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动态>今日重庆

更璀璨 非遗在保护传承中绽放光彩

发布时间:2025-09-13 07:10
发布时间:2025-09-13 07:10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秋意初显,江风送爽。

9月15日,长江流域非遗交流展示活动将与2025长江文明论坛在重庆同期举行,共迎八方来客。这是长江流域13个省(区、市)非遗精品的首次汇聚,也是长江文化保护与传承成果的集中展示。

作为长江上游重要城市和本次活动的东道主,重庆以时空为纸、以非遗为笔,绘就了一幅“文化惠民、区域协同”的美丽画卷。从大山里的非遗工坊,到走向国际展会,从传统手艺坚守,到人人参与保护传承,重庆非遗正讲述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共生的动人故事。

工坊星火,巧手织出幸福路

非遗工坊,一个承载着产业活力与文化魅力的载体,正成为助力重庆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引擎。

今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发布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重庆市巫溪龙凤工艺、涪陵涪州结绳、武隆浩口蜡染3家非遗工坊成功入选。

走进涪陵区涪州结绳非遗工坊,一派繁忙的景象:妇女们穿着红围裙坐在工作台前,指尖翻飞间,一根根彩绳逐渐编织成精美的手工艺品。央视春晚的文创手绳、精美的旅游产品……这些结绳作品,都是出自她们的巧手。

涪州结绳非遗工坊,由涪州结绳手工编织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沉静牵头建立,如今,这里已成为巴渝巾帼产业示范基地,一根绳连结了万千“结绳巧娘”,这项传统非遗成为她们编织美好生活的“幸福绳”。

“我们工坊里有妈妈,有残疾姐妹,还有六七十岁的阿姨,大家聚在一起,边聊天边编结,既赚了生活费,也找到了伙伴。”张沉静说,工坊采用“零成本创业”模式,材料送货上门,产品定期回收,真正做到“培训不离乡、就业不出村”。目前,涪州结绳工坊已带动3000余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在武隆区浩口苗族仡佬族乡蜡染非遗工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雷手持铜制蜡刀,蘸取70℃下熔化的蜂蜡,在一块白布上沿着绘制的图案点蜡;待蜡干透后,将布料浸入蓝靛染缸反复浸泡、晾干数次;最后经沸水脱蜡、清水漂洗,一方带有蓝白交织纹样的蜡染布料便跃然眼前……工人们以这种传统方式生产的蜡染产品,不仅摆进了城市的文创商店,更远销海外,向世界展示重庆非遗的魅力。

近年来,重庆出台鼓励政策,大力推进非遗工坊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非遗工坊100个,累计带动就业1.7万余人。

武陵山区,文化生态保护显生机

“山歌不唱哟,就不开怀哟……”在彭水阿依河5A级景区,苗族民歌传承人何茂身穿民族盛装,正为游客演唱《娇阿依》。悠扬的歌声里,满是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

今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重庆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上榜,这也是重庆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何茂曾在外地打工多年,得知非遗将进入文化生态保护区内的各大景区后,她决定回乡工作,“现在在家门口唱歌绣花,比在外面奔波强多了。”

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涵盖黔江、武隆、石柱、秀山、酉阳、彭水等区县。2014年设立实验区,2025年成功晋升,十余年来,重庆通过“非遗+旅游”“非遗+产业”“非遗+乡村振兴”等模式,推动区域内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

如今,保护区内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3项、市级166项、区县级1278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1810人,不可移动文物5086处。此外,还有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09个中国传统村落、26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石柱的谭明兰,从小跟着外婆学习土家刺绣,过去闲暇时绣些鞋垫、围裙自用。如今,她与当地非遗工坊开展合作,制作夏布刺绣文创产品,每月收入1000多元,“这手艺活做了几十年,没想到现在还能带来收入。”

孩子们在非遗研学课上体验蜡染,人们在村寨广场跳摆手舞,妇女们在工坊里刺绣……非遗正以多元形式融入生活,流淌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之间,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100余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将精彩亮相

长江文化,千年文脉绵延不绝。

2024年10月,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牵头长江流域13个省区市共同建立非遗保护传承弘扬协同机制,首届秘书处设于重庆,重庆在推动长江非遗保护传承中,承担起更重要的协调与服务职能。协同机制建立以来,各省区市围绕非遗保护传承,互动频繁、合作务实。

比如,川渝两地联合举办巴蜀非遗品牌大会,发布《2025巴蜀非遗品牌合作机会清单》,推动非遗项目与高校、企业签约;湘鄂赣皖联手推出非遗联展,共展长江文化风采;长三角非遗节向全流域开放,推动长江非遗对话交流。

9月15日至17日,重庆将举办的长江流域非遗交流展示活动,正是协同机制下的重要成果。活动将集中展示长江流域内13个省区市100余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包括四川蜀锦、湖南湘绣、江苏苏绣、江西景德镇陶瓷、安徽宣纸制作技艺等,重庆漆器、大足石雕等也将精彩亮相。

展览期间,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观众体验互动、非遗产品展销等环节将同步开展,让观众沉浸式感受长江文化的博大精深。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个村到一片流域,非遗工坊里的灯火、文化生态区的歌声、长江流域间的对话,长江流域非遗根植于长江文明的沃土,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