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动态>政务动态 > 区县动态

南岸:共创城市之美 实现大城众管

发布时间:2020-11-19 11:18
发布时间:2020-11-19 11:18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近日,“发现重庆之美”重庆市2020年城市管理成果评选活动中,南岸区一举斩获多项荣誉:黄桷湾立交西侧边坡治理项目荣获“重庆最美坡坎崖”;弹子石老街、黄桷垭老街荣获“重庆最美街巷”;通江大道中段人行道荣获“重庆最美人行道”;广阳镇银湖村荣获“重庆最美垃圾分类示范村”;环卫工张校红荣获“重庆最美环卫工”称号。

本次评选活动于7月9日正式启动,活动围绕坡坎崖绿化美化、生活垃圾分类、人行道完善提升等一批城市管理重点工作,邀请市民当“推荐官”,选出心中最美的公园、街巷、人行道等。

借助这一平台,南岸区充分展现了城市品质提升的成果,得到广大市民的点赞和专家的肯定。通过评选,不仅城市管理部门晒出了城市管理的成绩和效果,市民也切实感受到城市品质提升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每一个“最美”,都充分展示着城市治理之美、文明风尚之美。

近年来,南岸区在城市管理方面“亮点”不断:开展“马路办公”,城市管理部门将办公室设在马路上,以路为岗,服务基层,上街找问题,现场解决市民反映的各种城市管理难题。成立城市综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实施老旧城区市政绿化设施综合整治等,为建设美好城市而努力。

发现城市之美彰显城市形象

坡地堡坎崖壁多是山城特色,也最能展现山水城市的地形特征。在南岸开展节点绿化工作中,镇街、区级部门和经济板块协作联动,争取多方力量,把政府投资建设变为了全社会共同建设。

黄桷湾立交绿化。张皓玮摄

全力推进坡坎崖绿化美化工作,把坡坎崖建设成为城市“挂毯”,南岸区涉及项目共16个,建设面积26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腾龙立交、黄桷湾立交(一期)周边等坡坎崖绿化美化项目。加快推进“增绿添园”,完成九曲花海台地公园、叠水公园、博翠公园(一期)、四海路节点绿地等17个项目,面积47.74公顷。“十三五”期间全区新增绿地面积849.66公顷,极大拓展了市民休闲娱乐空间。此外,加快苦竹溪及其支流环境综合整治,完成项目示范段建设,有效提升和改善江南新城生态品质。

位于南岸区弹子石片区,由三横线、内环快速及机场专用快速3条城市快速路相交而成的黄桷湾立交,是重庆主城最大、最复杂、功能最强大的“枢纽型”立交,同时也是颇有名气的“网红立交”。

据了解,黄桷湾立交改造工程占地约32万平方米,其中绿化景观工程包含园林绿化、配套建筑、给排水、照明等工程内容。一期工程项目总投资约4579万元,实施绿化种植面积约10万平方米,栽植皂角、樱花等各种大中型乔木1800余株,吴风草及草坪等地被植物21万平方米。二期提档升级工程项目总投资约9168万元,涉及绿化种植面积约11.4万平方米,硬质铺装约1.5万平方米,配套地面停车位175个等。

目前,黄桷湾立交已完成移交地块景观工程,其中防护绿地区域实施绿化种植约1.8万平方米,种植美人梅、香樟、桂花等中大型乔木2071株。桥下空间实施绿化种植约4.5万平方米,完成硬质铺装0.5万平方米,栽植中大型乔木约2000株。

城市风景尽在最美街巷里

本次获奖的南岸城市管理项目,特色突出,各有千秋。其中被评为“重庆最美街巷”的弹子石老街和黄桷垭老街,也是市民游客争相打卡的景点。

弹子石老街。张皓玮摄

长嘉汇弹子石老街,位于南滨路两江交汇之地,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是集旅游休闲、文化艺术、时尚消费、精致餐饮、家庭亲子为一体的文商旅结合的旅游项目。弹子石老街以青云桥为界分为“上埠”和“下江”,内有“法国水师兵营原址”“王家大院”“渝商博物馆”“杜莎夫人蜡像馆”“一德堂”“青阳公馆”“夏家大院”等景点,以巴渝风情建筑风貌,生动复原了重庆开埠文化,成为重庆城市旅游观光的全新名片,其两江汇观景台又被誉为“重庆之眼”“重庆最美天台”,“一街阅两埠,四院览十景,百年风情尽收眼底”是其国家4A风景区的独特写照。

黄桷垭老街。张皓玮摄

位于南山街道的黄桷垭老街,全长600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共有175栋风格独特的巴渝民居和文物故居。老街以民居建筑修缮为主、历史建筑复建为辅,尽可能保持传统巴渝建筑特征,留住了原住民,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及民生经济,实现街区更新、新老融合。而黄桷垭老街,也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休闲打卡地。

垃圾分类整治助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在被评为“重庆最美垃圾分类示范村”的广阳镇银湖村,村委会发动辖区村民,邀请他们当垃圾分类指导员,利用群众力量,把垃圾分类的新理念传递到家家户户。工作人员每周定时向村民讲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四类垃圾如何正确投放以及分类后垃圾如何处理等相关知识,并免费发放分类垃圾桶给村民,强化村民对垃圾分类环保理念的认识。坚持常态化推进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确保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100%。

区城市管理局则为村里分类垃圾配备专门的转运车,请专人对餐厨垃圾收集清运,为垃圾分类助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按照“农户分类、村组收集、镇街转运、区域处理”的工作模式,由农户对产生的垃圾进行源头分类,其中厨余垃圾运往沤肥池进行降解处理,可回收物收运至再生资源回收点,其他垃圾通过现有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收运至垃圾站中转处理。

同时,该村组建垃圾分类宣传保洁队伍,建立长效机制。组建垃圾分类保洁队伍,由保洁员对村域范围内垃圾进行清扫,将集中收集点的垃圾进行二次分拣进入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同时肩负宣传“垃圾分类”“垃圾不落地”环境保护意识的责任,及时制止村民的不良卫生行为,确保了村庄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收集,形成日常垃圾分类收集保洁制度。

最美人行道提升居民幸福感

本次“最美人行道”评选共有46条道路参选,南岸区江南新城通江大道中段最终获得“重庆最美人行道”称号。近年来,南岸区大力实施人行道完善提升工作,完成了广黔路、黄金公路等人行道综合整治,解决人行道“走不通、不安全、不舒适”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通江大道中段人行道。南岸区城市管理局供图

通江大道位于南岸区江南新城片区,全长11.2公里,是连接江南新城片区和巴南鹿角组团的主要通道。在通江大道中段,整个沿线的人行道、分车带、中间隔离带、各路口节点被大量栽种了法国梧桐、蓝花楹等植物,让整条大道看起来赏心悦目。

该路段人行道采用红色沥青铺装,色彩靓丽,如同跑道一般。据江南新城建设发展中心相关负责高、透水强等优点,可以避免市民在跑步时造成膝盖损伤,为市民提供一个绿色健康的跑道。同时,人行道旁设置有极具个性的七彩LED路灯、休闲座椅和垃圾箱等便民设施,也受到广大市民一致好评。

通江大道中段人行道上有专人管理养护,坚持每天打扫卫生,根据区域内不同的道路清洁需求,定期出动降尘车、冲洗车、机扫车,采取人停车不停的模式,配合人工对辖区主、次干道进行全面清洗,确保道路整洁靓丽。

城市环境品质的提升,是在不断加强城市的有机更新,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南岸区将继续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广大市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