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浏览器打开

(欢迎您)注销

复耕还田 换填土石 共建共治 璧山农村黑臭水体变成良田和公园

发布时间:2024-07-12 09:31
发布时间:2024-07-12 09:31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璧山区三合镇新场村一组,曾经的黑臭水体整治后变成了湿地公园。首席记者 陈维灯 摄\视觉重庆

夏日,璧山区健龙镇寨子村一组,一片面积约5亩的稻田里,水稻长势良好。稻田旁的人行便道上,时有村民来往。

“以前这里是个污水凼,又黑又臭,我们窗都不敢开。”在村民徐廷群的记忆里,黑臭的污水凼滋生蚊蝇,偶尔路过都要掩住口鼻。

那么,污水凼是如何变成稻田的呢?

“我们创新举措,将黑臭水体整治后的地块交还群众复耕种植水稻,既消除了农村黑臭水体,又恢复补足了耕地约5亩。”璧山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赵选亮介绍,当前璧山区已完成全区29条农村黑臭水体中27条的治理工作。

复耕还田

黑臭湿地变5亩良田

“寨子村一组的这个污水凼,原本是块湿地,叫妍雪姿旁湿地。”健龙镇副镇长刘瑞权介绍,妍雪姿旁湿地上游有一条场镇雨水排洪沟,部分住户向雨水管网水篦子倾倒洗衣水、洗碗水等生活污水,最后流入湿地。此外,湿地中生长有再力花、鸢尾等水生植物,由于长期无人打理导致水生植物腐烂、水体表观偏黑、淤泥沉积,周边群众反映强烈。

今年3月,璧山区生态环境局和健龙镇制定了“截污+清淤+复耕”的策略,对妍雪姿旁湿地黑臭水体进行治理。

“截污是对上游雨污混流水进行拦截,新建污水截污井一座并配套手自一体控制阀,将雨水沟中少量的生活污水接纳进污水管网,从源头消除雨污混合水外流;清淤是将田块中腐烂的水生植物全部清除,然后对沉积于田里的淤泥进行清理,共清理淤泥约30立方米。”刘瑞权介绍,截污和清淤都是黑臭水体治理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手段,而将整治后的地块复耕还田,则是综合考虑地块的实际情况采取的创新举措,“如果还是用作湿地,缺少管护主体,时间一长植物腐烂,还是会出现黑臭;此处地块平整且土壤肥沃,很适合农业耕作,且紧挨着居民区,便于村民管理。”

如今,经过整治,曾经的妍雪姿旁湿地污染源被截断,已变为5亩良田,田中水稻长势良好、水体表观已恢复正常,周边群众对整治结果非常满意。

换填土石

黑臭河塘成休闲好去处

夏日雨后,璧山区三合镇新场村一组,一处面积约6000平方米的湿地公园里美人蕉盛开,睡莲点点,不少村民在凉亭里休憩。

这里曾是新场村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湿地,因为自净能力差、水生植物腐烂而成为一处黑臭水体。

“第一步就是清淤,清除了底泥2600立方米。”三合镇副镇长游清华介绍,清淤后,从其他地方拉来1800立方米的泥土换填入湿地,再补植水生植物,又加装了650米的围栏,禁止散养家禽进入。

目前,治理后的湿地水体无刺激气味和异常颜色,无污水直排、无垃圾乱堆乱放,水体表面无明显漂浮垃圾和藻类,水生植物长势良好,已成了一处湿地公园。

无独有偶,璧山区青杠街道在治理龙家小河沟青山社区段黑臭水体时,也采取了在清淤后的河道里换填土石的办法,消除黑臭水体产生的“温床”。

针对龙家小河沟青山社区段黑臭水体的实际情况,青杠街道采取“河外截污、河内清淤、外域调水、生态修复”的整治方法,维修化粪池4个、污水井5个,新铺设污水管网89米,截断黑臭污染源。

在对河道进行疏浚、清淤、除草、拓宽后,青杠街道又在河道清淤形成的低洼处填充混凝土或换填土石,并在河道两侧栽植水生植物,维修及新修人行步道。经过治理后,如今的龙家小河沟呈现出水清岸绿的景观风貌,成为周边居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共建共治

建立长效防护管护机制

“在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过程中,我们还特别注重动员村民积极参与,共建共治。”赵选亮介绍,比如在治理璧城街道龙井湾村殷家塘黑臭水体时,璧城街道充分调动当地村民一起全面排查周边污染源,找准水体黑臭成因,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理方案。

“我们充分发挥村居干部与网格员的作用,动员村民协助清理岸边垃圾、拆除鸡棚鸭棚,形成治理黑臭水体社会共识。”璧城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殷家塘整治过程中,除了常规的截污、清淤等措施外,还在水体周边新建围栏、增设警示标志,并重新修缮取水阶梯,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取水,“一系列便民措施赢得了民心,周边村民和我们签订了村民公约,共同维护殷家塘水质。”

八塘镇在治理狮子桥农村黑臭水体过程中,建立了9名镇级河长、18名村级河长的河长制责任“树状图”,明确责任区域,同时鼓励群众积极参与黑臭治理,建立长效防护管护机制。

“之前河道上游有不少村民利用河滩种植了蔬菜,我们就上门做思想工作。”八塘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劝说,7户村民主动清除了河滩蔬菜。

在此基础上,八塘镇清理了腐烂水生植物约500平方米,清淤1410立方米,改建污水井3处,新建管网约90米,新建涵洞1处,修建河堤约80米,栽植河道沿岸植物4种,提升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 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