局”、展现医疗服务“高质量”、满足群众需求“新服务”、实现健康管理“全周期”。
“5”即强化“五大保障”:组织保障、法治保障、人才科技保障、信息化保障、宣传保障。
医疗科普活动,孩子玩得欢。通讯员 胡悦建 摄
未来五年,重庆市卫健委将重点推进四方面工作——
坚持“三级”联动发力,推动医疗服务体系“上台阶”。坚持“高、中、低”3个层次联动发力,实现“一区两群”医疗服务体系协同发展、整体提升。通过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实现“高端引领”。“十四五”末,全市三级医院达到100家,每个区县至少分别建成1所三级综合医院、二甲以上中医院、标准化妇幼保健机构,实现“中端支撑”。建成80个城市社区医院、120个区县域医疗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实现全覆盖,实现“基层兜底”。
坚持“三化”协同推进,推动医疗服务供给“更优质”。加快成渝两地三甲公立医院检查检验结果“全互认”、远程诊疗“一张网”、120调度指挥“互派互通”,推进双城经济圈医疗“一体化”。开展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分梯次打造“国家、市级、区县”临床重点专科,推进医疗服务“同质化”。突出“平战”结合,加强人员队伍储备,加快应急医院、方舱医院建设,进一步优化完善应急预案、优化救治体系,推进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能力“精准化”。
坚持“三力”同步提升,推动公共卫生服务“牢网底”。推进疾控体系改革,未来五年建成5-10家三甲疾控中心,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针对“一老一小”,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创建医养结合示范机构50个,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每千人口3个、系统管理率达到94%,提升重点群体普惠服务能力。推进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干预实现全覆盖,将重点癌症早诊早治纳入常规诊疗,精神病、职业病实行专病专治,提升重点疾病干预救治能力。
坚持“三轮”驱动发展,突出人才科研信息化“硬支撑”。实施“医学领航人才”聚集计划、“医学枢纽人才”发展计划、“医学守门人才”振兴计划,做大做强人才总盘子,增强人才青睐度。推进医学科技创新“培育、提升、攻关、冲刺”4大工程,建设“专病医学、疾控公卫、药物器械临床评价及中医药”4大研发中心,打造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系列创新平台,增强医学科技创新实力,推动成果转化应用。以“智慧医院”建设为统领,抓好“突发公共卫生智能响应、医疗服务精细化管理、健康生活服务、综合协同治理”等4大场景应用,打造“互联网+医疗健康”新业态、新模式、新生态。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