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动态>政务动态>区县动态

家门口的幸福圈 社区里的新生活 江北建设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

发布时间:2025-04-23 09:40
发布时间:2025-04-23 09:40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北仓文创街区日接待游客超1万人次,成为热门打卡地标 摄/李显彦

江北城街道三洞桥社区时装走秀兴趣班,社区居民们正在排练 摄/李显彦

市民在三洞桥PARK晒太阳、赏春光 摄/李显彦

寸滩街道茅溪社区综合服务体,社区居民在艺术空间学习乐器 摄/崔力

推进“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是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的小切口,是推动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重要抓手。

对于锚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重庆先行示范区目标的江北区来说,推进“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更是当好“五个先行示范”的关键路径、重要引擎、实践载体。

领航先行示范、勇做开路先锋,江北区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品质,利用存量、集约紧凑,统筹兼顾、包容共享,系统治理、广泛参与”的原则,推动优质城市公共服务往基层延伸、向社区下沉。

其中,观音桥街道渝北社区成为全市“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首批试点、全市工作部署会的现场调研点位。这里细针密线的“绣花功夫”织就了老社区里的新生活,广受社会各界好评,接待了市内外多个考察团学习交流。

观音桥街道渝北社区 把幸福感牢牢“圈”在群众身边

冲好一杯咖啡,打开餐厅大门,“00后”创业者何曼玲开启了新的一天。

餐厅最近正在扩建,在原址塔坪103号的基础上将扩至三间,以接待日益增多的游客。旁边的塔坪102号是员工宿舍,不仅供外聘员工住宿,也是本社区员工的歇脚处。

打开手机“渝快办”,进入“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专区,修改员工制服、寻找下水道维修点、联系金融网格员咨询业务……不到半小时,何曼玲就在线上做好了事项预约,只待空闲时步行十余分钟,便可在线下将事情办理妥当。

一刻钟的步行时间内,既有社区食堂、裁缝铺、理发店、家电维修等便民服务,又有咖啡小馆、文创杂货、自助照相馆等时尚消费新场景,节假日还常举行“商户联盟”议事会、青年夜校、各类主题活动。居民日常所需触手可及,“小而美”的幸福生活正悄然成为现实。

何曼玲所在的北仓文创街区位于观音桥街道渝北社区,该街道将“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创建与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嵌入式综合体改革相结合,将原有工业遗址升级为“文化新地标”,建成集“商旅文居”为一体的融合社区。

“利用5000平方米老厂房等老旧建筑,我们着力打造居民高品质生活、青年创新创业就业、文创文旅融合发展的北仓文创街区。同时,打开社区空间,串联北仓图书馆、夜校等优质资源,集中打造覆盖邻里、艺术、创业等多跨场景,为居民提供托育、健康、教育、娱乐、养老等全方位高品质服务。”观音桥街道相关负责人说,像何曼玲一样被社区环境吸引而来,在此创新创业的群体不在少数。

当前,渝北社区新增创业店铺104家,带动就业579人,创造营收4800万元,日接待游客超1万人次。

除了打造宜业的友好环境,观音桥街道还利用辖区丰厚资源,设置了一系列宜居、宜学、宜养、宜游场景。

如,依托西南医院江北院区、江北区中医院,以“医育、医养”结合为特色,提升居家养老护理能力;统筹配置幼儿园、夜校、托育等空间和功能,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串联议事长廊、便民服务亭、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等现有空间,构建全龄段全周期生活链功能体系;打通线上数据“壁垒”,有针对性地集成了“渝快办”308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和惠民服务,与智慧地图、生活助手等24项特色创新服务互补融合;“一站式”的社区生活服务综合体就像居民身边的“百宝箱”,营造了全龄友好的社区生活氛围……

“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把幸福感牢牢“圈”在了群众身边。

江北城街道三洞桥社区 让居民成为幸福生活“圈内人”

从家门口出发,15分钟可以干什么?

步行约一千米、吃一碗小面、领个快递……而在江北城街道三洞桥社区,15分钟可以抵达一种更加健康时尚的现代生活方式。

春光明媚、惠风和畅,在中海紫御江山小区临近的闲置土地上,40组亲子家庭正聚在一起,参与社区组织开展的“‘植’此青绿·共赴春光”——亲子职业体验植树主题活动。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充满欢声笑语。家长与孩子们分工协作,挥锹填土、扶苗栽树、踩实培土,齐心协力栽下一株株树苗,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一位妈妈分享道:“我和孩子的爸爸都在江北嘴的金融企业上班,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思考周末带孩子去哪里游玩,但是社区每周都会给我们安排不同活动,下个楼就可以带孩子体验‘郊区生活’,非常方便。”

与此同时,在社区活动中心的排练室内,音乐声回荡,由退休阿姨们组建的时装秀模特队正忙着排练,个个昂首挺胸,展现出了老年群体不一样的精气神。

“别看我们岁数大,我们都更喜欢年轻的生活方式,走秀、跳舞、唱歌……年轻人喜欢的,我们也喜欢。”队员张阿姨笑道,“之前一直在苦恼排练场地、时间不固定,社区召开院坝会把组建时装秀模特队纳入需求清单,没过几天,就开始组织我们排练活动、提供活动场地,而且我们走到活动中心就5分钟。”

同一地址,周六上午却散发出一阵香韵,“‘香’遇美好·‘烛’造温馨”女性解压手工DIY主题活动吸引了众多年轻居民参与。此次香薰精油蜡烛活动不仅为社区女性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舒缓压力的平台,也增进了社区邻里间的感情,提升了社区凝聚力。

“我们街道居民需求呈现‘全龄化’特点。特别是三洞桥社区,金领、白领众多,对社区生活有着更高的追求,我们希望通过建立‘生活圈’将多元化、便利化的社区服务送到居民身边。”江北城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聚焦“老青幼”三大群体需求,三洞桥社区推出“乐学三洞桥”社区教育品牌项目,下设“长者学苑”“青年学社”“成长学堂”三大社区教育学习服务子品牌,开展涵盖文化生活、兴趣拓展、心理关爱等10余门课程,提供全面、全域、全龄、全方位的教育服务,广受好评,在增强社区凝聚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

如今的三洞桥社区,江北区首家由社会力量开办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绿色星球科普乐园、社区城市书房、小黄帽重庆市安全应急科普中心……一个个便捷高效的“生活盒子”分布在街角巷陌;健身操、太极、时装秀等10余支社区文体队伍“百花齐放”;社区艺术节、3V3篮球邀请赛、江北嘴网球邀请赛等活动不定期举行;“乐学三洞桥”获评市新时代“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参与活动的居民达2万余人次,越来越多的居民成为了幸福生活“圈内人”。

全时友好、全域友好、全龄友好 “小切口”撬动民生领域改革“全面开花”

什么是“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

以居民步行15分钟可达范围为基准,整合基本公共服务、便民商业设施、文化休闲空间等资源,构建便捷、多元、舒适的生活服务网络,可实现“家门口”的民生需求全覆盖。

今年3月,我市“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创建按下“启动键”,江北区渝北社区等3个生活圈首批试点“尝鲜”,已初见成效。

在江北区看来,15分钟不只是时间的尺度,更是一把衡量城市生活品质的标尺。面对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复杂课题,加快推进“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等具有撬动作用的改革举措,有助于推动民生领域改革“全面开花”。

精准对接“生活尺度”,江北将“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与城市更新、民生福祉深度融合,以实干实绩扛起大区担当、展现大区作为。

通过多次摸底、专题调研,江北区制定了《江北区“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创建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1359”创建思路(即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导向,坚持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要求,围绕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五大定位,打造包含基层治理、便捷出行等九大场景),全面开展“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创建,促进空间融合、资源整合、功能复合,着力实现全时友好、全域友好、全龄友好。

坚持普遍提升与示范引领相结合,江北区将聚焦居民日常生活高频需求,统筹兼顾品质提升、特色引导,稳妥有序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将生活服务圈打造成组织管理有效、生活便捷美好、邻里和谐礼让的幸福家园,承接人民美好生活和淳朴乡情的重要载体,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提供最小治理单元改革经验。

按照《方案》,江北区预计今年形成“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各具特色、协同推进的格局,总结出典型示范案例和可复制可推广经验。3年内,形成一批具有江北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