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和美乡村先行村——静观镇素心村
缙云山缙闲居民宿
承办全市第二届村BA总决赛、“宪法进农村”主题活动;乡村治理、安全生产经验做法在全国、全市交流推广;澄江镇缙云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奇彩乡村‘碚’加美丽”线路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旅游行精品线路;“西山环线”在全市唯一获评全国十大最美自驾路线……翻开北碚区过去一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成绩单,在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领域涌现出一个个精彩亮点。
一直以来,北碚区紧扣打造“环缙云山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目标,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打造具有北碚辨识度、全市引领性和全国影响力的巴渝和美乡村,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努力描绘“村美、人和、产兴、民富”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升级农业产业链条
打造现代产业新业态
3月31日,位于北碚区童家溪镇同兴园区的西研食品(重庆)有限公司竣工投产,该企业具备六条全自动生产线,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配套最完整的中式主食冻品生产基地。待全部建成投产后,基地年产值预计将突破3.5亿元。
乡村要发展,产业是关键。近年来,北碚区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聚力发展花卉苗木、特色林果、优质渔业、农旅康养4大特色产业,重点打造蜡梅、魔芋、甜茶、柑橘、粮油5条全产业链,培育壮大农业全产业链,打造农产品加工聚集地,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特色农业供应链、加工链、价值链加速融合。北碚依托西南大学等院校,推进生物育种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做优西大魔芋、天润豆干、缙云甜茶等“拳头产品”,碚香粮油、碚泉饮用水、贞好麦食品等一批食品加工企业落地投产,培育形成“‘1+4+N’好品碚出”品牌体系。
围绕4大特色产业补链延链,北碚区积极开展农业产业招商和重大项目建设,成功招引中国康城·重庆森林项目、龙王谷漂流乡村旅游项目、柳荫镇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项目等,签约金额达84亿元。与福建漳浦台创园、莆田仙游台创园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促进农业对外交流合作,推广“农业+”联动模式,做靓美丽乡村休闲旅游。
随着全市最大的水产品及延伸产品集散中心、全市首家澳洲龙虾虾苗孵化基地、中国·重庆(静观)花木产业谷(一期)等一批标志性成果落地建设或投用,为全区“拼经济、抓改革、促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文艺赋美乡村建设
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近日,走进北碚区柳荫镇,美术院校师生团队正与村民共商艺库改造方案。这里郁郁葱葱的黄金香柳迎风飘摇,艺术馆、图书馆、国际画坊隐藏其间,废弃粮仓变身精神艺库,耕织出艺术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近年来,北碚区以百年乡建文脉为基础,以“文艺赋美、产业重构、价值再生”方式,按照“校地合作、院地共建、一镇一策、一村一品”的思路,深入挖掘乡建文化、传统民俗、农耕技艺等文艺资源,在缙云山片区、静观镇、柳荫镇积极开展艺术乡建实践,打造生态与经济共生、传统与现代共融的和美乡村新范式。
全域规划文艺赋能巴渝和美乡村建设,北碚区积极引入“艺术乡建特派员”制度,邀请四川美术学院师生驻村创作,与村民共同设计庭院美化、墙绘艺术等项目。与西南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实现15个涉农镇街与高校的“一对一”对接,启动“艺术家驻留计划”和“云村民”招募活动,吸引专业人才参与乡村建设,让农民成为艺术乡建的参与者、分享者,用艺术营造和谐优美的生态环境,建立完备的乡村基础设施,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配置,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层面的提升,更是乡村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北碚坚持“艺术赋能、文化塑魂”丰富农民群众文体生活,支持农民群众自发开展村歌、村晚、村跑、村BA等具有农耕农趣农味的“村字号”活动。同时总结推广“乡村夜话”“积分制”“院落微治理”等有效治理模式,深入推进乡村智治美治善治。
为进一步发挥花木主导产业优势,北碚还以花木产业发展、民宿集群打造、路域环境整治、场镇改造提升、品牌文化传播为工作重点,提升城乡风貌整体水平,全域推进“四季花乡”建设,打造“全域覆盖、四季见花、产业鲜明、生态优美、公共服务优质、社会治理和谐”的具有北碚辨识度的“四季花乡”巴渝和美乡村。
改革助力强村富民
激活城乡发展新动能
近段时间,北碚区三圣镇是平村油菜即将迎来丰收,收割完成后该村将组织大型机械翻耕收割后的油菜地,开始轮种鲜食红心甘薯“渝红心薯98”,继续增加村集体收入。
在是平村,该村通过深化农村改革,构建“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从耕、种、管、收、储、售的全链条经营。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和零散的土地组织起来统一经营,破解丘陵山地农业生产中资金、资源、资产碎片化问题,逐步引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
近年来,北碚区制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举措10条,探索推广分散土地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模式,规范发展“村级联合公司”。在全市率先健全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机制,创建强村富民综合改革示范村3个(素心村、西山坪村、是平村),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向产业带动型、资源开发型、服务创收型等多元化发展转型升级,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50%。
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统筹生产的基础上,北碚区探索“N→1→N”管理模式,将分散土地集约到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经营,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同时推广运用三圣镇是平村土地规模化经营模式,构建“土地入股+优先用工”“股份合作+产业分红”“收益分红+二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实现“多元共享”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