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5”语文幸福课堂课例展示
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认定;成功创建重庆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学生辍学问题动态清零;创建市级艺术、体育特色学校39所,学生获国家级和市级奖项共300余项……
这一系列优秀成绩的取得,是荣昌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百花齐放的品质见证,背后也凝聚了教育督导的强劲助力。
随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步入“深水区”,荣昌区围绕“书润棠城·美好教育”理念,以“推进教育现代化,打造渝西教育强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发展目标,打出“督导体系构建、督导队伍优化、督导机制创新”组合拳,力促教育督导“长牙齿、树权威”,为办好优质普惠学前教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等重大教育工作保驾护航,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赋能。
夯实架构
五级督导体系落地有效
当前,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公平而优质的教育的期待愈加强烈,急需构建教育督导新格局,以高水平教育督导推动高质量教育治理体系建设。
督导,是教育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荣昌区结合时代发展,注重群众心声,关注教育热点,确立了“正向引领、尺正立范、监督导行、助力发展”的督导工作理念,遵循整体性、规范性、导向性、发展性和协同性原则,把强化教育督导作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列入全区重点改革项目和区政府民生实事,始终与区域教育改革发展同频共振。
如何促使教育督导落地见效,更好助推区域教育改革?
荣昌区委、区政府、区教委高度重视教育督导工作,审议出台了《荣昌区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以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举措、工作安排、保障措施5个方面为着力点,构建起更加完备、更加立体的“五级督导体系”,促进了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逐步形成,为提高督导效能、推动教育发展提供了保障。
何谓“五级督导体系”,这一体系有何优势?
据了解,荣昌区构建了“区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区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与干部档案中心、教育督导责任区、学校督导室”统筹协调、互相配合、齐抓共管的教育督导体系,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支持、学校配合、社会参与的教育督导工作氛围,促进学校教育发展水平提升。
“‘五级教育体系’整合了职能部门、专业评估机构、学校、社会‘四支力量’,通过压实责任、层层落实,提高教育督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助推了区域教育的改革发展,让人民群众不断增强教育的获得感、满意度。”荣昌区委教育工委书记、教委主任、区政府督导室主任雷华初说。
值得一提的是,荣昌区将教育督导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编入教育部门预算,由教育督导机构统筹使用,今年投入108万元督导工作经费,进一步落实了教育督导经费保障机制。
选优配强
打造精干专业护航队伍
去年10月,责任督学卓胜利走进城西小学开展督学工作时,发现该校有一部分学生资助的档案资料不齐全,他随即将督导结果反馈给学校,与老师们一起通过查看学生户籍、走访调查等形式,完善了资助资料。
在螺罐小学进行督学时,责任督学黄光银发现学校的文化建设几乎没有,环境建设也比较简陋陈旧。他联系协调其他部门,派来洒水车清洗校园,安装新的监控设施,还与学校的校长老师一起设计校园文化……
在荣昌区,责任督学们深入各自挂牌督导的学校,当好“参谋”,督促整改、跟踪回访已是一大常态。
为让督学有舞台、能做事、做好事,早在2014年,荣昌区就率先开始探索学区管理体制改革。随后便在全区设置了八大学区,对应设立了昌元、昌州等8个教育督导责任区,聘任了专兼职督学50名,制定责任督学公示牌237块,组建“专职督学+兼职督学”队伍,通过“经常性督导+专项督导+综合督导”的模式,监督、指导区内的所有中小学、幼儿园,不放过一个办学细节、不遗漏一处办学盲点,助力全区所有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和治校能力。
督学队伍建设的好坏是教育督导成败的核心关键。荣昌区按照“择优选聘、提升能力、严格管理”的模式,围绕聘任、责权、监管、培训、考核等关键环节发力,将督学队伍打造成为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的护航者,帮助学校解决实际问题的催化剂。
在选贤任能方面,荣昌区教育督导委员会创新形式,采用从往届优秀专职督学中续聘的方式聘任专职督学,需增补的专职督学从教育系统符合条件的人员中公开选聘。以“自荐+推荐”的方式,聘任督导委成员单位专业人员以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教育系统等符合条件的人员为兼职督学。
为让教育督学“内外兼修”,荣昌区创新培训形式,完善培训体系,实施督学队伍能力提升工程,对教育督学分层分类分岗施训,提升督学队伍专业水平。近3年,开展区级督学培训20余次,共选派50余人次参加国家级和市级督学培训。
如今,荣昌区打造了一支德高身正、经验丰富、能力出众、精明强干、结构合理的专兼职督学队伍,引导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优化机制
确保教育督导掷地有声
刚当上兼职督学不久,邓显禄就遇到了“一道难题”:区里的特殊教育学校处在马路支线上,没有斑马线和交通标识,学校周围隐藏着安全隐患。
为了高效地解决好问题,邓显禄深入学校向校长和老师了解了详细情况,联系了派出所、交管、城管等单位。很快,特殊教育学校的门口就多了交通安全标识和斑马线。
邓显禄还时常来到特殊学校的食堂,严格按照标准,对食材的采购、加工、储藏,食堂的卫生、清洁、布置,餐具的清洗、消毒、摆放等多个环节监督检查、定期回访,让特殊学校的师生吃得更加安心、放心。
“用好教育督导这把利剑,要瞄准难点痛点重点,有效推进‘决策、执行、监督’,适时开展‘回头看’,推动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荣昌区教委副主任盘晓燕说。
事实上,荣昌区加大教育督导问责力度,延伸教育督导的触角,将脱贫攻坚、学校管理、减负提质、安全工作、内涵与特色、卫生制度建设、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的配备和使用、教育投入的管理和使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列入“督导清单”,实现了督导内容的全方位覆盖。
与此同时,荣昌区创造性地采取“12345”督导工作机制,开展督导“五个一”活动,抓好“十大”学月工作主题,通过专业权威的监督、评估、引领和服务,为教育决策提供参考和建议,把督导工作从细从严、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推动了区域教育发展。
以“12345”督导工作机制为例,即是:把握“走基层、下学校”这一重心;实施经常性、专项两项督导;作好三篇文章,每学期按时向区督导室提交一篇督导工作经验文章或工作案例,建立一篇学年督导工作台账,每月至少编发一期有质量的督导工作简报发送区教育督导室;参加四个会议,每年分别参加1次责任区学校教职工大会、学生家长大会、督学培训会、督导工作交流会;参加五类人员的访谈,对学生代表、家长代表、教职工代表、社区代表及“两代表一委员”开展访谈。发挥了教育督导在促进区域教育发展中的引领、服务、参谋和保障作用。
数据显示,仅去年,荣昌区的8个督导责任区责任督学开展经常性督导近1000次,督学听课节数达900余节,协助解决学校实际问题近120件,开展专项督导45次,开展访谈约谈约800人次。对21个镇街、26个区级部门在履行教育优先发展、科教兴区职能职责,支持教育发展工作开展考核评价。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