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住房城乡建委了解到,市住房城乡建委近日发布《重庆市城市排水(污水、雨水)设施及管网建设“十四五”规划》(简称《规划》)要求,至2025年,全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8%以上,建成区基本实现全处理;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 85%以上,处理达标率明显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稳定,不低于一级A排放标准。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市将加快实施一系列补短板行动,力争到2025年,建设、改造城镇污水管网5500公里以上;全市新增污水再生利用生产能力约89万立方米/日,全市污水再生利用率不低于15%,其中主城都市区污水再生利用率不低于20%,缺水地区污水再生利用率不低于25%;全面消除历史上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秩序的易涝积水点等等。
为推动城镇排水设施高质量发展,《规划》还提出,“十四五”时期,完善智慧排水管理体系,力争城市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入库率达100%,提升厂网一体化监测、排水公共服务效率和水平,推动数据可视化管理、业务智能化调度和行业智慧化监管,提升运行效能。
▲市住房城乡建委排水智慧中心 图片由市住房城乡建委提供
不仅如此,我市还将探索污水处理“按效付费”改革,完善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质量评价体系和监督考核机制,以“按效付费”为宗旨,以“激励”为核心,奖优罚劣,建立运营服务费与污水处理厂进水污染物浓度、污染物削减量挂钩的按效付费机制。
“排水系统直接关系居民的基本生活和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体现。”据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任人介绍,“十三五”时期,我市持续推动排水系统建设,排水管网系统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能力大幅提升,排放标准显著提高,出水水质稳定达标,污染物持续削减,助力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截至2020 年,重庆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65%、集中处理率达96%以上,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以上;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总数达 900 座,城镇污水处理总能力达554.85万立方米/日,基本满足现有污水处理需求。
“十四五”时期,我市将以“提效能、重生态、增韧性”为总体要求,以生活污水治理、管网建设改造、污水再生利用、系统韧性保障为抓手,建成配置合理、资源循环、安全韧性、生态改善的城镇排水体系,保障城镇排水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通过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促进经济社会进一步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