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橘海花果同树 摄/余鸿
在长江之畔的忠县工业园区,重庆天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无菌生产线上,一盒盒氨曲南原料药正被装车发往全国各地。
这家入驻忠县超过20年的民营企业,已成功研发生产14种头孢类、培南类原料药,产品畅销国内及东南亚、东欧、北美等地区。其生产的氨曲南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
天地药业只是忠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2024年,该县GDP突破594.81亿元,同比增长6.7%;预计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71.1%,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增长14.6%。亮眼数据的背后,是一场以“走宣解”服务机制为核心的系统性改革。
“三级”走访织就服务网络
走进位于忠县的重庆金沙河面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只见机械轰鸣、一把把包装好的面条排着队,秩序井然地从传送带上缓缓而过……
这个投资15亿元的西南最大面业加工基地,从签约到投产仅用时1年,刷新了该企业近14年来在外省所实施项目的速度。
走访市场主体、宣传政策法规、解决困难问题……金沙河面业感受到的速度,源于2023年7月,忠县创新建立的“走宣解”服务民营经济工作机制和优化营商环境“三会三员、两评两督”机制的运行。该县“四大家”、县级部门、乡镇(街道)三级领导定期到企业走访,选配营商工作人员80名、企业信息监测员69名、特邀监督员13名等,开展线下服务对象测评和线上政务服务“好差评”跟踪问效,用好日常督导和考核督办两种方式,构建起覆盖全县的营商服务网络。
“每月专题会、双月推进会、季度联席会的三会制度,让企业问题有了‘直通车’。”忠县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彬说。
据统计,去年,该县走访经营主体2.5万余家,累计收集问题1799个,协调解决1649个;交办问题150个,解决148个,解决率99.89%。
制度创新释放市场活力
走进忠县政务服务中心,“社保+医保+税务”一窗综办窗口前,张先生正在办理企业缓缴社保业务。“以前要跑三个部门,现在20分钟全部搞定。”他激动地说。
除“一窗综办”外,该县创新实施重点企业(项目)“四定八帮”专班服务制度。组建了由市管领导牵头的服务专班32个、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的专班23个,为企业提供政策宣传、问题化解、事项协调等全方位服务。据统计,去年,该县通过工作专班收集解决问题529个,解决率100%。
与此同时,该县将每周一、五设定为“企业宁静日”,该制度施行以来,执法部门涉企行政检查次数减少360余次,有效避免了多头检查、重复检查行为;“法援+心援”公共法律服务品牌,提供法律援助525人次;通过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去年以来累计为71家企业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8741万元。
该县通过建立政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获得融资授信110亿元,全市首笔“智粮贷”在该县发放。科技型、专精特新企业获贷率分别达37.6%、90.3%,分别位居全市第2位、第1位。
产业集群重塑经济版图
随着特瑞新能源、天辉能源等一大批锂电关键核心企业的入驻,忠县已逐步构建起以锂电正极材料、隔膜、电芯、聚合物电池等较为完备的锂电新材料产业链,打造重庆最大的锂电材料基地,培育百亿级锂电产业集群。
而今,这种产业集聚效应正在重塑忠县县域经济版图——去年,该县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升至44.9%,连续6个季度位居渝东北第一。
据介绍,去年,忠县净增经营主体1.07万户,新增“四上”企业71家,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6家,科技型企业583家。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3家,特瑞新能源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培育出口企业6家,成功实现二手车出口“零”的突破。
该县天地药业生产的氨曲南、头孢西丁钠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美罗培南排名第三;橙标农业建成全国最大单体柑橘智能分选车间;忠润能源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LNG加工处理基地;金沙河面业成为西南地区最大面业加工基地;“以竹代塑”竹纤维餐具、“红高雷笋干”分别荣获2024年世界林木业大会特等奖、金奖。“忠橙”累计出口量超7000吨,稳居全市前列。忠州佳品首次参加东盟博览会,持续举办忠州佳品进山东、进沈阳等活动,签订合作协议17项、合同金额7.69亿元。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