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谷·重庆
重庆飞象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
民泰农发集团旗下伯侨重金属研究院实验室
科大讯飞人工智能西南研究院
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
重庆软件园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重庆迪马打造出全国首辆可移动式方舱医院平台,被称为“建在全挂车底盘上的可移动的小型医院”;
城投金卡建成全国唯一省级范围机动车全域数字感知新型数字交通大数据平台,采集路面信息4200多万车次,车辆经过都逃不过它的法眼;
…………
近年来,“南岸智造”的脚步在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的道路上越走越稳健。
没有什么比一份骄人的成绩单更有说服力——
集聚重庆莱美药业等高新技术企业238家(含公示期在内)、入库科技型企业1050家,位于全市前列;累计培育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193个,其中国家级18个;建成国家级孵化器1个、市级孵化器2个、国家备案众创空间4个、市级众创空间14个……
强政策创新环境更优
身为老工业区,南岸曾经历过“家家点火、户户升烟”的乡镇企业黄金时代,也曾有过许多重工业企业,这些企业要么对环境影响大,要么能耗高、投入产出比低,在工业化后期的当下,终究会被淘汰。
“我们捕捉到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轮技术革命加快推进的趋势,果断决定发展智能产业。”南岸区相关负责人说。
为跳出高耗能的发展模式,南岸首先在思想上进行突破,而制度创新成为产业升级的“启蒙运动”。近年来,南岸陆续出台创新驱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科技专项文件。
“十三五”伊始,南岸就发布计划:3年内培育500家科技型企业,并推出11条配套扶持政策,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
这11条有含金量的扶持政策包括成立时间3年以内的种子期科技型企业,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等认定赛事并获得优胜名次,可获最高50万元免息信用贷款或20万元公益参股;辖区内科技型企业首次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后,不仅可获得市级相关部门发放的20万元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创新券,用于研发活动或购买科技服务,还可获得10万元区级奖励性后补助资金;规模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按照企业上年度研发投入实际额度不超过6%进行补贴,规模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当年研发投入超过500万元且当年研发投入同比上年增长10%以上的,区级予以10万元奖励;区级政府采购将科技型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优先纳入政府采购目录,优先采购列入政府采购目录的高新技术产品等。
去年,南岸区又发布了“科技创新十条”,包括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独立法人研发机构建设、鼓励研发平台建设、打造和引进众创空间、国内外知名孵化平台等干货满满的政策。其中,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方面,对已享受市级研发准备金制度补助政策的企业,区财政比照市级补助额度给予50%配套补助,单个企业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而在鼓励独立法人研发机构建设方面,对新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符合南岸区、经开区产业导向的独立法人研发机构,经市级以上(含市级)科技主管部门评审认定,按照市级资助到位资金的50%配套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一系列政策让用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企业收获颇丰。
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离心机、螺杆机等大型冷水机组的科技型企业,成立至今共获得200余项授权专利,其中近80项发明专利。今年,该公司获得南岸区和经开区在产业扶持、研发投入、专利、智能制造技改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的支持超过1000万元,为企业急需致力于科研创新注入了新动力。
民泰农发集团是南岸区的一家科技型企业,经过多年探索和努力,已成长为中国饲料添加剂行业领军企业之一。公司负责人杨梅表示,过去,尽管有扩大生产的资金需求,但因为缺少固定资产作为抵押物,企业贷款屡屡受挫,得益于南岸区试点的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公司获得了一笔400万元的贷款,没有任何担保,利率还非常低,为公司的研发带来了及时雨。
截至目前,南岸区累计为114户企业提供知识价值信用贷款1.88亿元,引导商业贷款2350万元,更好地减轻了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贷款负担,缓解了疫情期间生产经营资金压力。
建平台创新能级更高
企业创新需要强大的平台作为后盾和技术支持。近年来,南岸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推进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累计培育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193个(国家级18个)。
3个月前的2020线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京东智联云(重庆)数字经济产业园入驻企业亮相智博会,指静脉智能门锁、国内首个尿液检测全自动智能马桶等多款智能化产品,让市民感受科技带来的“智慧”生活。
“开门只需0.02秒,准确率超过99.99%。”位于京东智联云(重庆)数字经济产业园的重庆寅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寅翔科技”)研发出一款指静脉智能锁,技术水平业界领先。这款门锁利用人体血液中血红素对特定波长光线吸收这一特性,可以提取人体静脉血管网状结构特征,而这一特征信息密度大、稳定性好,并且是隐性特征,更加安全可靠。“相对于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等其他生物识别方式,指静脉识别在识别精度、识别速度等方面优势突出。”该公司负责人介绍。
2019年,寅翔科技入驻了京东智联云(重庆)数字经济产业园,与京东智联云共同开发指静脉智能锁的过程中,通过加载京东京鱼座IoT技术,用户在手机上就可轻松监测门锁状态及人员进出情况等。
重庆恭逸科技有限公司是入驻京东智联云(重庆)数字经济产业园的另一家企业,本届智博会上,其研发的国内首个一体化全自动尿检马桶首次亮相。这款马桶外观和普通智能马桶差不多,但马桶后盒安装有传感器,该传感器搭载光学技术,能和检测试纸发生反应,力学技术能使试纸检测完毕后自动抛弃。同时烘干尿检杆件的同时搭载物联网技术,使得马桶和手机相连。
“这款马桶能检测出尿白细胞、尿酮体、尿亚硝酸盐、尿胆红素等11项指标。”恭逸科技创始人、重庆交通大学教授蓝章礼介绍,检测结果和“三甲”医院尿常规检测的指标一样,甚至高于“三甲”医院的检测准确率。消费者可边如厕边检测,40秒内结果便出现在手机上。该款马桶实现了自动采样、自动检测、自动清洁三重独特的功能。
而在7月,力合重庆创新中心在重庆经开区开园。当日,来自北京、深圳、成都等10家企业入园。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力合重庆创新中心是力合科创集团深度参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西南地区的重要布局,中心依托重庆经开区良好的产业基础,联合南岸区及重庆市优质的高校资源,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引进重点科技人才、培育重点科技项目、运营重点科技园区、聚集重点科技产业,为重庆经开区和南岸区打造西部科技创新高地提供强力的创新引擎。
再加上此前的重庆交大省部共建“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计算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可以说,南岸的科研平台已集聚于该区的“四大一新”产业领域,正为创新驱动战略提供不竭动力。
聚人才创新动力更足
“人才之难万冀一,一士其重九鼎轻。”在科技飞速发展的21世纪,人才可以说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根基”和“核心要素”。南岸要发展、转型,不仅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优厚政策,集聚创新资源要素,还有最为关键的一点,即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
近年来,南岸求贤若渴,陆续发布多个关于人才引进、培育、使用、激励的政策文件,涉及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创新型科技人才、紧缺高技能人才等,指向清晰,效果显著。
借力市委、市政府连续两年举行“英才大会”之际,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又举行专场活动,向优秀人才抛出橄榄枝。
上个月,2020重庆英才大会系列活动之一的南岸区、重庆经开区专场活动举行。活动现场,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中国信通院西部分院、中电科技集团重庆声光电有限公司等35家用人单位提供了202个优质岗位,其中博士岗位67个,最高引才费用达到140万元。这些岗位涵盖智能制造、医疗康养、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与南岸区、重庆经开区的主导产业关联度高,受到了高层次人才的青睐。
来自北京化工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博士生赵星定专程从北京赶来,并向中国信通院西部分院投交了意向,“我看好重庆的发展,看好这里的科研平台和发展环境,我愿意在重庆工作。”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博士李梦茹则对重庆交通大学感兴趣:“重庆这些年的发展势头一直不错,希望市委、市政府能出台人才留渝发展的相关后续性落地政策,以此更好地助力重庆经济社会稳步持续发展。”
最终,156名人才达成意向签约,其中博士53名,为活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南岸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积极参与重庆“英才计划”“英才大会”“百万英才兴重庆”等全市重点活动,大力实施产业人才支持计划、高层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等本地品牌,持续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南岸区人才集聚、推动发展效果逐渐显现。具体而言,全区人才资源总量比2018年增长11%;入选2020年“重庆英才计划”专家50人,居重庆各区县前列;拥有5所高校,大学生人口红利持续释放。
根深才能叶茂,源远方可流长。下一步,南岸区将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服务等各个方面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完善优化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打造一流人才生态,为高质量转型发展增势蓄能。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