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村美丽乡村 摄/夏于洪
“乡村小舞台”送文艺演出下基层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
鸣玉镇“向家沟乡村振兴示范长廊”,游客在健身区锻炼身体 摄/李在华
南城街道石林社区村民在学习腰鼓舞 摄/聂灵灵
大观镇开展村规民约积分兑换活动 摄/杨艳玲
进入12月,漫步在南川区大观镇金龙村,但见鸟语花香,推窗见绿,犹如一幅自然淳美的田园画卷;在木凉镇汉场坝村,阵阵欢笑从“坝坝加油站”传来,晚饭过后“好媳妇”何之芳正在分享孝老爱亲故事,赶走村民们一天的疲惫;大事小情,凡事好商量,村民理事会制度让南平镇红山村村民们自我监督的意识更强烈,乡风更文明……
乡村的美,不仅美在村庄外貌,更美在群众的精气神。近年来,南川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主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扎实推进文明乡村建设,广大农村正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转变,让乡村在新时代焕发出文明新气象。
强基础、补短板 优美环境“靓”起来
位于金山镇的龙山村,是一个夹在金佛山、柏芷山和菁坝山中间的小村庄。走进这里,一条干净、整洁、平坦的硬化路向村内延伸,道路两旁,绿草翠树、各色花坛为村子平添了绿意。村子中间,是一个健身器材齐全的文体广场。“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生活更舒适,人也更舒心。”村民周玉贤正匆匆赶向广场,和几名村民一起相约跳舞。
得益于人居环境的提档升级,龙山村成了南川远近闻名的乡村治理典范和乡村振兴示范村,如今更成为了游客青睐的旅游村。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福祉。改善的第一步,要从改变农户的观念和习惯开始。龙山村发挥制度约束和激励作用,号召广大村民形成潜移默化行为习惯,拉开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的大幕。
“全村实行卫生评比,既评比清洁户,也评比落后户,评选出来后还要公示。以前村里‘懒’出了名的一户贫困户,就曾因连续被评为落后户,牌子挂在家门口,终于开始动手拾掇起来。”龙山村负责人介绍道。除此之外,该村还出台激励措施,在参与中受教育提素质,在参与中改善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该村创新开设的“爱心超市”以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和创建“美在农家”为主要內容,以积分的形式激发调动广大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实现了让“美在农家”进一步扩展到美在每家。
龙山村的蝶变,是南川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
文明乡村,环境美是第一步。南川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称,近年来南川全面学习对标浙江等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经验做法,以实施“五沿带动·全域整治”工程为抓手,突出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规划编制等六大任务,大力开展以“三清一改”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推动村庄环境向干净整洁有序转变,全区美丽乡村建设呈现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态势。2018年,被国务院通报表彰为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区县。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如今的南川大地,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新画卷已徐徐展开。
倡新风、易旧俗 乡风民风“淳”起来
国庆节以来,石墙镇汇仓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双不断来往村组之间,对各家各户办宴席的情况进行走访。看着村中安水池餐堂内酒席的有序开展,他松了一口气,“整治滥办酒席以来,办酒次数和办酒桌数都有了明显下降,铺张浪费少了,村民的压力也小了很多。”
与他并肩作战的,还有汇仓村村民理事会的成员。这些日子来,村干部与村民理事会的成员们组成队伍,入户为村民讲解整治滥办酒席的相关政策,通知办宴席前需报备要求、注意事项,消除村民的疑虑。“要不是一直以来村干部和理事会成员的实时宣传,村里婚丧嫁娶‘泡酒’的歪风也不能刹得下来。”村民韦济碧说。
乡风文明是文明乡村的内核,文明乡风的形成关键在于引导好群众。南川区通过引导各个村依法依规修订完善可操作性强、体现农民意愿的村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常态化开展乡风评议,引导农民依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觉维护公序良俗、公共道德和农村社会秩序。
文明乡村建设,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推动基层民主自治的同时,南川区持续开展“洁净家园、自照镜子、乡贤议事、手拉手劝导、知礼明德、志愿服务、家风传承、文明旅游”等八大行动,引导村民改掉落后生活习惯,逐步解决了“陈规陋习难改”问题,大力塑造农村环境优美好风景、乐助邻睦好风气、忠孝勤俭好风俗、健康奋进好风貌、诚信崇德好风尚。
“聚焦乡风文明,推动了移风易俗,更集聚起乡村正气。”南川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汇仓村一样发生巨大变化的案例在该区还有不少。如在大观镇金龙村,一批良好家风的传承者,让后代们视为立身处世的精神财富延绵不断。“勤劳一日,一夜安眠,勤劳一世,一生幸福。”“固守稳健,谨慎行事”“善待父母,等于善待自己”朱家院子里村民家门口都张贴着诸如此类的家训;在木凉镇,这里依托老年协会,成立“夕阳红”互助队,开展老人自助、互助等文明实践活动,建有“家风广场”,力倡孝善之风,多措并举,营造起讲孝道、重孝道、兴孝风的浓厚氛围……
从理念转变、内容创新、制度完善、亮点打造等层面不断探索,向歪风旧俗亮剑,丰富实践载体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如今已在南川广大农村推动形成新风尚,让文明乡风民风强起来。
建平台、搭舞台 文明生活“舞”起来
“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多多举办。”在参加水江镇双河社区“新时代、话文明、共实践——送文艺演出进基层服务”活动后,居民纷纷点赞。活动现场,旋律优美的独唱、余音袅袅的曲艺、耐人寻味的小品、优美的舞蹈、充满神秘色彩的魔术等10多个节目,吸引了不少村民驻足欣赏。一旁正在进行的党史诵读课上,村民不时点头附和。
让乡村更文明,让生活更美好。南川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作为政治任务、“一把手工程”,构建区乡村分级负责、各部门齐抓共管的“一盘棋”工作格局,正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区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34个、实践站244个,拓展建设实践点235个,覆盖率达100%,累计开展理论政策宣讲、道德法治教育、科学技能培训等文明实践活动1.7万余场次,惠及群众53万余人次。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平台,这里一台台有声有色的文明实践大戏,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化演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传递到农村,文化之光在点亮农村群众生活的同时,也引领了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新风尚。
“文明创建永无止境,精神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在南川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看来,有文化滋养的生活才是幸福的生活。南川在文明乡村建设过程中,还不断加快推进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把“短板”补起来、“平台”搭起来、“家底”传下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全面开花、多姿多彩。
文明沁润,传导新风文化。通过持续夯实乡村文化基础设施,深入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百乡千村”示范工程,这里已累计建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77个,覆盖率达99.6%;做强品牌,传播健康文化。通过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及惠民电影放映等流动服务,将“乡村小舞台”搭到农民家门口,鼓励农民自创自编自演,这里推动“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守望乡愁,传承优秀文化,通过编写《南川文化遗产系列丛书》,新建特色乡情馆、村情村史馆,修缮古建筑,推出景城乡红色旅游研学线路,创建市级非遗教育传承基地,组织非遗文化传承人创作《熬碗油茶待客人》等非遗节目进行展演,这里板凳龙舞、金山打闹、野生大树红茶制作技艺登上央视《魅力中国城》《我的美丽乡村》舞台,实现着文明提升与文化保护的良性互动。
一处处干净整齐的农家小院,一个个引领文明风尚的善行转变,一道道多姿多彩的文化大餐……如今,乡风文明与田园风光相互交融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南川大地上铺展开来,乡风文明正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注入文明之城的灵魂。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